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廣角》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廣角》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

《數學廣角》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生二年級初步學習組合數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操作等數學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並培養學生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有序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方法、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節課,我儘量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法去主動發現和獲取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學生在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評價的學習過程中獲取了新知。

四、教學流程

依據新課程所追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整合”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爲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握手問候

所以上課伊始,我和同學們親切的握手問好。讓學生在回答“怎樣握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再爲學生創設遊園的教學情境,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繫的。

第二環節:穿衣搭配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創設了遊園的情境,並設計搭配服裝的環節,學生通過拼擺學具、動筆連線等方法,能夠自主設計出6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後來的實踐課中,在學生彙報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種記錄搭配過程的方法,並得出連線加序號的方法最簡便,這樣的設計既激起了學生對組合的興趣,又給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爲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礎。

在穿衣搭配這個環節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選擇早餐、解決門票、設計路線這三個環節,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體會到了“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並學會了“全面的思考問題”,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最後是第六環節:合影留念

在經歷了熱情高漲的遊園活動後,會演雜技的小猴寶寶和貝貝出現了,全班同學要分別和它們合影,計算出照片數量後,順勢留了一道課後思考題“要是我和寶寶貝貝排成一排照一張像,我們三個的位置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呢?”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爲下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突出重點,把體現本節課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順序思考”板書在黑板的主要位置,並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確了學生思考的過程。

六、反思總結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遊兒童樂園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應用,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當學生說出各種搭配方法時我不應該急於要歸納、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學生有爭議的地方讓學生再次體驗。如果師生、生生能夠進行豐富交流、討論,學生的識就會提高、思維就會越發活躍。

《數學廣角》說課稿2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如下分析:

第一點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也是新編實驗教材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做出新的嘗試。

本次《數學廣角》其目的在於試圖讓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組合數學思想及其方法。本課主要對例1進行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爲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學和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問題。

第二點學情分析:

本教材處於二年級上冊,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已有不同層次的接觸,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有順序地、深入地全面思考問題。同時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以形象思維爲主。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採用直觀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意識。

第三點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體驗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中教學重點是: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意識。(因爲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對多個事物的排列與組合,常常出現遺漏、重複。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定爲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意識。)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感受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突破難點。(因爲二年級學生積累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容易將排列和組合混淆,因此我將感受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作爲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準備是:師生共同準備數字卡片0、1、2、3,學具。

第四點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準備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出發,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利用學生到數學廣角做客作爲新課的引入,運用直觀情境教學例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從中發現要想擺得快又擺得準確,就必須有序地排列。(理念是動手操作是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必要手段,是嘗試開啓智慧的鑰匙,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然後通過課堂演示法、討論法、談話法多種方法的組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第五點說學法:

我通過合理地安排小組學習、共同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使每名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便於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第六點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利用談話創設情境:在數學王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哪裏有許多的挑戰,你們敢去嗎,想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廣角看一看吧。在此揭示課題並板書:數學廣角。(這樣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抓住了“童心”,爲新課的順利進行作好了鋪墊。)

第二步學習排列知識

第1環節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

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變化,我設計了比較生活化的“客人來訪”,把數字“1”和數字“2”當作兩位小客人來到數學廣角做客,把數字1和2配上音樂、圖畫、鮮豔顏色進行多媒體演示。告訴今天學生小客人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由1、2這兩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讓生先猜一猜,同伴之間再擺一擺,並進行交流(利用客人來訪再提出問題,通過猜一猜,擺一擺,說一說這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不悱不發。)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2、21。如果學生說出11、22這樣的兩位數,這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這樣對嗎?讓學生說出理由:只有一個數字1和2,不能擺出。接着拋出問題:12、21這兩個數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說出2個數字交換位置,順序改變,數也發生改變。這就是交換法並板書)

第2環節探索排列的方法。

首先提出問題,讓生思考。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3人擺,一人記錄,由1、2、3三個數字可以擺出哪些兩位數?擺完後,小組交流,你擺了哪些數?你是怎麼擺的?(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是爲了讓學生感受在操作中獲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比一比,哪組擺得最多?哪組寫得更全面呢?(這個問題是爲了讓學生有序地全面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勝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然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接着追問:還有不同的數嗎?你是用什麼好方法擺出這些數的?而且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這時整理學生的彙報,找出相似的地方板書,例如12、13,十位上都是1,也就是先確定最高位上的數,再確定個位。還有21、23,31、32這些兩位數,都是這樣擺的。這種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還有學生會考慮先確定個位和運用交換法都可以擺出這些兩位數。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學生。之所以只板書確定十位這種方法,因爲這是最優的方法,利於學生今後進行多數字的排列。(這個過程這樣設計是因爲:在學生的不斷探討中,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糾錯,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用板書方便學生觀察,歸納總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用課件演示。接着用鼠標指着交換法,向學生提問:這3組兩位數是用哪些數字擺出的?引導學生說出這3組兩位數是從1、2、3這三個數字先選出2個數字,再交換位置。(說明這點是爲了讓生感受這種方法既運用了組合知識,又運用了排列知識,爲今後解決更難的數學題奠定基礎。課件演示是爲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形成整體的認識,加強對排列過程的理解,同時加深印象,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3個環節讓學生再次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讓全班學生運用剛纔總結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親身體驗這個過程。(因爲學生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說得再多,都沒有學生親身體驗好,通過再次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排列知識的正確理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自由選擇方法的機會,)。

第4個環節靈活變式,拓展運用。

接下來進行變式練習:把數字1改爲0,用0、2、3任選2個數字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目的爲了讓學生感受0不能作爲一個數的最高位,告訴學生在平時練習過程中不能照搬照套,要認真讀題分析。)

第三步區分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第1環節情景演示,感知組合的方法。

同學們你們真是勤于思考的孩子,我要向中獎的同學握手錶示祝賀,進行實際演示。提出疑問:我和他,我們兩個人握了幾次手?學生會說一次?接着我問如果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握幾次手呢?猜猜看?猜測過後,4人小組合作學習,組長做裁判,握一握。學生彙報3次(目的讓每個人都親身體驗,感知組合與順序無關)。

接着課件演示,三個小朋友握手的過程,顯示次數。(加深學生對組合的理解)。

第2環節探索追問,理解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追問:爲什麼三個數字能排成六個兩位數,而三個人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卻只握了三次呢?接着小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再彙報,使學生明白兩個數字交換位置變成了兩個數,而握手時兩個人即使換位置還是這兩個人,所以就是一次。(在這裏用課件顯示,讓學生觀察對比,區分排列與組合的不同,同時使學生明白像握手這類似的組合可以用符號表示出來,這樣也起到發展學生思維的作用)。

第3環節實際操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首先運用激勵語言對學生今天的學習進行評價:今天你們真棒,爲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給你們每人買一份特別的獎品。這份獎品要5元錢,現在有一張5元,2張2元、五張1元,可以有幾種拿法?(這個環節運用語言自然過渡,讓學生在活動中輕鬆學習。)

通過學生擺學具,多人上臺彙報書寫,教師整理板書並問學生是怎樣拿的?學生很容易想到先拿一張5元的,拿一次。拿5張一元的學生也容易想到。接下來就該拿2元的了,確定拿一張2元的,就要拿3張一元,確定拿2張2元的,就要拿一張元的。(讓學生做到有序地解決問題,不重複不遺漏)

第四步當堂檢測,加深理解。

師告訴學生接下來咱們去逛逛服裝店,這裏有2件衣服和2條褲子,小朋友們你們想怎樣搭配買一套衣服呢?有幾種搭配方法。(這一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學生可能會說先選一件衣服再搭配褲子(課件演示),有的學生會說出先選褲子再搭配衣服,對於學生出現的情況合理都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告訴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第五步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廣角有趣嗎,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收穫),老師再和生一起總結,並向學生強調要有序地、全面地看待問題,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再次突出本課的重難點)

師說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馬上就要離開數學廣角了,小精靈讓我們進行課後調查。(讓生將所學知識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六步課外拓展。

今天老師想和表現好的3個小朋友中的其中一位站成一排照相,幫老師設想一下,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照法?(通過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讓生理解題意。這當中既有排列知識,又有組合知識。而學生往往會弄成組合問題。首先選出其中1人和老師照相,屬於組合。在照相的過程中可以左右交換位置,順序就會發生改變,也就是不同的照法。使學生明白不能表象看待問題,而要全方位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

爲了讓學生對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數學廣角

排列的方法:付錢的方法:

①交換法:12、21

②確定十位:12、13,21、23,31、32

《數學廣角》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的第一課時《重複》。

一、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系統、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節課我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創重組,以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努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以學爲主,當堂達標。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實際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貼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豐富、直觀的遊戲活動,發展形象思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加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並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是對重複部份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遵循多學少教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感受新知

創設“理髮師的困惑”的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兩對父子的身份關係入手,在解決爲什麼只有三個人的困惑中,理解兩對父子中的重複身份,引導學生用四個手指表示重複關係,使學生初步建立“重複”的數學模型。這樣的設計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活動體驗,揭示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搶椅子和猜拳兩個遊戲,這兩個遊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我會巧妙的抓住“搶椅子”3人和“猜拳”4人,一共是7人,爲什麼只有6人站起來?進行質疑,讓學生自主對教師的質疑作出合理的解釋,最後引出請呼啦圈作裁判,進而引導學生繼續主動學習。

(三)深度體驗,理解新知

在這一環節裏我利用呼拉圈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集合思想。參加兩個遊戲的學生分別站到兩個呼啦圈裏,並引導學生自主把兩個呼拉圈相交,讓重複參加遊戲的學生站在相交處。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創造出學生心中集合圈,這時老師幫助學生把呼拉圈學問提升到數學的集合圈,利用呼拉圈畫出數學的集合圈,並用貼名條的方法,把參加遊戲同學的信息補充完整,來進一步理解集合圈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我想通過這樣的自主發現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四)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是我設計練習的宗旨。因此,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給動物分分類。再次鞏固對集合圖的理解。

2、根據直觀圖畫,計算商店一共進貨多少種,讓學生利用集合知識解決問題。

3、根據統計表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所學知識對解決問題的價值。

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應用知識中體驗了數學的價值。

(五)迴歸生活,拓展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將組織同學們統計班級內爸爸吸菸和喝酒情況,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並讓學生找出既不吸菸也不喝酒的爸爸的位置,從而拓展滲透全集概念。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多學少教,以學定教,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數學廣角》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新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集合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系統、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三、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創重組,以學生熟悉的體育活動爲情境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構建方法的過程中,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學情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活動,豐富學生對直觀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體驗身邊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並能用之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重複部分。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我校正在開展的“陽光體育運動”爲載體,現場調查跳繩、踢毽子這兩項活動學生的喜歡情況。請某一小組同學將帶有自己名字的卡片貼到黑板相應的項目下面,如果兩項都喜歡,那麼就各貼一張。

【預設】若這一小組學生喜歡跳繩、踢毽子的情況,沒有出現交集時,教師可繼續調查第二組學生的喜歡情況,或教師自身也準備了兩張名字一起參加這一組的調查。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材處理上,我沒有利用原有例題,而是進行教材重組。選擇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題材——現場調查學生喜歡跳繩、踢毽子的情況,這樣處理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自己的身邊。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貼到黑板上應該說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此環節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設置問題,引發探究。

以“喜歡跳繩、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這一問題爲線索,當學生計算的結果與實際人數進行比較,產生矛盾時,適機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有幾名同學既喜歡跳繩又喜歡踢毽子,計算時將它們重複計算了,應將重複的名字拿掉一張。

接着教師將重複的名字拿掉一張,將剩下的名字貼在黑板中間,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黑板上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只喜歡跳繩的、只喜歡踢毽子的、既喜歡跳繩又喜歡踢毽子的)

【設計意圖】:給孩子們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第二步:認識集合圖、明確各部分的意義。

請學生上黑板前指一指哪部分是喜歡跳繩的同學?哪部分是喜歡踢毽子的同學?並將它們用紅、黃兩種顏色的橢圓形圈起來。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集合圖,充分交流感知集合圖的作用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再利用課件進一步明確、鞏固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交流感知,及多媒體演示,明確集合圖的作用,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第三步:列式計算。

請學生根據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列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預設學生會列出四種方法解答。

設計意圖】在鼓勵算法多樣化、擇優選擇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加深對集合圖重複部分的理解,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本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重視雙基,又重視新知識的應用”的原則,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

出示班級女生跳繩比賽統計表,在明確各部分意義後,請學生按統計表填寫韋恩圖,並計算總人數。

【反思】:學生在填寫的過程中沒有順序,速度慢,反覆修改。根據這一情況,我及時更改了教學設計,在學生填寫後,請快速而準確的同學介紹填寫方法,——先寫中間重疊部分,再寫兩邊。讓其他學生根據此方法進行修改。課後反饋情況理想,只有一名學生填錯。這樣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使學生懂得學習方法的重要。

2、拓展練習

學校爲同學們準備了跳繩比賽的獎品,兩個獎箱裏各放四種獎品,問兩個獎箱裏共放幾種獎品?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這道題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挑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課後延伸

這裏我設計了兩道題

(1)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重疊現象,並與父母及好朋友交流。

(2)以小組爲單位,調查本組同學家長抽菸喝酒情況,並利用集合圖表示出來。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再次體驗生活中的重疊現象,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寫感受體現學科整合的理念,並滲透健康意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本節課,我本着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一理念,讓學生動手實踐,探索發現,使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活動中學會學習,爲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數學廣角》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六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的第一課時。《數學廣角》是我們新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綜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韋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整理圖表的活動,啓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

爲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

四、教學策略:

1.關注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集合問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須通過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中通過擺、畫、移動、整理等過程得出韋恩圖,發現圖形表示的優越性,又讓學生經歷現場的調查並以圖形表示出來,最後運用語言、圖表來表現,是對集合知識高度理解與綜合應用的體現。整個認知過程是問題不斷解決,認識不斷清晰,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2、突出數學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調查感知。

在課前通過合理有效的談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教學營造了輕鬆和諧的氛圍。首先調查學生喜歡游泳和足球兩項運動的情況,又引導學生用“喜歡”、“只喜歡”和“既喜歡……又喜歡”來介紹自己,提醒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爲本課的難點突破埋下伏筆.使學生初步感受重複,因爲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當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之後,水到渠成的引出課題。

2、設問質疑。引發衝突

一切學習源於對知識的渴求,只有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課伊始出現森林運動會小動物參加籃球賽、足球賽的情況表,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設問質疑,讓學生髮現表格之混亂,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小組合作,整理表格

當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後,及時的提出修改表格的三點要求:怎樣排才能一眼看出有幾種動物?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整理,在合作的過程中相機進行指導。當學生整理出簡潔明瞭的表格後,再巧妙地引出韋恩圖,接着利用課件演示每一部分的意義,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圖意使本節課的難點悄然解決。

接着根據學生觀察韋恩圖得出的信息,引導學生從圖的形式轉化成算式的形式,從而解決了“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重點。

然後組織學生一步步創造出韋恩圖即集合圖,再比較圖與表,突出韋恩圖的價值,從而肯定學生的科學創造過程。整個環節完全是讓學生經歷自己創造韋恩圖的過程,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學生主動地打開了數學王國的大門。同時,通過一道追加習題,強化新知。進一步感受交集的含義。

4、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改下很流行的話語。作爲一節新授課的尾聲部分——實踐運用,應該促進學生髮展,因此,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讀圖訓練,強化新知。

2、完成教材中設計的習題,加深對集合的認識和計算方法的掌握。

3、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當場調查爸爸吸菸喝酒的情況,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設計出集合圖,在內化提升的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充分地利用韋恩圖,讓他們明白韋恩圖在平時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習題的設計在有層次、有梯度、有價值的前提下,既,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又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了數學的價值。

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神奇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四個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造,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