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錦集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錦集6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這一節課是二年級下冊所學的內容,是建立的一年級學的簡單分類知道及二年級上冊學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爲今後學習各種除法、除法應用題及分數的含義打下基礎。因此,這一課的教材中設置了活動情境,實際操作,想想分分,鞏固練習這樣幾個層次,完成對新知識的牽引,讓學生由已知感受末知,從末知探求新知。

二、設計理念

我在設計本堂課的依據的理念是:新課標指出每一堂課都應該以學生爲中心,對探究爲手段,積極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爲目的,最終讓學生形成一種新型的數學思想,養成數學能力,體驗生活與數學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系統的理念體系,這節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昇華。

另外,我校正在進行“先學後教”實踐性課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課本傳遞信息的功能,儘量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爲其今後乃至整個學習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

鑑於以上原因,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分分擺擺的操作,瞭解什麼是平均分及怎樣分纔是平均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並由此粗淺的感知除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3、能用學到的平均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爲此我還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每份同樣多才是平均分,而難點則是平均分的分法。爲了解決重難點,能較好的利用媒體資源,我對教材略作調整,捨去了春遊圖,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設計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學課文,探索新知;鞏固練習,加深理解;課堂小結;課堂練習這樣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放新課。

曾經聽過爲這樣一句話:“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束,趣末盡”,說明在一節課中 “趣”字應該貫穿始終,而起始階段的“趣”味顯現就尤爲重要,它不僅能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心,而且能縮短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

課件出示3只小貓正在吵架的情境:

勞動節到了,貓媽媽交給三隻小貓的任務是澆12盆花。

小花貓說:我澆離我近的兩盆,其餘的你們分。

小白貓說:小黑貓個兒大,多澆點兒,澆6盆,其餘的我們澆。

小黑貓說:我們還是一人四盆吧!

叫學生當裁判評評誰有理,誰的方法最公平。

在這個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會認爲不同的貓有理,但一拋出“公平”兩字,自然的會想到是小黑貓,那爲什麼公平呢?原先憑學生的舊知可能會有個模糊的表述,但學了新知就會更清晰明瞭,從而由此導入了新課。

(二)、自學課文,探索新知。

解決重點:

指導學生自學例1,找出新知,彙報交流。

這裏我先讓學生帶問題看例1:他們在幹什麼?看着他們分的你有什麼要說的?你有辦法比他們分的更好嗎?你睜大眼睛找找,你能從例1中找出今天老師要教給你們的新知識是什麼嗎?

之後彙報交流。

怎樣分是平均分是一個重點,這裏我借取了我們學校在搞的“先學課教”這個實踐性課題的一部分精華,把“先學”變爲讓學生“先看圖”、“先理解圖”,“後教”變爲“後點拔”,同時把揭示新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獲得一種自豪的體驗,這樣在看看學學找找中更容易接受這個“平均分”這個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其實已經接觸較多的知識,並把它抽化成一個概念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概念體系的昇華,讓學生在腦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樣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難點:

課件出示勞動節第二任務:美化校園。

小花貓:把10棵樹種到5個花壇裏,每個花壇幾棵樹?

小白貓:15朵共插到3個花盆裏怎麼分?

小黑貓:12張畫貼到三個走廊裏。

叫學生到電腦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這裏主要解決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這個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所以藉助了直觀的媒體演示,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操作,所以直觀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過程,讓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判斷題(叫學生判斷這樣是不是平均分)

檢驗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2、學生擺學具:師出題,叫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爲了讓學生選到最爲有效的分法。

(四)、課堂小結。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2、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哪問題?

學知識的目的是爲了用,最後的小結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平均分的概念,還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來,把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五)、課堂練習。

練習三1、2、3或課堂作業本。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是爲了讓學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反饋於教師,讓教師瞭解本堂課、本班學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教材P8484,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以及除法問題的兩種基本類型,掌握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3、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培養數感和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以及除法問題的兩種基本類型。

教學難點:

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

PPT、投影、題單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T: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在小兔安家的情境中進一步學習有關除法的知識。(出示主題圖)

二、新課探討

1、觀察圖,發現並利用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T:首先,觀察圖,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預設:圖中左邊有6只小兔,右邊也有6只小兔(一共有12只小兔),還有4間房子。

T:你能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完整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有12只小兔,4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PPT)

(板書: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學生齊讀一遍完整的題目)

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一

T:要求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實際上也就是要?

預設: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T:應該用什麼方法算呢?(除法)怎樣列式?

預設:124=3(只) (板書)

T:想哪一句口訣?(三四十二)

T:這個算式在情境中表示什麼意思呢?

預設:把12只兔子平均分到4間房子,每間房子分到3只。

T:剛纔我們是自己觀察圖發現信息並提問解答,現在畢老師還有個問題,敢挑戰嗎?敢挑戰的同學請坐直。

問題二

PPT:12只小兔,每間房子住6只,需要幾間呢?

T:讀一讀題目,想一想,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求什麼?

預設:求12裏面有幾個6.

T:用什麼方法來算?怎樣列式呢?

預設:126=2(間)

T:想哪一句口訣?

T: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呢?

預設:把12只小兔按每間房子6只來分,需要2間房子。

(口答:需要2間房子)

T小結:這兩個問題都是在把12只小兔平均分,所以我們都用除法來算,這裏用到的口訣是(三四十二),這裏用到的口訣是(二六十二),它們的得數都是12,以後凡是算12除以幾,我們都用得數是十二的乘法口訣來幫助我們。

3、填一填

T:根據剛纔我們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經驗,看看能不能完成這個表格。能看懂嗎?誰來解釋一下?

預設:第一行表示的是有幾間房子,第二行表示的是每間住幾隻小兔。

(1)類型一

T:剛纔我們是橫向觀察,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列,這裏的2表示什麼意思?要求什麼?

預設:每間住幾隻小兔?

T:一個信息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還能找到什麼相關信息?

預設:有12只小兔(PPT)

T:誰能能將這個問題完整地說一說?會說的請起立。

預設:有12只小兔,2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隻?

T:也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麼方法來算?(除法)怎樣列式?

預設:122=6(只)(PPT)

T:和我們剛纔解決的哪個問題類似呀?

板書:122=6(只)

T:這個算式表示的是?

預設: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2間房子,每間住6只。

T:再觀察第二列,你知道是解決什麼問題嗎?誰能說一說?

預設:有12只小兔,3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隻?

T:怎樣列算式?我應該寫在哪兒?

板書:123=4(只)

T:這個算式表示的是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3間房子,每間住4只

T小結:這三個問題都是在求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所以我們都用除法來算。並且都是用小兔的總數除以房子的間數。

(2)類型二

T:再觀察第三列的數據,你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嗎?

預設:有12只小兔,平均每間住3只,需要幾間房子?

T:實際上是在求什麼?(12裏面有幾個3)和哪邊的問題類似?都是在把12只小兔按每間幾隻來分,求需要幾間房子。怎樣列式?

板書:123=4(間)

T:觀察最後一列,想一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預設:有12只小兔,平均每間住2只,需要幾間房子?

T:也是在求12裏面有幾個2?怎樣列式?寫在哪兒?

板書:122=6(間)

T:122=6(只)和122=6(間)這兩個算式一樣嗎?說一說你的想法。

預設:單位不一樣

T小結:單位不一樣,說明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一個是求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一個是求需要幾間房子。雖然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平均分,但我們都是用除法來算,並且都用到了得數是12的乘法口訣來求商。

(3)觀察表格,找規律

T:接下來,請同學們整體觀察表格,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嗎?

a、豎着看,把這一列的兩個數2和6相乘,就是把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只數和房子的間數相乘,得到的都是小兔的總數12,說明我們計算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b、橫着看,小兔總數都是12,房子間數越多,每間住的小兔的只數就越少,房子間數越少,每間住的小兔的只數就越多。(老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

T:看似簡單的表格裏卻藏了很多的小祕密,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帶着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4、解決問題

T:12只小兔,每間房子住5只,3間能住下嗎?

(1)學生先在題單上算一算、比一比。想好的和同桌討論,說一說你的想法。

(2)老師分別找幾種不同的方法展示

預設1:35=15(只),12<15,所以3間房子能住下12只小兔。

預設2:123=4(只),4<5,12只小兔住進3間房子,每間住4只就可以了,每間住5只肯定能住下。

預設3:125=2(間)2(只),12裏面有幾個5就需要幾間房子,12裏面能找到2個5,所以需要兩間房子,還剩2只兔子,需要1間房子,所以3間房子能住下。

T:1個小圓圈表示1只小兔,有12只小兔就畫12個圓圈,5只小兔住一間房,就5只一圈,一個大圈表示一間房,需要3間房,能住下。

T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有的用乘法來算,

有的用除法來解決,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我們分析。所以,小朋友們要多動腦筋。

T:接下來,我們就來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教材P85練)

1、解決問題(教材P85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T:第一個問題是求什麼?

預設:24裏面有幾個3

T:怎樣列式,想哪一句口訣?

T:第二個問題是要把24怎麼樣呢?

預設: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T:怎樣列式,想哪一句口訣?

T:這裏都是把24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並且都是用得數是24的乘法口訣。

2、在空格里填上適當的數(教材P85第5題)

(1)你能看懂這個表格嗎?說一說。

(2)知道每個盤子裏放6只杯子,求有幾個盤子,只有一個數據,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預設:杯子總共有18個

T:你是怎麼知道的?

預設1:從圖中數一數,總共有18個。

預設2:觀察表格的第一列,有2個盤子,每個盤子放9個杯子,29=18(個)

T:觀察第二列,要解決什麼問題呢?用什麼方法去算?怎樣列式?口訣?

預設:有18只杯子,每個盤子裏放6只杯子,需要幾個盤子?

T:第三列兩個數都不知道,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想得數是18的口訣)

T:想一想,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預設1:總數都是18,橫着看,盤子越多,每個盤子裏放的杯子數越少。

預設2:豎着看,杯子的總數都是18,盤子數每個盤子裏放的杯子數=杯子的總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還有什麼疑問嗎?

板書設計:

小兔安家

平均分 除法

(1)平均每間住幾隻小兔? (2)需要幾間房子?

124=3(只) 126=2(間)

122=6(只) 122=6(間)

123=4(只) 123=4(間)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認識鐘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

教材是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的,在編寫上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知道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課前準備:自制多媒體課,每個學生帶一個小鐘表,模型鍾。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注意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爲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來獲得新知,這樣既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剛上課,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創設這樣一個謎語情境:“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嘀嘀嗒嗒走,猜猜他是誰?”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學生猜出是鐘錶後,接着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表圖片讓學生欣賞並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爲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光有漂亮的外表,鐘面上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鐘的錶王國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也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然後,我用課件演示讓學生加深對鐘面結構的認識。(出示課件)在彙報觀察結果時,有的學生說到了秒針,我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我會告訴學生我們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

2、認識整時刻

“剛纔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鐘兩個好朋友,那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告訴我們時間的嗎?”我利用這樣的過渡性語言,承上啓下,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爲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了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出示課件)3時、6時、8時。然後再提問:3時、6時、8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着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發現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我便適時地告訴學生: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後,我用學具再次讓學生鞏固看整時的方法。(出示一個鐘錶模型,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那麼鐘面上的時刻就是4時)

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撥整時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撥整時的動手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同學們讀書的時間8時,同學們做課間操的時間10時,然後讓學生以“一人說時間,一人撥鍾”的方式同桌合作進行練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整時的方法。

銜接語:通過學生認識了鐘面、整時刻,能熟練地撥整時後,再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電子表示法

我用卡片出示4:00的電子鐘時間,(板書)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下午放學的時間,“有人會讀嗎?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最後教師告訴學生這種記時法叫電子記時法,並指導學生電子記時法的寫法。

(三)應用新知 解決問題

爲了達到鞏固知識,開發智能,激勵再學習的目的,針對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多角度、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的練習。

1、說一說,比誰棒。通過讓學生說說小朋友一天的活動和什麼時刻做什麼,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互相評議安排是否合理,更能豐富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畫一畫,比手巧。同學們能幫老師修一修三隻掉了針的表嗎?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組小朋友最聰明,通過創設一個情景,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合作進行修理鐘錶,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寫一寫,比眼快。通過讓學生觀察鐘面,用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迅速地寫出鐘面上的整時。

(四)總結拓展,體驗樂趣

今天我們和鐘錶交上了朋友,從這個朋友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讓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既有利於培養學生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再次鞏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 說板書設計

時針 4時

分針 鐘錶圖片 4:00

12個數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突顯重點)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麼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紮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後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並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於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爲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遊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並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1)應用意識;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並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後,並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並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藉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採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後,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彙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爲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 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於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爲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着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是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係,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以下特點:

1 、“街心廣場”教材創設了計算街心廣場面積,花壇面積和每塊地磚的面積等情景,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三個長方形長、寬、面積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小數乘法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來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2 、教材還通過情境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探索地板磚面積,女少可以從前兩個整數乘法算式的得數,推想出小數乘法得數;可以通過單位名稱的轉換推出得數。

3 、教材通過嘗試練習:試一試和填一填的活動,使學生歸納出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的規律,這些都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熱情和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 、結合三個長方形面積關係,促能學生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2 、通過具體情境,發現數學信息。培養觀察、收集信息的習慣。

3、能應用這一關係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4、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爲主,採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小數點搬家情境感知並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爲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爲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引導搭橋在設計這一課時,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努力爲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 1 :教師給每個學生髮一張街心廣場的放大平面圖,讓學生進行討論三個長方形的長與長、寬與寬有什麼關係。

活動 2 :在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字特徵和小數點的位置,教師板書配合說明。

活動 3 :根據積隨因數變化的規律,舉出實例讓學生探索、解答。

活動 4 :在嘗試練習中,師生共同探索、歸納出: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總之,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現,尊重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

【說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識,過渡新知識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

2、長方形的定義,面積計算公式。

3、接着教師發給每生一張街心廣場放大平面圖提出問題。

A 、它們都是什麼圖形

B 、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寬之間有什麼關係,面積之間可能有什麼關係?

板書課題:街心廣場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生思考,並回答自己的想法。

觀察情境圖,得知街心廣場、花壇和每塊地磚的長分別爲 30 米、 3 米和 0.3 米,寬分別爲 20 米、 2 米和 0.2 米,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三個長方形長是依次縮小到原來的,寬之間也是如此。那麼,面積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根據長方形面積=長 x 寬,我們先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

( 1)街心廣場面積爲 30 × 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壇的面積爲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塊地磚的面積爲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學生可能對 0.3 × 0.2 =0.06不大理解,教師引導可以利用單位之間的換算來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0.06平方米故 0.3×0.2=0.06

2 、引導探索發現:在乘法中,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積則縮小到原來的。(反之,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積則擴大到原來的 100 倍)

舉例:根據 57 x 24 = 1368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積

( 1 ) 0.57 x 2.4

( 2 ) 570 x 0.24

( 3 ) 0.57 x 24 讓學生分析解答

通過例中第( 3 )小問,提示:在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到原來的若干倍數,積也隨着擴大(或縮小)到相同的倍數。

3 、嘗試練習,引導提問,歸納。

課本第 43 頁“試一試,填一填”,可以發現,在4 × 0.3 =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0 + 1=1位小數,積 1.2 裏也有 1 位小數:在 0.4×0.3 = 0.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1 + 1 =2位小數,積 0 .12 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2 = 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 + 0 =2位小數,積 0.26 是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 0.2 = 0.0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十1 = 3 位小數,積 0 . 026 裏也有 3 位小數。

歸納:在小數乘法中,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1 、課堂作業,完成課本第 43 頁的“練一練”第 1 一 2 題。

2 、基礎訓練上的相關作業。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說教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課題《發新書》,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讓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出多種算法,體驗多種算法,然後比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豎式的寫法。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組織學生在前面計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並通過交流、討論,達到對算法的優化,在通過“試一試”、“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達到知識的掌握。

三、說學法:

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先試一試,從試的過程中發現方法,再在小組裏和同學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學生的認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讓學生給學生講方法,反而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讓他們自主地總結出計算方法。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使用教材]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二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豎式的寫法。

[教材分析]

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小棒、電腦、課件。

學具:小棒、計數器。

[教學流程]

一、基本訓練

上課一開始,錄音機裏播放出節奏明快悅耳的樂曲,學生聽到樂曲立即做好聽算準備。接着錄音機裏報出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題,學生逐題寫出得數。算完後,教師報答案,學生自己覈對。在3分鐘裏完成20道題。

二、導入新課,探究新知:

1、顯示發新書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2、讓學生思考50本夠不夠是什麼意思?說一說你的看法。

3、教師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小明他們班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師向學生講合作學習的要求,學生分組思考這道題有什麼好辦法算出來?

5、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迴傾聽學生的交流。

6、學生彙報合作結果。

A豎式的方法。

(1)、|讓一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說出列豎式的方法。教師板書:

29+18=47

29

+118

47

(2)、讓學生觀察這個豎式,你有哪些還不太明白?(突破滿10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3)、請學生總結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列堅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成一首兒歌:

進位加法要記牢,相同數位要對齊,

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是要進一。

B、擺小棒的方法。

(1)、擺小棒,並鼓勵學生邊說出自己擺的過程。

(2)、讓學生比較擺小棒和列豎式這兩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

C、口算方法的嘗試:

(1)、請學生說一說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師板書,並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這樣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讓學生再比較這三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一些?說一說原因。

三、鞏固練習:

1、+

森林醫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讓學生先說一說這兩道題錯在什麼地方?

(2請學生試着改正過來

2、讓學生完成試一試裏的習題。

四、這節課裏有什麼收穫?質疑: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齊唱兒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