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相鄰數是比某一個數大1或者小1 的自然數,一般一個自然數都有兩個相鄰數,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後面的一個數。但是自然數1只有一個相鄰數。相鄰數這個內容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組織教學活動,今天我選擇的是中班數學活動《5以內的相鄰數》。

2.教育價值:在這個活動中需要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進行學習。《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活動中我利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來進行學習。

3.年齡判斷: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的年齡特點,幼兒所學的知識應避免直接教授給他們,而是安排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中班幼兒對5以內的數已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爲學習相鄰數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活動放在中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重點:知道相鄰數概念爲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做鋪墊,我利用遊戲——找朋友的形式讓幼兒來學習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1或者少1的關係。

(難點: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各數的相鄰數不難,因爲幼兒對相鄰數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幼兒在操作中還未理解多1少1的關係,這也是活動中的難點,我通過讓幼兒擺放物品的方式來讓幼兒理解。)

3.提升自己的比較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幼兒數字操作卡人手一套、動物卡片,併爲幼兒創設動物搬家情景。

(創設情景可以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能使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幼兒數字操作卡片在活動後可以投放到區角當中,讓幼兒巡迴利用。)

四、教學過程

(一)拍手遊戲導入,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師:小朋友,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

教師以拍手遊戲的方式讓幼兒感知鄰居關係,被教師問到的幼兒要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逐漸發展,教師的“拍手遊戲”這種形式都爲幼兒所喜愛,也能夠初步理解“鄰居”關係。這爲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知道5各數的相鄰數。

1.通過故事講述和表演,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師:熊貓說有兩個鄰居,他們是誰呢?他們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通過問答及卡片操作的方式讓幼兒知道5各數的相鄰數,在問答當中,也會有個別幼兒無法瞭解相鄰數,因此教師通過動物卡片的方式讓幼兒來了解。當幼兒知道動物的鄰居是誰之後,教師將動物卡片移走,剩下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這也是接下來的第二個小環節。)

2.師:5的鄰居是誰呀?(通過數字卡片的展示讓幼兒知道5的相鄰數是4和6,從中通過請個別幼兒(能力較好、能力較弱)進行示範操作,從而鞏固對相鄰數的瞭解。)

(三)鞏固對5各數的相鄰數的認識,感知多1少1的關係。

1.給幼兒發放數字卡片,引導幼兒比一比,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教師出示數字卡4,請幼兒在自己的操作卡中尋找其相鄰數並展示,這時教師引導幼兒比一比,從而發現其中多1少1的關係。)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活動教材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爲。“垃圾回家”是“綠色家園”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內容。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隨手亂扔紙巾。這種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幼兒期的生活還處在他律的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爲老師應該讓幼兒或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行爲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的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爲良好行爲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選擇“垃圾回家”作爲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時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兒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爲一種生活習慣,特制訂以下活動目標:

①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養成不亂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③引導幼兒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爲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教學課件、教學錄象2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環境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的垃圾及相關圖片。

四、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播放錄像(整潔美麗的小區,家園又髒又亂的小區的景象), 提問討論:

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垃圾從哪裏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教學軟件:垃圾的分類與處理

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遊戲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爲什麼他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是什麼顏色?不可回收是什麼顏色?有害垃圾是什麼顏色?你們能將他們送回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延伸活動: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實現了空間、時間上的開放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五、說活動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音、像爲一體,形象、生動展現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

3、可持續發展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說課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基本程序:

1.自我介紹(序號、姓名、單位、教材版本、課題等);

2.按照某種模式說課(一般用10—20分鐘);

3.結束(簡要概括說課內容)。

基本要求:

1.說課者的風度要求(莊重的儀表、自信的氣質、禮儀的舉止)。

2.2.說課者的語言要求

3.①語言表述要準確、流暢、生動、形象,富有激情和節奏感,避免程式化,體現教師的投入;

②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和語調(如專業語言、肢體語言、描述性語言等)。

說課時常用的措辭有:“我這樣設計(或確定)的依據是”;“我之所以這樣做,理由是”;“假如學生,我將”;“這樣做的好處是”等等。

3.說課內容的要求

①要求內容正確、有序、聯貫,結構完整、系統;

②要求內容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③要有創造性和靈活性。

4.說課與上課相統一的要求。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___________。首先,介紹下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____________》是初中數學新教材第___冊(__)第___章第____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佔據_______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爲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2、能力訓練目標:

3、創新素質目標:

4、個性品質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出重點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破難點

關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應着重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學方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 指導。

1、理論:

2、實踐

3、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 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______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的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 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 減負”的目的。

結束: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衆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爲什麼這樣教”。說課對我來說仍是新事物,今後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並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 設計意圖

早期閱讀是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成人形象生動的讀、講來理解

讀物的過程,隨着語言教育的發展趨勢,《綱要》也對這一內容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應利用圖書、繪畫等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和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的能力。

幼兒現狀分析:繪本閱讀能促進幼兒觀察、語言表述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現如今的幼兒也多少對繪本有一定的接觸,但大多數家長甚至老師,都不能用積極、合理的方式引導幼兒欣賞繪本,因此難以挖掘繪本的有效價值。中班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述都需藉助視覺感官的認知,於是我藉助《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這一繪本故事及其生動形象的圖片作爲一次嘗試,以此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教材內容分析:《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以其角色對話的相同性而使整個故事幽默詼諧,鱷魚和牙醫表現出的不同心理感受和變化貫穿了故事的發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刪減了部分圖片,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更加緊湊、連貫,有利於幼兒認識理解

二、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對畫面的想法

2、發現故事中角色的相同對話,體會角色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變化過程

3、 樂於與老師一同欣賞繪本圖片,激發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三、 教學重點:喜歡欣賞繪本圖片,能通過語言大膽表述自己對畫面的想法

四、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和聽說,發現故事中角色的對話特點,從而體會他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及變化

形成原因:在閱讀中,幼兒的第一興趣往往會被圖片的圖像、色彩這類直觀視覺所吸引,而容易忽略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故事及角色的價值

解決策略:

A、細節式閱讀法:細緻地觀察繪本中每一個有趣的情節,完整理解故事內容及發展過程

B、朗讀式閱讀法:在幼兒傾聽作品聲音的同時,也讓幼兒與老師一同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通過表情、神態更好地感受角色心理

五、 教學準備:

1、《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繪本PPT

2、幼兒人手一支牙刷

六、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情景

A、 觀察封面,看看封面上有誰,瞭解書名

B、 引出故事:鱷魚和牙醫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它們到底怕什麼

2、觀察表述,理解故事

A、欣賞鱷魚看牙醫前的圖片,從它們的表情上發現,鱷魚和牙醫都不想看到對方,但卻必須得看到對方的矛盾心理

B、 欣賞鱷魚來到診所後的圖片,從它們誇張的動作上了解鱷魚和牙醫及其害怕對方的`心理特點

C、欣賞鱷魚補牙過程的圖片,瞭解它們從從容勇敢地面對到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最後舒了一口氣的心理過程的跌宕起伏

D、欣賞鱷魚看牙結束圖片,提煉保護牙齒這一生活經驗

3、結束活動,體驗生活

A、完整講述一遍故事,引導幼兒發現鱷魚和牙醫的說話特點

B、總結交流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伴隨着《刷牙歌》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我喜歡的朋友

首先,活動設計的意圖出自於對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及年齡段發展外現情況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認知意識逐步加強,在社會交往上表現出對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識上的界定,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朋友,有自己“討厭”的同學,而且在遊戲活動中總是願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負”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幹壞事”。針對上述種種孩子的表現,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目標2中對大班年齡段孩子的要求: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自己的好朋友,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等社會性發展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纔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我相當重視這一點,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觀察、討論、並做到幼幼、師幼交流共同形成社會認知,達到活動的目的。

好的活動選材及設計意圖是活動開展的源動力,但活動的具體實施還得有賴於活動目標的導向性指引,針對此次活動我從能力及情感兩個維度設計瞭如下活動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培養幼兒主動關心、幫助周圍人或動物的情感;二是能力目標幫助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與想法。把情感目標定位於此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是因爲社會交往本來就是孩子情感外顯的學習與體驗。而此次活動的難點則爲從活動開展中延伸對好朋友的拓展認識,將幼兒情感融合進大自然內皆朋友這一點,它需要進行後續活動進一步體現。爲了很好的達成活動的目標,我爲活動作了如下準備:PPT及輕快的音樂。

在明確了設計意圖、擬定了活動目標及做好了活動相關準備後,我把活動的過程分爲了導入活動、基本活動 、結束活動三個大環節,其中在導入活動環節的設計爲跟隨律動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師提出要求後開始活動,環節預設問題爲: 和自己喜歡的朋友坐在起心裏是什麼感覺?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一是爲了給孩子愉悅的情感體驗,二是爲更好地過渡到基本活動環節,在兩環節的過渡時師可用很輕鬆的言語即可過渡,過渡環節預設問題爲: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覺都這麼好,那我們來看看有這樣一羣小朋友,你願意和他成爲好朋友嗎?爲什麼?讓孩子帶着問題看PPT,順利過渡到基本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在孩子們形成基本的情感認同後展開基本活動的第二個環節,說說自己喜歡的朋友。通過說達到能力目標的實現,再回到對重點目標的突破即討論他們怎樣才能交到朋友。最後讓幼兒進一步發展思維,說說自己要怎樣去結交更多的好朋友。

我把基本活動設計爲四個步驟遞進主要是想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發展幼兒情感,夥伴交流發展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發展思維提升幼兒情感。結束活動是與導入活動相呼應的設計,即聽着音樂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並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總之,把幼兒放在活動的主體位置是我在設計活動過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綱要》對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即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就是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與支持者。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說活動教材

有關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爲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爲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於現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中的規則。作爲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無條件地適應、內化、遵守這些規則,很明顯,這是一種他律的規則。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如何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作爲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穿着時髦的阿姨會隨手丟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畢竟,幼兒期的孩子在行爲上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爲老師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的行爲對我們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爲良好行爲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

“垃圾”作爲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爲以下幾個類型:

選擇“垃圾回家’’作爲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爲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爲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爲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爲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爲本次活動難點。

爲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錄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爲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像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像(錄像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垃圾從哪裏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爲人們不講衛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

“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解決的問題:通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爲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爲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活動延伸: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區

材料收集

方法 <>說活動特色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爲一體,傳輸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美工區

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

製作小娃娃、掛件、裝飾瓶子;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 <>

棋類區

可樂瓶蓋

製作環保棋 <>

音樂區

各種罐子、瓶子、美工區製作的環保服裝

製作成樂器,進行伴奏。進行時裝秀表演 <>

計算區

小木棍、貝殼、紙盒

練習數數、製作幾何體 <>

建築區

各種紙盒、瓶子 作爲建築的輔助物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爲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覆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範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錶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爲本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爲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知識上的準備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課件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啓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爲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一環節旨在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感知遊戲內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學習方法

(1)、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法,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第一遍故事

在講述故事時,教師不出示任何教具,是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邊傾聽邊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

(2)、觀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通過觀看課件,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幼幼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其中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從而內化爲幼兒自己的行爲。

(3)、再次欣賞課件,遷移故事主題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

遊戲《找朋友》結束活動

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六、說活動延伸

表演遊戲:《下雨的時候》教師提供道具、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的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續編故事:教師提供指偶,幼兒藉助直觀的動物形象進行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