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兩步加減)》的說課稿

《解決問題(兩步加減)》說課稿

《解決問題(兩步加減)》的說課稿

【說教材】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1~3頁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

【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選擇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演示法。

當學生在口述例1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時,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

配合着先後顯示了色彩鮮明的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然後慢慢移動位置使它們合併成一部分,接着閃動其中的20個皮球表示賣給出的個數。這樣,使學生清楚地看到皮球的總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而賣出的20個是從這兩部分的總數裏賣出的。通過這樣形象生動且富有動感的直觀演示,一方面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爲學生在後面的分析題意尋找中間問題上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比較法。

從解答一步計算應用題到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一個質的“飛躍”,爲了減緩這個學習的“坡度”。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我着重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與複習題的異同點。由於低年級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比較低,因此這時我沒有讓學生獨立進行比較,而是這樣引導他們進行觀察的:“同學們,從題目的意思看,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從已知條件的個數來比,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在複習題裏,根據所給的兩個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算出還剩多少個皮球?而在例1裏,能嗎?爲什麼不能,”這樣,學生通過比較系統的觀察、分析、比較就能較快地瞭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同時也促進學生循着一步計算應用題的思路進一步去分析數量關係,從而能較輕鬆地找出需要解決的`中間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僅分散了本課的教學難點,符合學生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比較的能力。

(3)談話法。

在把例1和複習題做了比較以後,接着我通過談話啓發學生進行思考:“賣出的20個皮球,是從哪些球裏賣出的?”“知道商店裏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可以求出什麼?”“該怎樣算?”算出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了,再算什麼?”這種從條件入手進行分析的方法正好適應本班學生中、差生居多的實際情況,學生易於理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得以解決了。

(4)討論法。

由於考慮到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可能會從問題入手去分析數量關係,進行逆向思考,爲了讓優生“吃得飽”,於是我便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還有沒有別的分析方法?在討論中,由於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機會,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學習主人,因而大家都能積極地參與,所以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同時,通過討論你說給我聽,我說給你聽,又能互相幫助,相互指正。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5)練習法。

練習環節主要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的遷移練習重視發揮課本習題的導向作用,即讓學生完成第82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着眼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在練習時,我還注意側重訓練學生能按教師的問話說明分析思路,對於能獨立說明分析思路的學生我就通過“說得真好!”“真棒!”“掌聲表揚他!”等激勵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的第2層次則是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深化應用。即組織全班4個學習小組進行自編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競賽。每組先給基礎分100分,然後再對每組輪流提問,每編對一道題再由其他組的學生進行搶答說出具體的解答方法。編對、搶答對就加10分,編得特別好就加20分,編錯、搶答錯或犯規則扣10分。這種競賽遊戲不僅把新知識的教學推向了更高一個層次,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都能達到各自的最佳發展水平,而且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與創造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

【說學法】

我們都知道教法和學法是辯證統一的,它們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而當今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方法,達到自主學習。因此,針對以上教法的選用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主要採用“扶放結合法”來進行學法的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揭示課題後,我便“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說:看到課題後,你想學什麼?通過提問再歸納提出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了自主意識,初步學會如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而在比較例1與複習題的異同點時,我主要側重於“扶”。因爲二年級小學生經常找不到比較的標準,觀察時又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們分別從3個不同的角度去進行有序的觀察、分析、比較,從而使學生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比較,還學會了學法的遷移。

(3)同樣的,在學習從條件入手去尋找中間問題時,也表現爲“扶”,即由教師通過談話一步步啓發學生思考、理解,使學生學會如何有目的、有根據地去思考問題,掌握思維的策略,爲後面進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而後我便“放”手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從問題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自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學完新課後,我又“放”手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學會如何自能提出問題。

(6)最後的練習環節也體現了“扶放結合”的原則。比如,在訂正時,對於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導他們說出分析思路,而對於優生則“放”手上他們獨立說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編題競賽中,要求差生可以參照例題編或是由老師“扶”着編,而優生則“放”手獨立編,而且要編得快、編得好。

這樣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導學生學習,改變以往“一講到底”、“一刀切”的學習模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

2.出示遊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啓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體教學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麼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啓發。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02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後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啓發,加深理解。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