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微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七個環節展示我的說課。

一 說教材

童話故事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說教學目標

《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並 "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我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 說重點 難點

根據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我制定了一下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四 說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五、說教學法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活動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分段播放,又能完整欣賞,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朋友們更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怎麼做?)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說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在活動過程中我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六、 說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

一 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2分鐘)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我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幼兒分散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因此,我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6分鐘)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我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爲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2)朋友感到怎樣?(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爲朋友做什麼?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7分鐘)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我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我將這個環節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7分鐘)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3分鐘)

最後是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3分鐘)

七、教學反思:

本活動貫穿《新綱要》精神,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幼兒注意力,發展了幼兒的感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以上是我的說課,有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背景陳述: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是以音樂課程價值爲依據的,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他們的高尚情操。

設計理念: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很強,課堂設計以活動教學方式爲主,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

教材分析:

《兩隻小象》是一首三拍子創作歌曲,歌曲以有規律的節奏配上親切的曲調,描繪出小象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告訴學生要團結友愛。此曲爲歌表演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後,可自由創編動作,體會理解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認識各種動物,並說出其名稱。

(2)、學會唱《兩隻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

(3)、能分辨碰鈴、木魚、雙響和鈴鼓,並掌握其演奏方法。

2、能力目標:

(1)、能模仿動物(如叫聲、走路等)

(2)、能用優美的聲音和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

(2)、在歌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3)、通過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情感目標:

(1)進一步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引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情感和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1、襯詞的演唱要輕巧而有彈性。

2、在多聲部節奏練習中,聆聽、感受、表現其他聲部的節奏及其他聲部的和諧美。

活動預案:

1、模仿——激發興趣,趣中孕情。

2、演唱——感受音樂,歌中悟情。

3、演奏——深化體驗,動中滲情。

4、律動——創編表演,舞中抒情。

(一)模仿——激發興趣,趣中孕情。

①活動一:模仿動物——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爲每一個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

②活動二:聽賞感受——感受並模仿獅子、大象的音樂形象。

(二)演唱——感受音樂,歌中悟情。

①活動一:猜一猜——通過猜手看手,讓學生知道每人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導入歌曲教學。

②活動二:聽一聽——感受歌曲,從歌中知道小象的“手”,體會兩隻小象互相友愛,一同在河邊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

③活動三:接口唱——通過師生接口唱遊戲,學唱新歌,解決教學難點,唱準四句“喲羅羅”,並能跟着琴完整地唱歌。

(三)演奏——深化體驗,動中滲情。

①活動一:找找想想——通過藏樂器、找樂器遊戲,把觀察、思考、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着力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有所悟、有所發、有所得。

②活動二:敲敲打打——引導學生聆聽、感受、表現其他聲部的節奏及合奏時的和諧美,並能爲歌曲伴奏。

(四)律動——創編表演,舞中抒情。

①活動一: 歌表演——師生共同即興表演《兩隻小象》,在律動中表現小象之間互相友愛,一同嬉戲玩耍的生動形象。

②活動二: 改歌詞——在律動中引導學生將“兩隻小象”改爲“許多小象”,隱喻同學間要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③活動二: 找朋友——師生在《找朋友》的歌聲中,一起律動,結束本課。

總結:本課設計預案,利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通過看、聽、找、敲、唱、舞等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會學、樂學、敢學,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說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體驗並初步學習歌曲的詼諧、幽默的風格。

2、在傾聽及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前三段,並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圍。

3、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牀上亂跳。

活動準備:

1、手偶表演(小牀一張;玩偶小猴三隻)、粉色小包包三個

2、表現歌曲內容的圖卡十二張、字卡:三隻猴子

3、猴媽媽頭飾五個、小猴胸飾十二個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猴子爬樹》

老師帶上胸飾,做猴媽媽與孩子一起表演。

師:小猴子們,跟着媽媽一起去爬樹吧。小猴子們可真乖,爬樹的時候都會注意安全。可是,還有三隻猴子可調皮了,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玩的嗎?那就請你們看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三隻猴子》(出示字卡)

二、觀看錶演,組織討論。

1、教師操作小猴玩具,通過表演演繹歌詞內容。並念最後一句:趕快下來別再跳。

2、通過提問理解歌詞內容。

1)誰來說說三隻猴子是怎樣玩的?(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簡單歸納,並分別出示相應的圖譜)分段練習說歌詞。

2)教師示範念歌詞。

師: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連起來說一說 ,就變成一手好聽的兒歌了,想不想聽?如果你會的也可以跟着老師一起念。

3)引導幼兒學念歌詞。

師:好聽嗎?你們要不要試一試?(跟着老師念一遍)師:好聽的兒歌如果配上好聽的節奏,會怎樣呢?聽你們聽一聽。(跟着鋼琴節奏念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示範清唱歌曲。

師:好聽的兒歌還可以用好聽的歌聲唱出來呢。仔細聽好了……

2、幼兒隨樂學唱歌曲,重點練習第二句。

師:你們想試試嗎? 你覺得那一句話唱起來有點困難?(重點練習)

3、學習有表情的演唱。

1)師:你們覺得小猴子在牀上跳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開心)一起用開心的樣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後感覺怎樣?誰來學一學?媽媽在喊得時候,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分句學唱)2)那我們唱的時候,把猴子開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媽媽生氣的樣子表現出來是不是會更好聽呢?一起試試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師邀請三位幼兒合作示範表演。

2、分組表演。

幼兒每四人一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圍,並滲透安全教育。

1、師:剛纔三隻猴子跌下牀以後到哪裏去了?請你們聽一聽(老師唱)“你們看牀上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牀上牀下都找不到,他們躺在醫院不能動了” 他們都到哪兒去了?

2、後面的客人老師也不知道猴子道哪裏去了,跟着老師一起唱給他們聽,好嗎?(唱到不能動了的時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動)躺在醫院不能動感覺怎麼樣?(難受)以後還要不要在牀上跳啦?

那我們也要來讓小猴子知道以後不在牀上亂跳,應該說什麼呢?(幼兒討論)老師也想用歌聲告訴他們,讓我來試試看。唱“以後不要再高的地方跳,頭上就不會有包包,保護自己很重要,做個開心的乖寶寶。”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上週,在不經意中得知一位老師多出來一本《新世紀幼兒園說課稿精選》的書。想想自己在說課方面不是特別有自信,特別是對一些即興的說課更是沒有把握,於是趕緊買來下去拜讀。斜躺在被窩裏,化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了下來,感到收穫頗豐。

1.對說課的認識: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爲教師,就不能光停留在教學這一方面,需要對教學活動中的教材分析、目標擬定、教學流程、設計思想、活動特色等作出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因此說課就成了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效階梯,一種關聯策略。

1)說課的支架作用——教師梳理與活動有關的各個刺激因素,並進行偵查、檢查、反應,通過說課的途徑,檢驗計劃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猶如整個活動的“靈魂”。

2)說課的表徵作用——要對教材的處理和幼兒進行分析,再考慮採用的模式,這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更是一個表徵過程。

3)說課的傳遞作用——教師不斷傳遞着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分析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的情況,取消陳舊的、重複的部分,增加教材的可靠性、挑戰性和合作性。

4)說課的調控性——通過說課,教師要把本活動與教材有益的、有關的信息通過篩選吸納進來,具有調控作用。

5)說課的連結作用——教師適當考慮教學前期、教學過程和教學延伸的連結,最大限度地設計說課實例,完整地呈現,使說課達到有效的整體策略的展示。

2.對各類說課形式的把握

全書爲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教學說課實例,涵蓋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因此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學習的作用。而且每種類型的說課各有各的側重點和說課思路。

1)根據教材的說課。這樣的說課,我們要把握的是: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找準教材與施教對象的結合點——擬定目標、設計流程、實施策略。

2)對老教材的說課。這樣的說課,我們要把握的是:閱讀、分析教材後要提取老教材中有應用價值的精闢部分,並找準老教材與現今教育思想內涵之間的結合點,然後再擬定目標(結合現今教育思想、理念)、設計流程和實施策略。

3)對傳統節日的說課。這類說課,教師首先要對節日進行分析,提取傳統節日教育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有價值的要素,然後分析施教的對象;在擬定傳統節日與幼兒之間的教育結合點之後設計活動。

4)活動後的說課。這類說課要說說活動設計的指導思想;活動中所體現的一些教育理念;活動目標的制定與突破;活動流程的概述;活動特色的呈現以及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重構。

5)根據目標的說課。這類說課一般不常用,也是我沒有碰到過的,因此讀的時候更加仔細,特別是要理清怎樣從“目標”到“課例”的思路。如根據目標“語言領域目標: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擴展詞彙,發展想象力”來說課。拿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首先要反覆閱讀目標、理解目標和分析目標,再分析目標與領域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找準、領域與施教對象的結合點,然後再選擇出合適的教材進行說課。

總之,幼兒園說課,一直是我們培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中非常熟悉的教學行爲,它不但可以增加教師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還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活動之用諸多的因素間的關係。我想,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多思考、多積累,還可以把書中的一些課例到班級中去實施。這樣,經過自己的實踐,能更吃透課例的說課內容,以便自己舉一反三,靈活應用。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很多幼兒對食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並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指紋”作爲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總結歸納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教學目標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及作用;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進行比較各種指紋,並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瞭解指紋的特徵。

(二)難點:通過觀察說出指紋的不同,並知道指紋的用處。

爲了解決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我在爲幼兒提供了直觀的教具和學具的同時還爲他們創設了輕鬆、快樂的環境,這些都有利於教學重點的完成以及難點的突破。

四、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根據目標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直觀操作法:在活動的開始通過一幅指紋畫來引入課題,給幼兒以指紋上的直觀認識;同時爲幼兒提供印泥和紙,讓幼兒自己來操作,這樣就會更加形象;在活動最後給幼兒出示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這樣也可是給幼兒直觀上的認識。

總結歸納法:在“觀察指紋”這一活動環節,我將此過程分爲了三個步驟,在每一次比較後教師都做出了明確的總結,這樣可以使幼兒對指紋的特徵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環境創設法:我以幼兒創作指紋畫作爲活動的結束部分,並引導幼兒將作品張貼在“指紋畫展”的畫廊裏,“指紋畫展”的創設會使幼兒更加有創作的慾望。

(二)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學法:

觀察法:整個活動一直都是幼兒在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的。

統計法:在認識指紋特徵時,我讓幼兒記錄、統計自己的指紋類型,以此來更好的鞏固。

五、教學準備

(一)空間準備:將幼兒分爲幾個小組,圍桌而坐。教師操作檯佈置於前方。佈置的“指紋畫展”的畫廊。

(二)物品準備:

1、指紋印畫一幅;

2、印泥和白紙若干;

3、放大鏡(每個幼兒一個);

4、雙胞胎指紋圖;

5、實物投影儀一臺;

6、玻璃杯、筆、電話等物;

7、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

8、破案小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教材《》(板書課題),本節課屬於 領域,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本次說課: 首先,活動內容主要包括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可以引導(或激發 或培養)幼兒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打下基礎(內容概括加地位和作用)。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基礎和本節課的活動內容,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過渡語)

1.(認知目標)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和行爲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根據以上活動目標,我認爲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過渡語) 活動重點:

活動難點是(過渡語)

以上我說的是教材,下面我說說活動方法(過渡語)

先說教法:遵循以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活動爲主線的教學原則,我採用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方法開展本課的活動。

再說學法:引導幼兒通過參與、討論、模仿、操作、展示等活動方式,逐步完成活動任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生動 活潑、主動地學習,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等。

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的認知基礎,我做了如下準備(過渡語) 空間準備,物質準備,知識準備

下面我解說第三個方面 活動過程(過渡語)

根據本節課的活動內容以及幼兒的認知基礎,圍繞活動目標,重點和難點,我把活動過程設計爲以下幾個環節(過渡語)

(一) 激趣導課

(二) 自主探索

(三)交流體驗

(四)操作表現

(五)活動延伸

【結束語】

總之,在設計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自覺的運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教育理念,積極爲幼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激

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爲幼兒的一生奠定基礎。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綱要》中提出社會領域的活動目標是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或現象感興趣,並能利用多種形式積極探索。“我長大了”讓幼兒從自身的變化來進行觀察認知,體味長大的快樂。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初步萌芽,聚合能力、發散思維、評價能力都較弱。根據《綱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布魯姆的教育活動目標分類學理論爲依據,將本次活動活動目標設爲以下:

說活動目標:

1、認知活動目標:瞭解自己在身體、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意義。

2、能力活動目標:能積極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情感活動目標: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說重難點: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活動目標1爲重點,活動目標3爲難點。

說準備:

1、環境上的創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因此,在主題牆的創設中,佈置一些幼兒小時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時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參加一些活動的照片,幫助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和積累。

2、物質準備:

(1)、發揮家長資源,準備孩子小時候的衣物、鞋襪等。

(2)、PPT,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更直觀形象地感知長大的過程。

(3)、操作材料

說教法:

1、活動遊戲激趣法。活動遊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在活動中,通過“猜猜他是誰”讓孩子樂學、願學。

2、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採用PPT進行直觀演示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將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以簡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來。

3、操作法。皮亞傑認爲:“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讓幼兒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時候的衣服,在親手體驗中感悟自己身體上的長大,在操作中進行排序等,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新知。

4、談話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認知水平和經驗水平的限制,對於事物的認知所獲得的經驗往往零散的,通過師幼交流、幼幼交流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也便於老師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學習。

說學法:

1、觀察學習法。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自己、觀察別人,促進知識的內化。

2、分享式學習法。談話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分享學習的過程。

3、多感官司學習法。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在活動中,幼兒看看、穿穿、說說、做做,更能激發幼兒對長大的期盼。

說活動過程:在本節活動中,遵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則,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以活動遊戲激趣——直觀感知——交流討論——操作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

一、活動遊戲激趣“猜猜我是誰”

用照片導入,他是我們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開始請幼兒辨別較容易的,再辨別變化較大的,請幼兒將照片與真人進行對比觀察。

小結:我們現在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通過照片和真人的對比,引出“長大”一詞,給幼兒以直觀、可感的視覺感受。

二、直觀感知自身的長大。

1、感知身體上的長大。

出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襪等,進行操作練習。

讓幼兒將自己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東西,在一起操作、觀察、交流。

教師小結:請一幼兒示範穿小時候的衣服,給大家展示。身體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長大。

播放一段幼兒小時候和長大後的錄像,進行對比觀察,讓幼兒感知自己學會了更多的本領。

3、教師進行總結,以一位幼兒從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配背景音樂,講述幼兒的成長過程,讓幼兒在視聽結合中,感受長大的快樂,體味生命的奇妙,運用情感上的煊染,調動孩子的激情,爲孩子在下面的活動中萌發說一說的願望。

三、交流討論: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想幹什麼?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建構表達的框架,讓幼兒抓住表述的要點,進行交流講述,老師要適時進行間接指導和個別指導,發揮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幫助幼兒用完整語言,清楚表述。

四、集體操作活動,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原則,進行分組操作活動。

1、小寶寶排排隊 將一位幼兒不同時期典型照片進行排序。

2、我需要的東西 將不同實物圖片發別粘貼在嬰兒和中班幼兒的旁邊。

分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說說做做中,進一步感知長大,同時分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展提高。

五、音樂活動“你別說我小”中,進行表演,結束活動。

在動靜結合的原則下,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長大的自豪。《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活動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表演讓幼兒從情感上悅納自我,享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活動中的材料,讓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去畫一畫長大後的自己,給成長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長大過程中的快樂瞬間。

《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被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所以在區域活動中,也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平臺。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雲彩和風兒》,隨着主題活動的進行,小朋友們開始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生活中的各種自然景觀,對孩子們特別有吸引力。詩歌《雲彩和風兒》通過觀察天空中的雲彩的變化,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美麗清新的大自然中的奇妙變化。兒歌的語言簡單有趣,形象突出,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幼兒理解。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生活經驗入手,活動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雲彩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雲彩像什麼,一會兒變成了什麼。活動時首先創設“雲彩世界”這個情境,讓幼兒隨音樂進入“雲彩世界”參觀,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自由觀察、交流、探究,通過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的各種互動形式進行自主學習。接着引導幼兒探索使雲彩變化的祕密,通過組織幼兒看圖片,探索出使雲彩變化的是風。然後結合看圖片,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並讓幼兒表演,以此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最後分角色做遊戲,並仿編散文詩。這樣幼兒通過親身的體驗,大膽地創作,表現,進行想像,在這一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把活動推向高潮。幼兒的思維積極活躍,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爲:

1、.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理解秋季的風兒使雲彩千變萬化,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能講述、表現雲彩的變化。

3、發展幼兒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發幼兒仿編散文詩。

《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我把“能講述、表現雲彩的變化。”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幼兒雖然對大自然很感興趣,但由於受到能力、經驗的限制,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膽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我把“發展幼兒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發幼兒仿編散文詩。”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從幼兒的心理角度、認知特點出發我採用:

1.創設情境法。

2.激發興趣法。

3.交流討論法。

4.互動法。

讓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激發幼兒說的慾望,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具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需要準備以下的內容:

1、活動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雲彩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雲朵像什麼,一會兒變成了什麼。

2、收集各種雲彩圖片、照片,並佈置成“雲彩世界”。

3、優美的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幼兒隨音樂進入“雲彩世界”參觀。

1.通過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興趣。

談話;小朋友,今天王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好玩有趣的“雲彩世界”去玩,看誰最聰明,表現最棒!

2.引導幼兒參觀“雲彩世界”。

幼兒自由觀察,交流圖片中、相片中的雲彩像什麼?(能用動作表現雲彩的造型。)雲彩有趣嗎?爲什麼有趣?(教師個別指導)

二、探索使雲彩變化的祕密

秋天來了,天上的雲彩一會兒像小羊,一會兒像駝峯……雲彩千變萬化,非常有趣,那麼雲彩爲什麼會變?

三、幫助幼兒欣賞,理解散文詩

(導語:天上的雲彩這麼有趣,天上的風兒這麼能幹,今天,王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很美的散文詩——《雲彩和風兒》。

1.變出示圖片邊欣賞散文詩兩遍,初步感受散文詩的美。

2.結合圖片,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散文詩中,風兒把雲彩變成了什麼?這些變出來的東西怎麼樣了?

3.幼兒看圖片,邊聽教師朗誦散文詩。

4.幼兒邊欣賞散文詩邊自由表演。

這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詩歌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爲活動的主角,帶着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着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四、做遊戲

1.老師扮風兒,幼兒扮雲彩,並仿編散文詩。

師生齊說開始和最後兩句,教師扮風兒一吹,小朋友就變成各種有趣的雲彩,並能將自己創作的雲彩編進散文詩中。

2.幼兒自由選角色做遊戲,並仿編散文詩。

通過這樣的創編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創編,並通過遊戲的形式,幼兒都會積極踊躍的參與到創編活動中來,這樣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難點。

爲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還設計了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繼續觀察雲彩,並繼續進行詩歌創編活動。這裏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