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的壓強》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氣體的壓強》說課稿範文

大家好!

今天我在這兒向大家彙報的課題是《氣體的壓強》。本節的教學是對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延伸,在壓強一章中有着較重地位,氣體壓強不象固體、液體那樣直觀、形象,易於理解。大氣看不見,摸不着,但它確實存在與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讓學生對“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去理解、去感悟,這其中就滲透了一種科學方法的應用,即“間接推斷”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來感悟,來理解大氣壓的存在。這對今後磁場、電現象的教學也起了一個教學的鋪墊作用。

下面我就本節課教學的有關方面向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彙報一下:

本節的教學重點有四個方面:一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事例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二是讓學生能通過科學的探究粗略測出大氣壓的值,並知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三是讓學生知道液體沸點與壓強的關係;四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具體這一節的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通過“易拉罐被壓扁”、“硬紙片託水杯”等實驗首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進而引出“大氣壓”的概念。書本對與大氣壓概念的`提出放在後面,而在課的一開始便直接出現“大氣壓”三個字,我認爲這樣安排順序是不太合理的。其實對於“大氣壓”概念的教學完全可以通過教師的遞進啓發的方法讓學生得出,我的教學是這樣的:“提問:固體爲什麼對它的支撐面有壓強?”學生會很容易的報出答案:因爲固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提問:“那麼液體爲什麼對容器的底面有壓強呢?”學生也會很容易的報出答案:因爲液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那麼空氣是否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空氣內部是否也存在壓強呢?學生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樣學生便很順利的得出了大氣壓的概念。

在學生知道大氣壓存在的基礎上,立刻提出問題:大氣壓多大呢?於是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馬德堡半球實驗,並通過塑料吸盤進一步讓學生親身感悟大氣壓的威力。而後通過小組分組實驗根據針筒實驗的步驟讓學生粗略的測出大氣壓的值。學生測出的值大多都不同,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便可引出托裏拆利實驗。其間的教學可以簡單介紹托裏拆利實驗過程,可以藉助多媒體FLASH動畫來實現實驗的過程。可以明確的告訴學生水銀是有毒的,進而提出:能否改用水來做這個演示實驗呢?啓發學生們根據公式P=ρgh去討論,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老師總結出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對於“大氣壓的變化”一部分可以通過山體植物的垂直分佈和氣壓的數據,讓學生知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通過夏天雷雨天氣的悶熱,老人的呼吸困難,水中魚兒躍出水面呼吸氧氣等現象讓學生感知大氣壓隨天氣的變化。

課本通過“高壓鍋”、“沸點與壓強的關係”來闡述氣壓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教學中還可以穿插的事例還很多,例如:飛機起飛與降落人耳爲什麼感到難受?從深海中捕撈上來的魚爲什麼沒有活的?航天員費俊龍能穿着我這套衣服上太空嗎?等等,雖是一些小小的問題,但解決了學生平日的許多好奇,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本節課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聯繫生活、聯繫實際。

對於氣壓計的教學只要讓學生知道它是測量氣壓的儀器即可,無須太多的補充,更不須要介紹它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對於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通過“吹紙條”、“吹風機”等實驗學生便可得出:“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的結論。而對於運用這個知識點來解釋生活的某些現象卻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必須通過特定的事例來分析加以解決,可以放在第二課時。

新課改,新教纔給我們的感觸是很深的,它並不是我們所象的那麼簡單。新課改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是可以不斷延伸和拓展的,本節氣體壓強就是一個很好課例,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很好的去領會新課程的理念,新課標的要求,充分挖掘書本上的每一幅圖,每一句話所隱藏的深刻含義。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是我對《氣體的壓強》這一課的說課,其間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