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我們怎樣聽見聲音》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我們怎樣聽見聲音》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物理上冊《我們怎樣聽見聲音》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某某,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第節(板書題目)。下面我將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內容是我們怎樣聽見聲音,主要讓學生了解聲音是如何被我們感知的並瞭解骨傳聲和雙耳效應,增加學生對人類的瞭解。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傳播的基礎上學習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本節課是學習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人耳感知聲音傳播的基本過程。瞭解骨傳導。知道什麼是“雙耳效應”

方法與過程:通過實驗和社會生活,體驗人是如何聽到聲音,通過動手動腦中的兩個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蒐集信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殘疾人,通過貝多芬耳聾後繼續進行創作等例子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意志。

3、重點難點

重點:人耳聽到聲音的道理;骨傳聲。

難點:骨傳聲。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象引入知識,理論聯繫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啓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運用直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八年級學生處於中學期間的過度階段,自學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等學習方法,着力開發學生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表現空間。

四、教學過程

爲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複習提問: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靠哪種形式?通過複習前面知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併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人耳的構造圖,向學生講解人聽到聲音的原理,並引導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如果僅只是傳導障礙,但能通過其他途徑傳給聽覺神經,人仍能聽到聲音。

活動二:引導學生完成課本中“想想做做”:

(1)將振動的音叉放在耳旁,聽音叉的聲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聽音叉的聲音。

(3)請同學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將振動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額、耳後的骨頭和牙齒上,聽音叉的聲音。

討論:在這幾種情況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學生分小組談論,教師巡視查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只能感覺人體可以傳聲,但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因此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並讓小組派出代表公佈討論結論,最終師生共同總結出,骨頭能傳聲

這樣設計通過自己試驗探究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活動三: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失去聽覺的人能靠骨傳導來聽到聲音。然後利用多媒體展示介紹貝多芬的故事

第三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麼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鞏固昇華。

課外作業是課內作業的延續,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第1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題

選做題:第18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2題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五、板書設計

爲了使板書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上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