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通過小男孩把小魚兒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向大海的故事中,可看出他不是憑着一時的好奇在玩着一種遊戲,而是在執着地完成一項使命。這種舉動很令人感動!課文中的小男孩卻將小魚兒看成一條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啊!那麼怎麼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肅然起敬之處呢?

創設情境,以情導課。這節課放在第二課時,對生字“溫故而知新”是很必要的。首先,我把本課生字小魚放在沙灘上,能準確讀出小魚中的生字就能游到大海中,結果學生能準確地讀出來,可是“在於”輕聲詞讀得也不夠到位,我相機指導。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我讓學生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有不少學生已感受到小魚太可憐了,我不失時機地問:“那麼你是從哪句話體會到的呢?”學生在具體環境中理解“困”,把握好“困”字在文中的含義和重要性,的確對整堂課的學習來說,是點睛之筆,是靈魂所在。小魚沒有“困”在淺水窪裏,就不會讓人體會到它的可憐,不會讓人看到它的痛苦,不會讓人產生各種感覺器官的觸動,這一幅苦苦掙扎的畫面正被沙灘上的小男孩看見了,也聽懂了,把這一視覺一下子轉換過來,讓學生投入情境中,並相機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接着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小男孩在幹什麼,學生異口同聲說在撿魚、仍魚,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在具體環境中理解在乎,學生不知不覺中說出了在乎的含義,很在意、很關心、很疼愛等等。小男孩嘴裏不停的叨唸着:“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學生感讀,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個別讀好,展示讀,再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小男孩的“在乎”讀出來。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知道誰在乎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也就回到了本真,學生的學習也就是自主的、真實的。接着,學生已經進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於海邊撿着小魚扔向大海,就這樣不停地叨唸着這一條在乎,這一條在乎,這一條在乎……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幫助小男孩撿完這淺水窪裏的小魚,讓他們回到海媽媽的懷抱,用心體會小男孩怎麼“不停地”、“用力地”救小魚,重新獲得自由和快樂。此時本課的主題保護動物、珍愛生命也便昇華了,孩子們純真的愛心也就可以圓滿地畫上。

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說說自己怎麼保護他,在這裏我覺得很多學生回答大同小異,學了這一課都說以後自己要保護小動物,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堅決把它們放回大自然。

我們在乎一堂課的設計水到渠成,我們更在乎學生的學習體驗水到渠成。課堂是生成性的,我們在乎充分的預設,我們更在乎把握好閱讀課堂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驗。語文是一門可以享受的課程,語文課堂是學生思維翱翔的殿堂,而我們老師則是引領他們翱翔的同伴,與他們同喜同悲,同遊同樂。總的來說,在我激情引導中,孩子的情感也較好地調動了起來,能夠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生命,但在個人教態、身體語言細節上多加註意,這在今後的工作中還需不斷磨練,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2

匆忙的選課,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一次又一次地看課堂實錄,細細地琢磨文中的每一句話,似乎到處都是訓練點,當第一次把所有的閃光點聚在一堂課時,如自己所料一堂課40分鐘根本就不夠用,於是又進行了精挑細選。在其他班試了三次課,教案、課件修改了三四次,每一次都要忍痛割愛,最後終於在劉憲華老師發的課件和教案的指導下確立了本次的教學過程,又在薛娟老師的幫助下梳理了教學流程,特別是過渡語的設計。當講課的前一天晚上,我對着孩子和她爸完整地試講了一遍後,看看時間還有5分鐘的空餘時,我懸着的心終於放鬆了一點點。如果每一堂課都像講公開課一樣精心的備課,課堂效率一定會提高的很快,但這需要更充裕的備課時間。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以文帶文。我重點抓住小男孩救魚的動作描寫,讓學生讀、圈、悟,以體會小男孩的在乎以及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情感。然後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帶文學習,以加深愛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想法固然好,但是課堂上卻狀況連連,聽寫念詞和課件不對照,中間的預設“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句話,想着學生找不到,最後我補充給學生,結果課堂上學生說了出來,但和我設計的順序不一樣,於是只能進行臨時的課件放映調整,使我的心情又緊張了幾分。接下來的補充填空,“這條__________,

這條也__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_______。”學生被我的緊張所感染,也沒有發揮好,有點冷場了,看着時間所剩無幾,我心急如焚,卻無所適從。結果課堂上我變得語無倫次,囉嗦繁雜,造成了嚴重的拖堂。下課了我的心情仍然久久無法平復。所以我在微信中感慨:課前緊張,課中口乾,課後忐忑。

經歷了這次課堂的歷練,優點有:

1、對學生進行了閱讀方法的引導,畫句子、圈詞語、感情讀句子,並把方法及時在以文帶文中進行運用。

2、加強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我覺得用重讀詞語、去詞師生對讀的方法,學生讀書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3、學生能以詩的形式談感受是我沒有想到的,可見只要學生能深刻體悟文本的情感,便能自然而然出人意料的流露出來。

但更多地暴露了缺點:

1、缺乏課堂機制。心理素質太差,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足,這一切,究其原因是因爲囊中羞澀,需要加強學習,而讀書、博覽羣書是最好的學習。

2、在課堂設計上還不夠大刀闊斧,比如課堂上的“一邊……一邊……”在本課可以不用練習,因爲學生基本上都已掌握。今後要緊扣教學重難點,對教學過程刪繁就簡,一課學生有一得就行了。

3、在備課時要充分備學情,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之,我覺得每個人的課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活動中學習,去領悟知識的真諦,這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一句話,讓語文煥發生命活力。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3

這次教研大組活動的主題是:關注常規,強化訓練,提高反饋評價的能力。然而我備課之際卻忽略了“強化訓練”,因此爲突出活動主題,須紮紮實實地展現以下六個訓練點:

1、多種形式讀好課題,特別要讀好“的”之輕聲。

2、把握學情,關注學生不易理解之詞,通過不同方式理解個別詞語,如“繼續”,可創設語境去理解;“彎腰”,可做做動作去理解;“叨唸”,則結合情境去理解;“成千上萬”,則聯繫舊知去理解。

3、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僅可以變成四句話,還可以縮成短短的幾個字。這樣,不僅是讓學生把握文意,還以板書讓學生清楚文路。

4、教學第一個重點句子“它們被困在淺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時,讓孩子們想象原先生活,師再以短片還原原先生活,最後結合現在生活進行對比,從而來醞釀學生的情感,爲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5、以比較句子“①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②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有幾千條,”讓孩子們把目光聚焦到一個詞上,從而突顯“甚至”的重要性。

6、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最後兩句話時,讓學生找到寫水快沒了的兩個詞之後,教師要說明它倆的的意思,因爲字義易混淆的詞須解釋到位。然後,即使以選詞填空形式進行運用。

細節注意點:

1、“成千上萬”要指導學生讀出非常多的感覺。

2、“蒸”是生字,它的教學要到位。

3、教學第一個重點句子時,師情此時不要過於濃,否則就是一相情願了。總而言之,要先通過各種訓練形式,去催發孩子們的情感,以期達到師生、生本的情感共鳴。

4、觀察生字在回字格里的位置,“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什麼”改爲“你想提醒自己注意什麼”更爲妥當。

自己探索的重大收穫:關於朗讀指導。朗讀評價語是使學生讀好句子非常重要的媒介。運用它們逐漸讓學生從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到運用一些技巧(重讀、輕讀、長讀、短讀、停頓等)、再到融入相應情感,從而傳達句子的內涵。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4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心裏活動,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

3、能夠懂得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雙手儘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幫助別人。

預習

作業:

讀通課文,掃除生字障礙。

教學板塊(註明各板塊時間及解決目標序號)學生課堂練習單

一、 通過詩歌《海浪》導入課題。(8分鐘)

1. 誦讀詩歌《海浪》。

2. 緊接着詩歌的最後一個小節“海浪是糊塗蟲,把很美很美的貝殼,忘在了沙灘上”,師述:是啊,海浪真是一個糊塗蟲呢!它不僅把很美很美的貝殼忘在了沙灘上,有時,還會把很可愛很可愛的小魚也忘在了沙灘上呢!(出示“淺水窪裏的小魚”圖)

3. 請學生說一說:看到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你是怎麼想的,你又會怎樣做呢?

4. 師述: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8課----《淺水窪裏的小魚》,看看課文中的人又是怎樣對待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的。(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5分鐘)

1. 生齊讀。

2. 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正音,評議。

三、 自讀課文,思考:看着淺水窪裏的小魚,課文中的“我”是怎麼做的?小男孩又是怎麼做的?(8分鐘)

四、 彙報、交流、探討。(15分鐘)

1. 學生彙報自己讀課文,思考的結果。

2. 師出示相應的文字,抓住重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我”和小男孩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五、 主題昇華,讓學生明白只要別人需要,就一定要儘自己的力量去給予別人幫助,而不要在乎自己的力量是不是太微弱,也不要在乎別人是不是也在做。(4分鐘)

1. 想象:

課文中的“我”在和小男孩進行了一番對話之後,會怎麼做呢?結果會怎樣呢?

沙灘上的其他遊人看見“我”和小男孩的行爲後,他們又會怎麼做呢?結果又會怎樣呢?

2.通過幾個假設,讓學生明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道理。

誦讀詩歌,結合圖片,弄明白沙灘上淺水窪裏的小魚的由來。

想一想,說一說:如果是自己看到淺水窪裏的小魚,會怎麼想,怎麼做?

朗讀課文。

自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彙報自己的思考。

讀相關的課文段落,品相關的詞句,將“我”和小男孩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進一步明晰。

想象,交流。

教後記:

這一課,週四上午,我給我們班的孩子上了。上的結果是,用胡校長的話來說,老師就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費勁呀!究其原因,第一,由於週三下午學校在開展綜合知識競賽,佈置預習時在操場上佈置的,再說按照進度我們又還沒有上到這裏,很多學生可能沒有當回事,所以,沒有認真去對待預習!上課時,居然連課文都讀得一塌糊塗,我只得又給了學生練習讀課文的時間。第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個糟糕的開頭,讓我的心情很不愉快。接下來的教學,我的語氣一直都很生硬,表情也比較嚴肅,而學生呢,一方面,預習不到位,另一方面,少了我的激勵,再加上,在多媒體教室裏,學生坐得很散,感覺離老師很遠,很多學生似乎都不在狀態,一直到後面的主題昇華時,教室裏纔開始有了學習的氛圍。

週五,在新舟小學,也給二(4)班的學生上了這堂課。大概的思路是沒有變的。那裏的學生朗讀的能力還是挺不錯的,通過早讀的預習後,上課時就能將課文讀得很流利,只是部分字音讀得不夠準,平翹舌音沒有正確區分開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非常好,書一讀完,所有的孩子便馬上將書放好坐端正了。但是,或許是平時老師在教學中只是要求學生讀通了課文,認識了生字,而沒有引導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過,所以,學生沒有思考的習慣,思維的品質也不夠好。比如,第三個板塊時,我要求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屏幕上的問題。可是學生剛讀完課文,便放好書坐端正舉起手來了,我問他們思考問題了嗎?齊刷刷的回答是“沒有”。於是,再提醒孩子們,光讀完課文還不行,一定要邊讀便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思考”過了,可當我問“課文中的‘我’是怎麼做的?”的時候,孩子們卻回答的是“撿魚”,我只得再帶着孩子們去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先搞清楚課文中誰是“我”,“他”是誰,再通過文本細讀,才終於讓孩子們明白了文中的“我”僅僅是有擔憂、焦急卻沒有撿魚、救魚的行動,而小男孩則是盡了自己的所能來救小魚的。在主題昇華的環節,儘管有幾個極爲優秀的孩子用了極爲精彩的發言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但還有部分孩子,卻也是遊離在課堂之外的。

通過這次對兩個班級孩子的教學,我有了如下的體會:

1. 預習太重要了,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要提高課堂的效率,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2.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兩套大綱”也太重要了,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課外閱讀,哪怕朗讀的能力再強,那也只是遊離在文字之外,而不能走近文字裏,更不能將自己也拉進文字的,對文字的敏感度,也一定是有限的。

3. 儘管是低段的閱讀教學,但我們老師也一定要盡力將學生帶到一個憑他們自己的能力達不到的高度,要盡力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思維品質。

4. 在課堂上,老師一定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不能帶着怨氣、怒氣來教學。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5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備課,是教師走進文本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讀懂課文。拿到課文後,我總是先要讀上幾遍,讀準確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得更好。率先垂範,學高爲師。讀課文不但要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於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走進文本,把握課文的經脈,掌握課文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好多時候,一個巧妙的教學主意,往往就產生於對文本的熟悉。教師還要讀懂課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文本是教學的材料與載體,對文本中的各個元素,理解可以有所不同。然而,凡屬主流的,本質的,重要的'東西必須準確把握,毫不含糊。《淺水窪裏的小魚》體現出小男孩對生命的熱愛珍惜,這就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理解。教師這個時候不要一味的給學生灌輸你所理解的思想,要讓學生自己得出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

當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的時候,記者問他,這1000個球當中,哪一個踢的最精彩?貝利回答:“下一個!”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優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在備課時,教師要不斷的調整。用同一個教案去教不一樣的學生,其教學效果敢是迥然不同的。課堂教學會由於教學對象,時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也要求教師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淺水窪裏的小魚》可在最後設計一個拓展性的作業,“小魚回到大海以後會怎麼樣?作者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撿小魚扔進大海里嗎?”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下一段話。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語文教師要備好課,就應博聞強記,通古曉今,需有“知學”。要當一個語文教師不算太難,而要當好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實屬不易。“用一生的時間來備課”是成爲一個優秀教師的前提!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麼怎麼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

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麼跑到淺水窪裏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怎麼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麼在理解時引着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麼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麼呢?是看着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

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瞭解到了什麼,接着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

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角色讀,接着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能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

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說說自己怎麼保護他,在這裏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說以後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麼處理呢?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7

本節課預設了這樣幾個目標:複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雖然教學環節進展的比較順利,但是回顧整個過程,總感覺有不少遺憾在其中,現反思如下:

1、在出示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請馬上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後面感覺到當學生第一次讀完後,還需要再強調找出相關的句子,感覺應該做如下的修改,會使學生更清楚的明白要做些什麼,同時也避免了教師的囉嗦和嘮叨,提高了課堂效率,即1、請自由大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描寫海邊潛水窪和小魚們的相關句子,用“-------”畫出來。

2、在品讀“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這一段文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雖然我在四人小組內讓學生進行圈動詞,同時進行表演的學習活動,但是學生在表演得不到位的時候,我沒有進行更多地指導,所以孩子們後面能夠講出的東西比較單一和膚淺,如果進行幾個小的問題設置效果應該會好很多:爲什麼這麼用力呢?爲什麼這麼慢呢?就可以體會出用心和盡心盡力的善良、愛護小動物和珍惜小生命的令人敬佩的少年的形象。

3、分角色進行朗讀:2個旁白,一個演“小男孩”,一個演“我”,就發現孩子們的角色分工沒有分好,吵吵嚷嚷的,在這方面還需要協調;另外,在全班面前展示,不夠自信和大膽。

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童心的可愛和珍貴,孩子們也積極踊躍的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可是感覺到隨着孩子們年齡的增大,有一部分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有點不注意守紀律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新問題,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們的傾聽習慣。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8

我所教授的內容是《淺水窪裏的小魚》前兩小節,在一節課35分鐘的教學時間裏,我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字、詞的掌握,到句、段的朗讀,到段的理解和感悟。

上課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詩歌朗讀和觀看錄象的環節,圖文相繼出現,符合二年級學生學習心理的特點。但沒想到學生所激起的學習興趣沒有我預設的濃,所以當我提出問題“看了這段錄象後,你想說點什麼”時,只有個別學生能說到點子上。

接着我通過一句話,自然地過渡到題目的出示:“……可是有一天,無憂無慮的小魚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繼而通過看圖解釋課題“淺水窪”,讀課題等,順利進入課文的學習。

在學習第一小節中,我通過提出幾個簡單明確的問題來串聯,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理解了第一自然段內容,並能很好地讀出來。“這些小魚,正遭遇着怎麼樣的困境呢?”“還有什麼困難?”“這些小魚有多少呢?”“如果你是那些小魚,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我扶着學生感受“魚生存環境的危險”,體驗“魚的想法”。其中在適時的時間和內容上嘗試了各種學習方法,自己讀劃句子;對關鍵字詞的理解感悟;說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文本從文本中解決問題;投入角色想象說話等。但其中也有因預設不充分而造成的教學失誤。原本設計的一個教學亮點:對“困”字的感受。我自己感悟出很多層意思,但沒想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一時的課堂冷場。所以說預設很重要,但也要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加於學生。

第二節的學習是個轉折,我也用了轉折性的過渡語進行導入,“……終於,它們迎來了生的希望,是什麼呢?”這一節的學習我主要放在讓學生讀後感悟上,在學生充分讀和自學後,讓學生“找出動詞”、“演讀段落”、“說說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這個環節中,也因預設太高,造成過課堂的一時冷清。當我讓學生說感受最深的詞語時,預設和生成又出現了脫節,學生一直處於盤來盤去說表面的狀態,於是我拋開教案,進行了示範:示範讀,示範演,示範說,終於很快有了效果,學生有了“模本”,有了依照,開始有感受、說感受了,並且說得很好。所以說,有些知識一定要是直接給的,不要爲了達到某種效果而“設陷阱”、“假爲難”。

這個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學生讀得還不夠多,導致感受感悟需要花更更長的時間去引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不是假的。另外,我上了這課後,還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學生的課堂習慣養成很重要,養成在老師的指導和引導下能鑽研文本,感受文本,感悟文本。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9

《淺水窪裏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被暴風雨捲上岸來,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當我自己拿着教材深情地朗讀時,我被文章感動了,特別是那一句句稚嫩的“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更是使得我的心頭一震。《淺水窪裏的小魚》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那麼怎麼樣讓這些不經世事的孩子體會到這些呢?在設計時,我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情感點,並努力在兩者之者架設一座橋樑。讓孩子們真正走進文本,願意參與到救助小動物的行動中來。實現思想與思想的溝通,心靈與心靈的碰撞,讓語文課堂成爲具有人文趣味的樂園。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魚的可憐,對小男孩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森林是小鳥的家,小鳥在美麗的森林裏快樂地歌唱;大海是小魚的家,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自由地遨遊。你們看![播放課件: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

看了剛纔的畫面,你想說些什麼?

2、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巨浪一層一層陣拍打着岸邊,小魚也被衝到了沙灘上。後來,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憐的小魚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灘的淺水窪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十八課《淺水窪裏的小魚》。(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你們知道什麼是淺水窪嗎?[出示課件:淺水窪圖片。]

過渡:這些淺水窪裏的小魚,離開了美麗的大海,離開了親愛的夥伴,它們的命運將如何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

二、隨文識字,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交流識字方法。

①翻開書,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做上記號。

②遇到生字,你準備怎樣認會它?(相機提醒學生:①藉助拼音認字,這是個很好的辦法,要注意將拼音多讀讀,把字音讀準。②問問同學,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同學有困難,你要幫幫他,同學讀對了,你要誇誇他。)

③現在大家就用這些方法將生字認會吧!

2、檢查生字。

①生字都會讀了嗎?誰願意當小老師帶着大家讀?

②下面我們開火車讀一讀。

③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出示課件]那我們來試試,如果讀對了,小魚就會遊起來呢!(指名、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3、初步感知課文。

生字小魚遊啊遊,游回了課文中。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說了些什麼?

三、深入學文、感悟真情。

1、現在我們就到沙灘上走一走,去看一看淺水窪裏的小魚。自己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讀完後你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談感受。)

2、那你們的這些感受是從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話體會到的?[課件隨學生髮言出示句子]相機指導朗讀。“它們被困在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板書寫“困”)還有哪些同學也是從這句話體會出來的?

誰能將小魚的困境讀出來?自己試着讀讀,指名讀。“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1

《淺水窪裏的小魚》一課,基本上是對原課的還原,課後,經王主任的點評,大致把不足總結爲以下幾點:

1、上課節奏較快,沒能給孩子們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

2、在基本素質方面,需要注意講課時的語速還有高低起伏的語氣,在平時自己講課時就得多加註意。

3、本節課識字內容相對過多,要學會處理好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的關係。識字太多可能導致孩子並不好把握。處理好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的關係,隨文又不能顯得課文支離破碎,需要好好思考處理。

4、最後的環節跳躍性太大,沒有明顯突出地來認識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以致思想感情表述不夠明顯。主要是在板書呈現“撿、扔”後開始體會男孩的形象。從“在乎”看出了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引出珍惜珍愛生命的主題,後引導孩子們投入行動中,也就是讀生字拯救生命,接着指導書寫,最後再引申拓展到生活中,即可以拓展一首小詩,那麼感情色彩會更明顯一些,比如說《熱愛生命》的小詩,以更好地激發學生。

5、“至”是個上下結構的字,不是獨體字,一定不能口誤。

總之,以後講課,儘量要有自己的突破,把握好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2

《淺水窪裏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窪裏的小魚的感人場面。文章的主要寫的是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小男孩明知自己這樣做無濟於事,但仍儘自己的力量奮力拯救小魚。文中的這個孩子純真、善良、感人至深,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感受到男孩的善良。我在設計時,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情感點,並努力在兩者之者架設一座橋樑。

一、以“在乎”爲切入點展開教學。

在學生學習生字後,讓學生談談“在乎”一詞怎麼理解,說說在生活中誰在乎你?並談談大海中的小魚最在乎什麼?接着通過讀悟第一自然段體會魚兒在乎自已好好的活着,讀第2—6自然段感受,小男孩在乎每一條小魚。整堂課以“在乎”爲切入點,以“在乎”爲主線展開教學,教學過程的思路清晰,對教材的處理較到位。

二、創設心靈交流的平臺。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是有差別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時空,創設心靈交流的平臺,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成爲學生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的情景時,讓學生想象,用不了多麼,火辣辣的太陽就會當空照,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小男孩撿魚、扔魚的辛苦,並有意識的“採訪”,引導學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這一個個環節的教學,我引領着孩子深入文本,進入文本角色,讓孩子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與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諧、輕鬆地營造了一個多方位交流的平臺,使合作學習更加地愉悅,使孩子們更加地積極主動。

三、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這種語言訓練中提升發展。

在學生讀悟了小男孩在乎淺水窪裏的每一條小魚後,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填空練習:這條_________,這條也______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____。學生藉助這一練習形式,開動思維,展開想象。有的說:“這條想回大海!這一條也想回大海……”有的說:“這條想活,這一條也想活……”還有的說:“這條是個小生命,這條也是小生命……”這樣的設計和教學,既達到了對課文內涵、情感的理解、體會,與作者、文中的小男孩心心相印,產生共鳴,又在此基礎上,啓發思維想象,發展了語言。學生由此“一舉多得”。這是有效的語文學習,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語文學習。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還並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誦讀還不夠到位。

我想,怎樣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挖掘課文的情感,體會字裏行間中蘊涵的真情,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麼怎麼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後,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淺水窪?小魚是怎麼跑到淺水窪裏的?淺水窪裏的小魚怎麼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學生開始看圖瞭解淺水窪,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麼在理解時引着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麼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麼呢?是看着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瞭解到了什麼,接着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麼他感人在什麼地方呢?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角色讀,接着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能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己家鄉的小動物,並說說自己怎麼保護他,在這裏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說以後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還有呀,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麼處理呢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4

通過這次的公開課,我又發現了很多不足。

一、時間把握上有待加強。在備課的過程中,擔心的是時間綽綽有餘,可是在實戰過程中卻發現時間遠遠不夠,以至於指導寫字這個環節沒有切實有效地開展,而是像蜻蜓點水,草率結束。

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值得思考。在整堂課上,我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一直想讓學生往我預想的那個答案靠攏,而課堂上學生的感悟是多元化的,當學生講的感受和我預設的問題答案大相徑庭的時候,我束手無策,我只能無奈地請她們坐下,再加上中途發生了我一直擔心的問題——多媒體死機了,緊張的心情讓我無條件地重複學生的話,我想一個經驗十足的老教師也許就能水道渠成地將學生引導過來。我想我是欠缺的。

三、朗讀得多,但還是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也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淺水窪裏的小魚》教學反思15

《淺水窪裏的小魚》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通過寫一個小男孩盡力挽救淺水窪裏小魚的故事,讓我們不由想大聲疾呼:保護動物,珍惜生命!其中,小男孩對每一條小魚生命的“在乎”,讓人肅然起敬,文中那句:這條在乎,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讓我在一遍遍朗讀中,幾乎要流下淚來。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班的孩子們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識字方法、朗讀技巧、抓重點詞句來品讀課文等學習方法,所以,作爲低年段的語文教學,又是一篇實用文,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了三大塊:識字寫字,品讀體會、說話寫話。

反思我這節課,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比如:讓孩子們積累一些識字的方法;適當進行字理的滲透;通過指導學生讀好書,來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但我最滿意的,就是這節課讀寫結合訓練的設計。進入二年級,我就有意識地在孩子的寫作上下功夫。萬事開頭難!雖然二年級的孩子,寫作還是以段爲主,但我相信,只要寫好了一句話,就能寫好一段話,進而寫好一篇文章。

所以,這節課,我就有意識的利用文本,訓練孩子的說話、寫話能力。比如在教學生字時,我讓孩子用“乎”組詞“在乎”,緊接着,我又問:誰能用“在乎”說一句話?因爲這是我們經常要做的訓練,所以,孩子的表現是令人滿意的,“我在乎你說的每一句話”、“媽媽很在乎我的一舉一動”……一句句用詞準確的句子就這樣被孩子們脫口而出。

另外,我吸取同事的建議:低年級的寫作,可以採用填空的形式進行訓練。所以,這節課,我創造機會,讓學生用填空的形式,進行寫作訓練。

在學習第一段時,孩子們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到小魚的可憐無助。因爲有了對文本的理解,孩子們讀的特別投入,也特別到位。這時候,我感覺孩子們有着強烈的願望,都希望能挽救這些小魚。這時,我出示了“我的心願”,讓孩子們藉此來充分表達自己的心聲。有了感情做鋪墊,孩子們的智慧也傾瀉而出:我多麼希望太陽能躲到雲朵裏!我多麼希望沙灘上水能多一點!我多麼希望小魚能游回大海!我多麼希望太陽今天能睡個懶覺!我多麼希望沙灘能變成海洋!我多麼希望我能擁有魔法,把小魚送回大海!……

還有最後的作業超市,孩子們利用集體的智慧,再次讓我看到了他們的出色的表現。當聽到孩子用他稚嫩的聲音,飽含深情朗讀那一首首充滿童真的小詩時,我知道,我這節課爲孩子們的寫作,又打下了一個堅實的階梯。

我知道,我還處於探索階段,課堂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距離成功,還有着漫長的道路要走,但我相信,滴水能穿石,溪流能匯聚成大海!只要我一直堅持下去,孩子們一定會還我一個又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