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莫高窟》一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裏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敘述具體,文質兼美。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爲三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以及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這個文本並非需要細細咀嚼文字,從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經典文本,而是一個需要從整體上去學會把握的普通文本。對這樣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我擬定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二、說學生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因此,本課立定於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三、設計理念

1、體現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認識。

2、體現學習語文的特點,聽說讀寫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3、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教師指導爲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課中,我採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挖掘圖片中的情感意義,引發學生想象,讓學生學會表達,多角度的思考。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理解課文。

2、閱讀感悟法

閱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感受我們民族語言的聲音之美。通過閱讀想像畫面是進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課堂自由研讀、課後蒐集等環節無不滲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學

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在出示課件的同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這樣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嚮往,爲後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細品,領略風采

1、品味“彩塑”

質疑問難,激趣讀文。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發興趣,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讓學生自讀讀課文,然後思考、交流:這一自然段裏描寫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睡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讚。如果你是遊人,你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最後,我充滿激情地小結: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讓我們帶着這種自豪感來讀一讀吧!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裏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教學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能體會到壁畫“宏偉瑰麗”的語句,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羣,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的方便快捷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3、體味“藏經洞”

“畫出自己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適時播放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最後一段。

教師利用課件展現敦煌的風沙、石山和工匠們製作彩塑、壁畫的畫面,進一步理解“敦煌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我採用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藉助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薰陶。

(三)積澱情感,延伸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引導學生課後蒐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爲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面系統地理解教學內容。根據課文的內容,體現簡潔明瞭、統領全文的原則,表現文章的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彩塑:精妙絕倫

壁畫:宏偉瑰麗智慧的結晶

藏經洞:珍貴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闡明瞭自己的設計思路。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新的情況會隨時出現,新的問題會隨時生成。我將以教材爲起點,以新課程標準爲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採取合理的措施。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我叫“神舟號”》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很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通過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的對話,說明這艘飛船是中國製造的,正在進行飛行試驗。第三自然段講嫦娥姐姐要“神州號”帶她回家。課文插圖描繪了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對話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國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激勵學生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爲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4、通過多種途徑瞭解有關飛船的知識,初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和課外閱讀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輕聲音節的朗讀和長句子的朗讀。

2、識字和寫字。

3、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課,教師通過語言

渲染,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二、自主合作式學習

分角色朗讀對話。

三、培養想象能力

通過課文的延伸教育,創設“我是家鄉小主人”這一情境,既進行了思維訓練,又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一舉兩得。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看圖說話

1、(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地主?太空中有些什麼呢?

2、在嫦娥姐姐身邊有一顆人造衛星,是從哪裏來的呢?它叫什麼名字呢?

3、你怎麼知道這顆人造衛星是從中國來的呢?

二、揭題,學題

板書:4、我叫“神舟號”

學生讀題,正音〖感謝您瀏覽!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三、初讀課文

1、聽錄音讀課文。(聽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照拼音多讀幾遍。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4、檢查提問:“我叫神舟號”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呢?飛船弟弟有什麼本領呢?

四、認讀生字詞

天飛在

1、指名認讀,相機正音

2、找朋友

3、在書上描紅

4、練寫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認讀生字卡片,口頭組詞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指名讀

(2)分句理解,指導朗讀

學習第一句:

“一天晚上,一艘飛船在太空散步。”齊讀第一句。

學習第二句。

指名朗讀嫦娥姐姐的話。

“你”指的是誰?

嫦娥喜歡飛船弟弟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嫦娥姐姐問了飛船弟弟哪兩個問題?

(引讀兩個疑問句)再指名讀第二句。(揭示:嫦娥姐姐問話時的語氣十分親切)

過渡:飛船弟弟是怎麼回答的呢?

學習第2自然段。

師生回答。

師:小弟弟,你從哪裏來?

生:我叫“神舟號”,從中國來。

出示:我叫“神舟號”,從中國來。這裏的“我”指誰呢?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

師生繼續回答。

師:以前怎麼沒見過你?

生: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

出示: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指名讀)

讀了這句話你知道飛船是由誰造的?它有什麼特殊本領?

結合板書:飛船弟弟中國來作飛行試驗

齊讀第三自然段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

(2)嫦娥姐姐高興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她爲什麼高興呢?(指名學生說)

(3)齊讀第三自然段

朗讀全文。

1、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2、指名分角色朗讀。

學習生字。

問你來新筆畫

1、認讀

2、找朋友

3、交流記憶方法

4、描紅

5、書寫

第三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1、三人一組,自由練習,分角色朗讀

要求;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指定兩三個小組分角色朗讀。

嫦娥姐姐:親切高興

飛船弟弟:肯定自豪

二、練習背誦

1、自由嘗試背誦

2、指名背誦

三、啓發想象

嫦娥姐姐跟着飛船弟弟回到了家鄉,她看到了什麼?

四、課堂練習

指導學生用“高興”說話。

出示:(誰)高興問:什麼事讓你高興呢?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解讀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教材第六冊上的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的是:有一年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歷盡艱辛得來的水,自己沒喝一口,卻讓給了小動物,讓給了路人。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故事雖然短小,卻給人以強有力的心靈震撼,她昭示人們:愛心是永恆的,無私廣博的愛能創造奇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會讓孩子感到可親可敬;細膩傳神的語言描述,會讓孩子感受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

基於課文豐富的情感內涵和鮮明的語言風格,我想以水罐的變化和小姑娘的表現變化爲主線引領學生閱讀課文、體會愛心及愛心的神奇力量應該是一個重點。在此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故事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如果通過課文的閱讀,能在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同時,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和淨化,使我們自己的靈魂也變得澄澈和高尚起來,那麼我想:這樣的課應該是成功的.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能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的豐富想象力。(難點)

3、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美好。

三、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披文入情,誘發學生情感

神奇的童話故事對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閱讀和影視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貯存了許多美妙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是他們解讀這篇課文的鑰匙。爲此,我是這樣導入: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祕,讓我們對它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看到那美麗的銀河,你又聯想到什麼呢?這一個個美麗的傳說簡直讓我們着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一個關於它的動人故事。 這樣導入,學生彷彿步入童話的殿堂,彷彿置身於夏夜的庭院,仰望星空,等待一個美麗動人故事的娓娓道來。

(二)精讀品味,培養學生語感

第二至第五段是課文的重點。閱讀這一部分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水罐變化和小姑娘表現的句子,並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水罐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與小姑娘表現有什麼關係?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去感受人物的特點,感受語言的內涵。接着,通過朗讀來展示閱讀成果。如果學生朗讀情感不到位,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緊扣文中關鍵詞進行體味,如“喜出望外”、“趕緊”、“跑去”、“哀哀地尖叫”、“歡喜起來”、“再也忍不住了”等,想象當時的情景,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感受母女倆無私廣博的愛心。對於朗讀情感基調的把握,鼓勵學生多元解讀,可以站在讚美愛心的角度,讀出美感;也可以站在閱讀童話的角度,讀出故事的神奇。這樣反覆誦讀,不停思索,有利於語感的培養,有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於語文素養的形成。

(三)審美表達,深化情感感悟

這篇課文正如一泓清泉,合乎美的規律,而語言的形象美、語言的藝術美是有機的統一體。課文中有許多空白處,留給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學中,我想創設情境,寓教於樂,讓學生藉助文本,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中深化課文情感的感悟,逐步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

比如課文第二段這樣寫:“一個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門,爲她生病的母親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我引導學生想象:小姑娘睡着了會做什麼夢?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心深深的感動了我們,也一定感動了……否則,等他醒來時水罐裏怎麼會有水呢?這小狗和過路人都是真的?還是上帝的化身……同學們想一想,是上帝的話他又是怎麼想的呢?說出上帝的心理活動。再如課文結尾說“水罐裏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這水給小姑娘一家及村子裏的人帶來了什麼變化?人們會有哪些表現?引導學生想象人們久旱逢甘露後的痛快酣暢,體會人們的驚喜興奮之情。

這些既是想象訓練,又是情感感悟;既是語言表述,又是情感表達,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 精神境界,培養語感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使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

(二)”第四課《日月明》, 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

二、說目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爲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爲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我們提倡的是高校課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1、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爲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2、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

的習慣。

3、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4、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爲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5、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四、說學生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着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於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五、說教學輔助手段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我選擇動畫、小故事、拍手、對讀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生。

六、說教學程序

(一)課題導入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演示動畫和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1、提問這是什麼?他們和在一起讀什麼呢?2、用這樣的方法學一學其他的字。

(二)教學過程

1、小組合作學習“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並上臺展示。

2、學習課文

分組讀、對讀、分男女生讀、教師學生對讀。

3、指導書寫 “力 手 水”

4、小遊戲

學習“筆尖、鮮花等詞語”

4、鞏固聯繫

小 + 土= ( ) 魚 + 羊= ( ) 小 + 大= ()

(三)教學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麼知識?說說和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着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班內學生大多屬於外向的類型他們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獨立,喜愛新生事物,熱愛大自然,更喜歡用自己小小的畫筆和語言來描繪和敘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和美麗的大自然。所以教學時候主要讓孩子在通過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更深刻的感悟教材體驗、自覺的毫無刻意的積累豐富的詞彙,並不由自主的從文本中走出來真實的體驗春雨,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生機與盎然。

1、以題統文法設計: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導入後,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後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本擴展法設計: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三、說教學程序。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爲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後談談自己想到了什麼?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

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後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並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在這裏,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範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並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三種鳥分別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爲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創設情景演一演: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裏,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後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欣賞了圖片之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我認爲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裏,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願望。

(三)、作業佈置

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1、畫一副關於春雨的畫;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3、唱一首關於春雨的歌;4、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圖)綠色

(麻雀圖)紅色

(小黃鶯圖)黃色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

2.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感悟語言的美,能仿照句子說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教學重點、難點是:

1.通過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語言的優美,能仿照句子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我的教法和學法是: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圖文結合反覆品讀、深究、討論,感受秋雨的美。

我的教學過程是:第一、通過詞語積累,遊戲導入課題,利用有感情的朗讀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這過程中,我覺得達到了我要的效果,學生的熱情激情都有了。第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我利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利用範讀讓學生體驗課文情感,抓住課文線索,讓學生讀課文,說對秋雨的印象,找作者對秋雨的印象,最後品讀句子。第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第一自然段我略帶過了,只是和學生合作讀了一遍,然後很快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因爲第二自然段是精讀部分,所以把第一自然段看作是過渡部分。在講第二自然段時我重視“讀”的語文特點,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讀課文達到品讀的效果。其中我抓住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細讀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劃出表顏色的詞引出課文內容,然後利用課件圖畫,抓住關鍵的詞指導學生的朗讀,也隨機讓學生說了說課文的比喻句。第四,發揮想象,仿寫句子。主要是讓學生用“…….像……”仿照課文說比喻句,但是由於時間原因,就省略了,留到下節課學習。

我覺得在這節課中我進步最大的是:時間的把握。以前我心裏沒有時間的概念,往往是前面鬆後面緊,到最後急。而這節課,在時間方面我顯得比較從容。

下面我就說說幾點教學後的反思吧。

一、我覺得自己很多地方沒有準備得很充分,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句子時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涉及到老師要說什麼,過渡語也只是臨時發揮,很多都用的不好,如本想說:女孩子更喜歡花,就女孩子來讀菊花仙子這句吧,結果像平時上課一樣,說得很死板,最後齊讀第二自然段也是這樣,想用詩意一點的過渡語,結果卻機械地過渡了。所以朗讀指導的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而後面的教學也顯得有點胸無成竹的感覺。又如我沒有精心做課件,做得比較單一,上的時候發現有些缺陷,如出示水果圖時,不夠多,不夠誘人,田野圖也沒有找到很好的效果圖。楓葉圖如果能加上動感就更形象了。另外,圖片上的最後一排字被擋了一半,這是課前沒有發現的。從這裏我體會到:充分的準備,詳細的教案對於上好一節課是多麼的重要。

二、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這節課,我很多地方都不夠體現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如在讓學生畫出作者寫對秋雨印象的句子時,本想多讓幾個學生回答的,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畫錯了,所以就叫了一個較好的學生全說完。在劃出關於顏色的詞時,我沒有多讓幾個學生說,使得一些學生想說沒機會說,如一直這樣就相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指導銀杏樹這副圖朗讀時,我沒有先讓學生說說: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而是我直接告訴了他們。上完課後我總覺得還是在上二年級的課一樣,還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去解決的教學模式。三年級是低年級跟高年級的過渡年級,要開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他們的要求要高過於二年級的,但是我一直在想:怎麼過渡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在平常教學中我也在嘗試給學生提高的要求,但是一問不知,最後還是我提問題,學生答。在這裏我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就這麼問題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

三、設計的難度不高,我覺得唯一有點難度的是在拓展上,仿照課文用“……像……”說句子,可是因爲時間原因,我就沒講了。或許這個是一大不足吧。

下面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提出的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