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窪裏的小魚》說課稿

課前透視:

《淺水窪裏的小魚》說課稿

本文通過我的發現,描寫了一個小男孩以他的純真、善良、執着、專注,將衝上海灘滯留在淺水窪裏的小魚一條一條不斷扔回大海的故事。課文內容平實自然,卻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文章對話描寫突出,通過語言和動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質。教學中應挖掘這個特點,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從而受到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教育影響。

大海、小魚、小男孩都是小孩子熟悉的事物。一個天真的舉動,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利於挖掘兒童的生活經驗,努力實現情趣交融。教者應有意識地整合課程資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思考中相互影響,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重點難點:

本次說課的是第二課時,其重點和難點是:

第一:由一個撿魚的小動作、小故事中,深化學生對弱者,尤其是對受傷的小動物的愛心幫助。從而引導學生要愛護小動物。

第二:對難字“蒸”進行形象識記。

第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受傷小動物沒人照管的事例,教學中列舉這些事例,以加深學生對本文中心的理解。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能較好地突出“以讀爲本”的語言訓練,使文道結合達到最高、最完美的境界。

教學過程:

蔡元培說過:“不專叫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要留出多少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研究。”而能使小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讀。朗讀是語感訓練的主要形式。這樣,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可以把它分爲三個環節:導入新課——讀中體悟——昇華整體。

1、整體感知。

本課題是《淺水窪裏的.小魚》,播放魚在大海里自由快活的情景。接着,再出示課件,讓學生看看小魚被海水衝上了岸,困在淺水窪裏。形成鮮明的對比,勾起他們關心小魚命運的強烈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讀中體悟。

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並讓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讀中分析文章。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較好地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爲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而這節課的多種朗讀方式,正是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本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原則。

3、整體昇華。

這一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在授課的各個環節裏,進行擴展活動,培養學生說話想象能力。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啓發了他們的思維,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正所謂“生活處處有語文”,這節課就體現了這一時代性、實踐性。在文章末尾師生共同朗讀詩歌,使教學進入高潮。

教學手段:

針對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差的心理特徵,利用了生動的多媒體。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習熱情。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在樂中,並樂有所悟。

板書設計:

男孩 在乎 小魚

以上的板書有一目瞭然的感覺,便於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便於掌握文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