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說課稿

大家好:

《送元二使安西》說課稿

---《送元二使安西》,首先讓我們來

看一下原詩。(朗讀原詩)

九歲就負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試,舉解頭,二十一歲成進士。後官至尚書右丞。王維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王維又是一位著名的繪畫大師。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

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

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千古傳誦,膾炙人口。)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爲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它展現的是送別多年好友遠赴邊疆就職,臨別在即、把酒話別,戀戀不捨的畫面,凸顯朋友感情深厚、真摯。

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該詩,去領會詩中的意境:

看題目: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

題目可解:送別元二出使安西。

來看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

浥:(yì):溼潤。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

前兩句的`解釋爲:清晨的細雨打溼了渭城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裏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裏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爲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着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爲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增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再看三四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兩句的解釋爲: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你離開陽關之後,在那裏就見不到老朋友了。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啓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斟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杯酒呢?是杯傷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腳步,朋友終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是杯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遙遠,吉凶難料,還請您乾了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是杯壯行的酒:祝願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邊關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來年凱旋而歸。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從飽含深

情地的勸酒中,可以體會出朋友間的那種依依不捨與牽掛。凸顯朋友感情深厚、真摯。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這酒中浸透了詩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摯情誼,更飽含着他對和平安寧的美好祝願!——這正是“陽關曲”千百年來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