【精品】說課稿集合八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說課稿集合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課標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傳承價值,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瞭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以音樂及相關文化的滲透爲主要理念進行了教學設計

二、 說教材

〈〈快樂的潑水節〉〉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總標題爲〈〈民族的節日〉〉。

瞭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初步熟悉不同風情的民族音樂和民族舞姿,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段內容標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學會演唱歌曲〈〈快樂潑水節〉〉。

2.初步瞭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學會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三、 說教法

1. 激趣導入法

從學生喜愛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鄉及傣族建築、服飾、節日文化的介紹。

2. 情景再現法

對傣族相關文化的介紹配以圖片進行展示,使情景再現,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與已有知識進行鏈接,進而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豐富其內容。

3. 手勢指導

通過手勢引導,使學生正確把握音值,感受休止節奏,唱準節拍。

4. 活動參與

通過音樂律動進行全面綜合訓練,依賴聽覺、運動覺,以至整個身體的感覺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 說學法

1. 合作交流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傣族的相關資料,準備在課上進行交流,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獲得更爲廣闊和深入的見識。

2. 模仿

通過聽唱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 欣賞

通過對孔雀舞的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音樂及其姊妹藝術相互交融帶來的藝術享受。

4. 實踐活動

通過敲擊芒鑼、象腳鼓及學習舞蹈動作,感受傣族音樂的節奏、旋律等特點,使自己融入傣族音樂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它。

五、 反思 (略)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畫圖解決圖形的實際問題。P89例題如果讓學生直接思考解題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分析比較困難。教材先啓發學生根據題裏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相應的平面圖,直觀顯示問題的信息,便於學生分析和思考。

在畫出平面示意圖後,引導學生藉助直觀進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有了直觀爲依託,學生就能看出需要先求長方形的寬。而從圖中就能直觀地很快知道如何求出長方形的寬,從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就能體驗畫圖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觀圖作用,樂於用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本單元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量關係,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在運用策略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藉助圖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還要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範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難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信息,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學期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還記得是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的嗎?(列表)其實,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很多。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設疑:今天,我們將研究什麼樣的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二、教學新課

1.問題導入,激發需求。

(1)出示例題:梅山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讀題,並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2)談話: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在你頭腦中是不是很清楚了?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將這個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整理清楚?

(3)思考後交流:我們可以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

2.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讓學生嘗試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教師指出:畫出的圖要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2)交流:學生在投影上展示畫的示意圖,說說是怎麼畫的。

(3)引導學生比較展示出來的示意圖:你覺得哪些圖畫得好?哪些圖需要改進?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是否都作了正確的標註。

②所畫的圖是否美觀清晰,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4)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的討論修正自己的草圖。

3.探索思路,解決問題。

(1)談話:要求這個長方形(指着圖)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已經知道了什麼條件?你認爲這道題應該先求什麼?(長方形的寬)

着重引導學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來長方形的寬與3米的乘積。

(2)讓學生嘗試計算,並指名板演。

(3)集體交流,提問:說一說每步求出的是什麼?(指名回答)

4.回顧反思,提升策略。

(1)談話:我們再來反思一下解題過程,我們經歷了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很重要?我們運用了什麼策略來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畫示意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時,你認爲要注意什麼?

三、拓展運用,鞏固策略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題目的文字部分,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題目。

提問:你打算用怎樣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爲什麼?

要求: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並列式解答。完成後,再把自己的解題過程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後,指名展示所畫的示意圖,並說一說自己解題的過程。

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下面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

150 ÷ 5 × ( 20 - 5 )

= 30 × 15

= 450 (平方米)

方法二:

150 ÷ 5 × 20 - 150

= 30 × 20 - 150

= 600 – 150

= 450(平方米)

提問:這兩種方法分別是怎樣想的?在解題的過程中都要先算出什麼?

2.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重點問: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長?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寬?

(3)提問:這道題與例題相比,複雜在哪裏?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各自讀題,弄懂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學生嘗試畫出示意圖,並交流。

(3)談話:我們在上學期曾經學過用列表的辦法整理已知條件和問題,你能把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成表嗎?試一試,如有困難可向同組同學或老師請教。

(4)談話:下面大家開始列式計算,可以看着圖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也可以看着表格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5)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6)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內展示,並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小結: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很多,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在解題時靈活地選擇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對於解決問題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認識與體會?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的一課。

課標解讀:本課資源緊緊貼合《品生(社)課程標準》第一條與第四條中的內容:(一)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新生活;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四)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及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着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繫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教材分析:

教材選取了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爲熟悉的生活環境及有關事物爲內容符合了源於生活富於生活、高於生活、引導生活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的一切活動必須圍繞“學生”這個主體來安排、運行。教師必須主動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生成性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進一步提高學生髮展社會,認識社會,創造生活的額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城鄉結合地區的孩子,在教學中針對實際情況,我努力做到: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嗅的感官功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下進一步感受事物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二是通過調查研究,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自己做出決策的思維方式,並鼓勵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進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的能力。三是拓展教學的合理設置,注重生成,努力提高學生的互動實效,促進學生“對話、合作、溝通”等生活能力的培養。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我指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對生活周邊的事物有探究的興趣,能留意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

2、爲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

3、憧憬家鄉的未來,願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4、通過課外調查初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並將能通過蒐集資料發現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爲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作爲本課的重難點。

活動準備:

老師: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蒐集城市變化的對比圖

學生:蒐集有關自家小區周圍的新變化

二、爲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 歌曲導入

(二)通過圖片多角度 話家鄉變化

(三)彙報交流 感受變化

(四)培養創新做家鄉的設計師

(五)總結昇華

(六)作業設計

(七)板書設計

下面我就這幾大環節分別進行說明:

一、創設情境 歌曲導入

首先我通過播放學生熟悉的《愛在文登》這首歌曲,讓孩子輕鬆進入本課,讓孩子有初步的熱愛家鄉,爲自己生活在這麼美這麼發達的城市而感到高興,繼而提出問題:說到了家鄉,此時你最想了解家鄉的什麼?引出課題《我家門前新事多》

【設計意圖:播放《愛在文登》的歌曲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文登的美麗,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二、通過圖片多角度 話家鄉變化

課前我通過蒐集整理了城市新舊變化的圖片播放給孩子看,讓孩子自己發現家鄉近幾年的變化,像平房變成了樓房,道路開闊了等,教師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家鄉近幾年確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家鄉的昨天和今天在居住環境中的不同,從而在內心深處得到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通過新舊文登的對比,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與判斷能力,正確認識家鄉的新變化,得到心靈的震撼與啓迪。】

三、彙報交流 感受變化

在教學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去調查、瞭解生活地方的變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在課堂上留出了大量時間,讓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通過全班的交流鞏固所學的知識。

【設計意圖:家鄉的變化不單單是環境發生了變化,道路交通、生活等其他方面也同樣變化很大,課前蒐集資料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課中通過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瞭解了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受家鄉的美麗,昇華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爲自己是文登人而感到自豪。】

四、培養創新做家鄉的設計師

本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爲家鄉未來建設出力的這樣一種情感,所以在教學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做未來城市設計師的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並把品德教育自然融在其中。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對事物自主決策的能力。教師加強正面引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創造生活的願望。】

五、總結昇華

此環節我通過提出問題:我們的城市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你有什麼感受,心情怎樣?我們的城市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靠的是什麼?將未來社會的接班人的任務拋給學生,讓學生有熱愛家鄉的情感,瞭解自己肩負的重任—未來社會的接班人。

【設計意圖:總結本課內容,引導學生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人。】

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希望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小語組:吳春豔 導言:

“世界是寓言 我們就是寓意”,美國詩人華倫說:“世界是寓言,我們就是寓意。”有興趣閱讀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許多生活的答案。

“從前,有一個國王??”故事就開始了,小時候我們剛認識世界也常常從這一句開始。正是大人們給我們講解的那些寓言,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給了我們一個個充滿遐想的小世界。 錢鍾書先生說:“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讀的??”在《讀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筆評點伊索寓言中的幾個小故事,這也許是對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評價。不僅是關於動物的伊索寓言如此,還有許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讀的。 說教學目標:

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讓學生髮現並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能從簡單的語言故事中獲取正確的人生啓示,讓學生在第一環節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感受讀書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感受讀書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

2、能從簡單的寓言故事中獲取正確的人生啓示。

說教學過程:

1、引入: 同學們,又到了我們的閱讀課時間,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喜歡讀書嗎?(喜歡)經常讀書會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還記得關於書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嗎?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人類的營養品”;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從這些名人名言中,我們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入好書大家享的環節)

2、由學生推薦,到教師推薦。教師推薦由一個故事引入,引出《伊索寓言》,向學生介紹這本書的作者。

3、由學生熟知的寓言故事,請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寓意

4、從目錄中選取學生陌生的寓言故事,讓學生猜猜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5、發現《伊索語言》中,故事的寓意從不同的角度看有所不同,目的是讓學生對讀寓言故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6、提醒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做好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採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7、給學生介紹其他寓言故事書目,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不一定要侷限在《伊索寓言》當中。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內容。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

4、教學重點與難點:文章雖然作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內容生動有趣,語言也比較淺顯,且新大綱對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對藝術特色等作過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爲: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燭之武的說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四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四,教學設計

(一)佈置預習

1、回憶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並結合書下注釋、課後介紹瞭解《左傳》。

2、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①閱讀《讀本》中《重耳之亡》。

②瞭解“城濮之戰”。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說退秦師的?

5、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授課過程

1.導入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同學們,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大意是利用、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這就是俗稱的'離間計',其實,在'三十六計'中稱作'借刀殺人'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說退秦軍,迫使晉軍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那麼,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是如何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的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課《燭之武退秦師》。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爲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2.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

3.使學生能聯繫幾何課中學習的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會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化簡二次根式.

2.難點:二次根式的乘法與積的算術平方根的關係及應用.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本節的中心內容,化簡和運算都是圍繞其進行的,而運用此性質計算化簡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簡和混合運算的基礎.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通常與如勾股定理等幾何方面的知識綜合在一起.

本節難點是二次根式的乘法與積的算術平方根的關係及應用.積的算術平方根在應用時既要強調這部分題目中的字母爲正數,但又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字母只表示正數的片面認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積的算術平方根性質與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爲逆運算的關係。綜合應用性質或乘法公式時要注意題目中的條件一定要滿足.

三、教學方法

從特殊到一般總結歸納的方法,類比的方法,講授與練習結合法.

1. 由於性質、法則和關係式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計算、化簡和應用中又相互交錯,綜合運用,因此要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脈絡清楚,條理分明,在教學時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開.在講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時可以結合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讓學生把握兩者的關係。

2. 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和 ( )及比較大小等內容都可以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讓學生通過計算一組具體的式子,引導他們做出一般的結論。由於歸納是通過對一些個別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從表象到本質,進而猜想出一般的結論,這種思維過程對於初中學生認識、研究和發現事物的規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對於培養的思維品質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教學手段 利用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觀察例子得到結果

類似地可以得到:

由上一節知道一般地,有=(a,b)

通過上面的例子,大家會發現 =(a,b) 也成立

(二)新課

積的算術平方根.

由前面所舉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總結出:一般地,有 (a≥0,b≥0).

積的算術平方根,等於積中各因式的算術平方根的積.

要注意a≥0、b≥0的條件,因爲只有a、b都是非負數公式才能成立,這裏要啓發學生爲什麼必須a≥0、b≥0.在本章中,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數,下面啓發學生從運算順序看,等號左邊是將非負數a、b先做乘法求積,再開方求積的算術平方根,等號右邊是先分別求a、b的兩因數的算術平方根,然後再求兩個算術平方根的積.根據這個性質可以對二次根式進行恆等變形。

化簡,使被開方數不含完全平方的因數(或因式):

1、 2、 3、

說明:1、當所得二次根式的被開方數的因數(式)中,有一些冪的指數不小於2,即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數),我們就可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並用=a(a)來化簡二次根式。

2、 (a≥0,b≥0)可以推廣爲 (a≥0,b≥0,c≥0)

化簡二次根式的步驟

1、將被開方數儘可能分解出平方數;

2、應用=(a,b)

3、將平方項利用=化簡

小結:

1、積的算術平方根與二次根式的乘法的互逆性;

2、靈活應用他們進行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及化簡二次根式

作業;由於本節課後習題較少,可適當補充緊貼教材的課外習題。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部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蜘蛛開店》。

一、(說)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引人入勝有思維價值的童話故事。“藉助提示講故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蜘蛛開店》一課故事情節簡單,一波三折,內容豐富。蜘蛛從“賣口罩”改成“賣圍巾”,再改成“賣襪子”,想的都是“織起來很簡單”;他賣東西的價格,總是“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蜘蛛思維方式簡單,處事方式簡單,偏偏迎來了三位特殊的顧客,讓他吃盡了苦頭。本課在結構上有反覆的特點。“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三個部分,故事情節類似,寫法相似。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已經基本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教學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但是對於抽象的詞語,學生理解困難的,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進行理解。童話故事本身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願意去讀。但是,由於低段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在教學中,要引領學生梳理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搭建講故事的支架。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蜘蛛開店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

4、能根據示意圖講講這個故事,並能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四、(說)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讀懂蜘蛛開店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並能根據示意圖講講這個故事。

五、(說)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能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生字,讀準“蹲”“頸”“匆”的音,聯繫上下文理解“寂寞”“匆忙”的意思,指導書寫“店”。

2、把課文讀通讀順,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出課文的示意圖。

3、指導學生讀出三位顧客的特點,感受蜘蛛思維方式的簡單。

六、(說)教法: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本着教爲學服務的原則,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

1、朗讀教學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充分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充分地感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讀出動物的特點,讀出味道來。

2、啓發想象法。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感知想象。

3、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想象,感悟文本。

七、(說)學法: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

1、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同桌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舉一反三。“舉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圖索驥。從扶到放,使學法得到遷移,讓學生觸類旁通。使學生逐漸學會朗讀的技巧。

3、讀、品、悟。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代講,品讀重點語句,入情入境感悟文本內涵。

八、(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成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

板塊一:謎語導航,打開“店”門

這一板塊主要是爲了達成目標一中指導“店”字的書寫。

利用謎語導入課題,開門見山,提出課題中的“店”字進行生字教學。檢查字音,交流字形。教師引領,利用PPT啓發學生根據漢字的部件和意思想象識記。在書寫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觀察談發現,再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左上半包圍的字“丿”畫要伸展;“口”字在下,要寫得扁。然後教師範寫,學生邊說筆順邊書空。在學生練寫的過程中,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寫。引導學生客觀評議,評出優缺點來。

“書寫密碼”促成長:

1、把字寫正確。★

2、寫準壓線筆。★

3、“丿”畫伸展,小“口”扁扁。★★

學生對照“書寫密碼”進行同桌互評,然後進行二次練寫,得到二度提升的效果。

板塊二:三顧文本,理清“店”名

這一板塊主要針對目標一和目標二設定

(一讀)出示初讀要求,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

(二讀)整體把握故事的起因,蜘蛛先生爲什麼要開店?學習第一自然段。

隨文識字:“蹲”“寂寞”。聯繫“尊敬”的“尊”和“遵守”的“遵”來對比識記“蹲”字;結合上下文和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體會“寂寞”、“無聊”的感覺。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讀)新課標指出,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學習默讀的能力。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蜘蛛先生先後開了哪些店?遇到了哪些顧客?梳理出課文示意圖,並進行板書,爲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示意圖說故事做鋪墊。

板塊三:認識“店”客,讀出特點

這一板塊主要爲達成目標三設定

聚焦描寫蜘蛛想法的句子:

賣什麼呢?就賣口罩吧,因爲口罩織起來很簡單。

引導學生找到其他兩處,對比朗讀,引導發現“很簡單”,並進行板書。

接下來,創設情境,分別來到“口罩編織店”“圍巾編織店”“襪子編織店”。關注招牌,指名讀內容,一方面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另一方面,繼續感受蜘蛛思維方式的簡單。

讀出三位顧客的特點是這一板塊的教學重點。教學時,以讀代講。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讀。2、觀察圖片,啓發想象來讀。如“河馬嘴巴那麼大,口罩好難織啊……”這個句子,就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圖片,發揮想象,想象河馬的嘴巴到底有多大,再抓住“那麼大”“好難織啊……”來進行朗讀。然後舉一反三,讓學生觸類旁通,讀出描寫其他動物特點的句子。在指導朗讀描寫蜈蚣的句子時,由於句子較長,教師通過範讀讓學生學習停頓的技巧,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聯繫上下文,讀懂“匆忙”的含義,幫助學生入情入境感悟文本內涵,培養朗讀的能力。

在課堂的結尾,留下懸念:蜘蛛到底吃了哪些苦頭?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等待下節課再開啓。

總結部分:

各位評委老師,在小學低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趣味而又有成效的課堂。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努力做到“一課一得”,如這節課就是在整體梳理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三位顧客的特點來朗讀感悟。讓課堂變得簡單,讓學生學得輕鬆。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反思:說課不僅僅是按部就班說出內容,更重要地是傳遞思想。我在說這節課時,想要傳達的就是我個人的教學理念。怎樣教讓學生易於接受;怎樣學讓學生觸類旁通,掌握方法。說課前的學情分析至關重要,因爲教爲學服務,在基於學情的基礎上,才能以學定教,纔能有法有章。低學段的教學內容不能過多,要懂得取捨,抓住一個點,落到實處,做到“一課一得”。

說課稿 篇8

說教學設計: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讚美了 “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後引導學生就對聯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聯、下聯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並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後又讓學生蒐集古蹟上的對聯,以激發其誦讀、積累對聯的興趣。

說教學過程:

課堂上我們就對聯的特點對本文加以分析,我出示對聯的要求,同學們把對聯和本文逐一對照,彙報時,開始只四、五人舉手。我叫起了一名同學。

生1:字數相等,你看上聯第一句:“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下聯:“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裏。”這兩句中,3個字對3個字,4個字對4個字,5個字對5個字,其它幾句也是字數相等。

師:你觀察得不但仔細,而且十分準確。

(生受到受到鼓勵和啓發,許多學生舉手,找出字節數的對應問題。)

生2:“跨”對“起”,全是動詞,“峻嶺”對“春秋”全是名詞。這符合第三條“詞性相對”的特點。

(受到啓發,許多學生舉手,找出詞性對應問題。)

生3:“望不斷”對“數不清”,“數不清”指建長城的人多,“望不斷”說明封垛、關口多。都是形容數量多,但用詞不同,使對聯讀起來更和諧。(又有生提出其他類似問題)

生4:上下聯內容不重複,但都是在寫長城。

師:對上聯從哪方面寫長城,下聯又從哪方面寫長城?(師相機引生進入下面的學習)

說教後反思: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於是對聯,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然後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涵。可是,本文以對聯的形式描寫讚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後同學們不但對蒐集對聯、積累對聯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計關注預設,還要關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節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後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蒐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爲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於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餘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想:

課前、課後應進行對對聯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既會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