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學廣角》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數學廣角》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數學廣角》說課稿範文

《數學廣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數學廣角――簡單推理”是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09頁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也是一節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本節課主要要求孩子們能根據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掌握推理的簡單方法。本節課立足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在問題設計的難度上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個可以直接判斷的條件,學生只要找準關鍵句,就能較爲輕鬆地推理出其他的相關結論。讓學生親身經歷對生活現象判斷的過程,從而鍛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教材編寫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孩子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喜歡做遊戲,喜歡與他人合作,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推理能力。基於以上分析,我將遊戲帶入了課堂,整堂課設計成一節猜一猜、做一做的遊戲課,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猜測、推理遊戲,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技能:讓學生了解簡單的推理知識,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條理思考問題的意識。

過程方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體驗邏輯推理的思想與方法,體會邏輯推理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繫。

情感態度:感受邏輯推理的趣味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

重點: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採取遊戲引入、情境教學與談話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過程

對於本節課的設計,我試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想猜”中領悟

平時,只要老師拋出“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樣一句話,學生們就來勁了,會爭先恐後地舉起小手急着要猜。可見“猜想”是學生們最樂意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引入環節。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猜想盒子中的禮物,共分三個層次,先讓學生“瞎”猜(即漫無邊際地猜),學生從中意識到這樣是猜不到確定的答案的;然後在我的提示下“猶豫”猜,結果有兩種答案,還不能確定,學生從中感悟到有了提示條件,答案的範圍縮小了;最後在我的第二個提示下,學生很快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猜想”要根據提示條件猜。從而引出推理的概念。這個猜想環節與本課時內容相關密切,爲本課順利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

(二)在“遊戲”中內化

遊戲活動是學生的至愛,學生一做起遊戲就不知疲倦,十分投入。這節課中,我設計猜文具在哪兒、猜動物名字以及猜年齡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猜想並從中內化了簡單邏輯推理的來攏去脈、前因後果,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三)在“交流”中提升

這節課中,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理清信息,有哪幾個人,有哪幾本書,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衆多的信息中選擇關鍵的信息推理出某種結論。再通過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想法,培養學生進一步有序的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學生講清思路之後,我又提出能不能用一種簡潔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思維過程和結論呢?由此引出連線法,讓學生上臺邊連邊說理由,使學生明白原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連線的方法更簡單,清晰地表示出來。

(四)在“設計”中深化

先從生活中簡單的,不是??就是??一句話的推理問題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用放鬆遊戲進行鞏固。從生活中的推理延伸到數學中的推理,進入數學樂園,數學樂園大門的密碼也是一個簡單的只有兩種情況的推理。再過渡到例1.三種情況的推理。先根據信息確定一種情況,再根據提示判斷另外兩種情況。在講解完例1以後,用兒歌小結推理的方法。

再開始設計練習。練習的層次有易到難,每一個練習的設計都有一定的針對性。第一關:文具在哪兒?是例1的同類型題。第二關:小狗叫什麼名字,則有了一定的變化,加入了樂樂比歡歡重,而不再是簡單的不是??就是??的推理。第三關:猜猜我幾歲?則沒有給出一個很直接的信息,而是要結合兩句提示,綜合運用排除和推理,先由美羊羊和沸羊羊都不是最小的,用排除的方法,確定懶羊羊是最小的,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推理。

最後第四關的推理,又加大了難度,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又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在這一關的過程中我還是採取了先集體收集信息,有哪幾個人,他們是幹什麼的,再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出結果以後再獨立連線,然後梳理清自己的想法,最後請學生彙報,集體反饋交流。然後教師小結。

《數學廣角》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生二年級初步學習組合數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操作等數學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並培養學生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有序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方法、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節課,我儘量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法去主動發現和獲取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學生在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評價的學習過程中獲取了新知。

四、教學流程

依據新課程所追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整合”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爲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握手問候

所以上課伊始,我和同學們親切的握手問好。讓學生在回答“怎樣握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再爲學生創設遊園的教學情境,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繫的。

第二環節:穿衣搭配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創設了遊園的情境,並設計搭配服裝的環節,學生通過拼擺學具、動筆連線等方法,能夠自主設計出6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後來的實踐課中,在學生彙報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種記錄搭配過程的方法,並得出連線加序號的方法最簡便,這樣的設計既激起了學生對組合的興趣,又給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爲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礎。

在穿衣搭配這個環節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選擇早餐、解決門票、設計路線這三個環節,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體會到了“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並學會了“全面的思考問題”,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最後是第六環節:合影留念

在經歷了熱情高漲的遊園活動後,會演雜技的小猴寶寶和貝貝出現了,全班同學要分別和它們合影,計算出照片數量後,順勢留了一道課後思考題“要是我和寶寶貝貝排成一排照一張像,我們三個的位置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呢?”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爲下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突出重點,把體現本節課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順序思考”板書在黑板的主要位置,並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確了學生思考的過程。

六、反思總結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遊兒童樂園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應用,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當學生說出各種搭配方法時我不應該急於要歸納、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學生有爭議的地方讓學生再次體驗。如果師生、生生能夠進行豐富交流、討論,學生的識就會提高、思維就會越發活躍。

《數學廣角》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的第一課時《重複》。

一、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系統、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節課我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創重組,以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努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以學爲主,當堂達標。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實際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貼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豐富、直觀的遊戲活動,發展形象思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加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並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是對重複部份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遵循多學少教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感受新知

創設“理髮師的困惑”的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兩對父子的身份關係入手,在解決爲什麼只有三個人的困惑中,理解兩對父子中的重複身份,引導學生用四個手指表示重複關係,使學生初步建立“重複”的數學模型。這樣的設計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活動體驗,揭示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搶椅子和猜拳兩個遊戲,這兩個遊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我會巧妙的抓住“搶椅子”3人和“猜拳”4人,一共是7人,爲什麼只有6人站起來?進行質疑,讓學生自主對教師的質疑作出合理的解釋,最後引出請呼啦圈作裁判,進而引導學生繼續主動學習。

(三)深度體驗,理解新知

在這一環節裏我利用呼拉圈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集合思想。參加兩個遊戲的學生分別站到兩個呼啦圈裏,並引導學生自主把兩個呼拉圈相交,讓重複參加遊戲的學生站在相交處。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創造出學生心中集合圈,這時老師幫助學生把呼拉圈學問提升到數學的集合圈,利用呼拉圈畫出數學的集合圈,並用貼名條的方法,把參加遊戲同學的信息補充完整,來進一步理解集合圈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我想通過這樣的自主發現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四)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是我設計練習的宗旨。因此,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給動物分分類。再次鞏固對集合圖的理解。

2、根據直觀圖畫,計算商店一共進貨多少種,讓學生利用集合知識解決問題。

3、根據統計表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所學知識對解決問題的價值。

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應用知識中體驗了數學的價值。

(五)迴歸生活,拓展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將組織同學們統計班級內爸爸吸菸和喝酒情況,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並讓學生找出既不吸菸也不喝酒的爸爸的位置,從而拓展滲透全集概念。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多學少教,以學定教,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