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槓槓》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槓槓》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槓槓》說課稿範文

初中物理《槓槓》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一節《槓桿》、課型:新授課

教學課時:2課時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知識的擴展,也是後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繼續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於生活,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定目標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對教材的分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認識槓桿,知道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作用。通過探究,掌握槓桿的示意圖的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精神,讓學生切身體驗物理是一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科。

3.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首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點到線的距離理解上有困難,而點到線的距離正好是物理中的力臂。

其次,學生對力臂的理解以及準確畫出力臂示意圖,直接關係到下節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在探究實驗中學生纔可能找出動力、阻力、動力臂及阻力臂的關係。因此,我確定本節的重難點爲:

重點:理解力臂及力臂的畫法。

難點:力臂的畫法。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對生活中的簡單機械比較熟悉,有豐富、直觀的生活經驗,這對於槓桿知識的理解很有幫助。

2、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槓桿是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三:說教法、學法的確定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這一理念,要求物理教學要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

由此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實驗演示教學法、分析對比法、講授法、多媒體及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法等。

學法:觀察、操作、思考、討論、應用等

四:實驗器材的準備

定有釘子的木板、羊角錘、螺絲刀、扳手等。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教學環節進行: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以現實生活中拔釘子爲例,簡單介紹簡答機械並引出要研究的最簡單機械——槓桿。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引出本節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得出槓桿的定義及五要素

通過幾張張圖片來認識槓桿。第一張是撬石頭,第二張是蹺蹺板,第三張是抽水機。接着提問:這些工具有什麼共同特點?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注意力會迅速集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得出共同點,進而告訴學生,我們把符合這些共同特點的工具叫做槓桿,引出槓桿的定義。

通過電子白板展示flash和圖片及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從古至今的槓桿在人類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並說明爲了更好的瞭解槓桿的作用,須知道槓桿的幾個名詞,引出槓桿五要素。

3.師生交流,總結力臂畫法

在學生知道槓桿五要素的基礎上,先從找支點開始,進而練習尋找動力和阻力,並畫出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告訴學生只是在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上根據需要用虛線延長)在以上基礎上,根據力臂的定義畫力臂,引入數學中點到線的距離的畫法。因爲力臂就指的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這和數學中的點到線的距離的畫法很相似,通過類比及多次練習,讓學生掌握力臂的畫法。

這個環節重點應用電子白板的畫圖功能和數學工具,並且聯繫數學知識通過類比法,目的.從易到難讓學生一步步理解力臂並掌握力臂的畫法,突破重難點。

4、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通過練習1:觀察小孩玩蹺蹺板的圖片並畫力臂,讓學生知道: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

練習2:同時讓學生明白動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與力的大小有關之外,還與力臂有關。、通過flash動畫演示起重機的工作,讓學生找出動力阻力以及會畫力臂,使學生學習如何將物理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板書設計(力求直觀、簡潔)

一、槓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槓桿。

2、槓桿的五要素

支點(O):槓桿繞着轉動的點

動力(F1):使槓桿轉動的力

阻力(F2):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理解力臂並會畫力臂,但在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由於數學功底薄弱和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在畫力臂時出現困難,這就要求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畢竟,數學是學習物理的工具;而且要加強練習,達到以勤補拙。

初中物理《槓槓》說課稿2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解析。、教材在第12章就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的知識,本節又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再次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後面學習滑輪、輪軸等其它簡單機械的重要基礎,《槓桿》在內容安排上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槓桿”這一節具有實用性、探究性和基礎性三大特點,因此是本章的重點,也是中考的熱點。

1.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五要素。

(2)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槓桿。

(3)理解槓桿平衡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

(2)通過實驗探究,掌握槓桿的平衡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生活中的槓桿,感受物理與生活和科技的關係。

1.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槓桿平衡條件的理解。

難點:力臂的引入及畫法。

2、學情分析

2.1、學生對生活中的簡單機械比較熟悉,有豐富、直觀的生活經驗,這對於槓桿知識的理解很有幫助。

2.2、九年級學生經歷了多次實驗探究的過程,對“研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究有一定的基礎,但仍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導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2.3、部分同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對相關的物理知識掌握不牢,因此要儘可能使力臂的知識更直觀,便於學生的理解。

3、教法與學法研究

基本教法:觀察分析法、實驗發現法。

基本學法:分析歸納法、自學法、實驗探究法。

4、教學程序設計

5、板書設計

一、什麼是槓桿

槓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槓桿。

二、槓桿的五要素

支點(O):槓桿繞着轉動的點

動力(F1):使槓桿轉動的力

阻力(F2):阻礙槓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三、槓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標籤:槓桿、物理、初中、初中物理槓桿教案、初中物理槓桿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