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班語言說課稿集錦八篇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班語言說課稿集錦八篇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1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係,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將幼兒從想象拉回到現實,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爲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在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本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爲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爲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爲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爲四個環節:

(一)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如藍天、白雲、小河、草地等,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歸屬關係,並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爲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爲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以爲迷路的小鳥、小魚、小羊等找家爲由,激發幼兒參與遊戲

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啓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爲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歸屬關係,理解家的含義,爲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三)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後,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羊、糊蝶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悅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爲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爲廣泛的機會。

(四)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啓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爲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爲

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爲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爲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2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 ,歡迎閱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動物的雨傘》,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和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闡述本次活動。首先說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雨傘是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動物的雨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羣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句式工整,韻律十足,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讓幼兒在歡快活潑的氛圍中去感受尋傘的趣味性,進而萌發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詩歌內容簡單明晰,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中班幼兒較小班相比,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根據《綱要》精神和年齡班語言領域特點,該詩歌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水平。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所執教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

2、能力目標:嘗試合作探討,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3、情感目標:萌發對不同種類雨傘的喜愛之情,體驗文學活動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活動重點放在"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將分別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着手:

1、物質準備:實物傘、Flash課件、幼兒學具(小動物頭飾、教學圖譜各一套、小電腦、圖書、圖片)雨聲錄音

2、經驗準備:幼兒在活動之前瞭解過生活中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對於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以上原則,同時結合本次活動的具體實施方式,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法:遊戲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情境體驗法等。本次活動,我最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自主學習法,讓幼兒自己去了解詩歌,去觀察動物角色和感受其生動的語言。這不僅與生態課堂所提倡的"自主化、生活化"學習相吻合,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是活動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爲了體現層次性,我將其分爲五大環節:一是實物導入,引發興趣;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三:完整欣賞,學習詩歌;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這五個環節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得到逐一體現。

一、實物導入,引發興趣

本環節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旨在讓幼兒在觀察交談的過程中去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1、教師出示雨傘:小朋友,瞧,這是什麼呀?這是一把什麼樣的雨傘呀?雨傘有什麼用處呢?

2、出示小動物頭飾:今天呀,有三個小動物要出去玩,他們是誰呀?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幼兒猜想)

(導入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因此活動一開始,教師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以詩歌的主體雨傘導入,通過提問同雨傘有關的一系列問題,讓幼兒在加深對雨傘作用認識的同時,又對接下來部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而結尾的設疑,也萌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

本環節主要採用觀察法和自主學習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索知識,從而初步瞭解內容。

(一)、播放雨聲的錄音,讓幼兒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並提問:天怎麼樣了呀?那小動物們會怎麼去找什麼傘躲雨呢?請你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看看吧。

(二)、幼兒分組自主選擇方式合作探討詩歌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給幼兒提供三組不同的材料,分別是:小電腦、圖書、圖片,讓幼兒自由選擇以何種方式學習探索。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深入到幼兒中去,去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適當地參與到幼兒的交流過程中去。

(三)、分享交流

教師請不同組別的幼兒來交流內容

1、師:你看到了什麼?它是怎麼躲雨的呀?(瞭解完後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學習這一句詩歌)哦,燕子飛到大樹上,她找到的是什麼傘呀?(大樹傘)那她心情怎麼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哈哈!大樹傘!"(重點學習"飛"這一動作)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耳朵上的綠星》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展孩子的詞彙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爲,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從能力上,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

2、從情感上,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爲他人着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教學難點是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爲他人着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ppt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遊戲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爲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ppt。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3、看ppt,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臺表演唱歌,請小朋友幫它出出主意,怎樣才能打扮得很美呢?(請幼兒討論並說說)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到“小松鼠不摘草,也不採花,他真好。”通過提問:a、小松鼠來到花園裏想怎樣打扮自己?b、小松鼠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他怎麼想?c它爲什麼不用花草打扮自己?d、這件事被誰看到了,它們怎麼說?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2、到“小松鼠從來沒有這麼漂亮過。”提問:a、小松鼠怎麼會這麼漂亮?b、小松鼠耳朵上閃亮的綠星是什麼?是從哪兒來的?

3、到結束,提問:小松鼠上臺表演了,爲什麼臺下的觀衆都驚呆了?

三、看ppt,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到底是什麼?螢火蟲爲什麼要扮成閃亮的綠星停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揭示出了小松鼠因爲善良美好也得到了螢火蟲的回報,請小朋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對待人和事物,進行思想提升。

四、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4

說教材、說幼兒:

文學作品對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了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於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展示了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爲幼兒提供了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了麻煩,再到後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後,小象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了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說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的詞彙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通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纔會有樂於表達的內容。)

說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爲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並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了以上教法我還運用了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爲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讓幼兒想說、敢說,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了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說的慾望一下子便被激發了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並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想這隻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帶着 "故事裏的小象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它爲什麼想飛" 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 並在故事演講後,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爲什麼想飛?故事裏還有些什麼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說了些什麼?幼兒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了提問法並在幼兒討論後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麼?蛇會飛嗎?它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說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說的呢?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爲什麼?

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通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說說自己的本領,並引導幼兒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了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並在幼兒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羣,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幼兒園中班語言《我想幫忙》,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爲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爲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爲活動爲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導入,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懸疑問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幼兒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幼兒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裏,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爲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定爲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爲了培養幼兒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幼兒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爲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1、談話導入:

(教師神祕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祕密:老師發現了一羣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了要想知道它們的祕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出示幻燈一)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出示幻燈二)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這樣的設計就是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利用幼兒觀察小動物們生活化的動作形態和解答懸疑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出示幻燈三——六)在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並使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認讀詞語:幫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畫面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去了解、認識詞語,再通過遊戲《幫字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加深理解詞語。

(此環節不但培養了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而且使幼兒能夠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活動目標1。)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閱讀圖畫書,能仔細觀察圖片並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自己,懂得欣賞自己,理解“做自己才最快樂”。

3、理解詞:炫耀

活動準備:

1、小豬手偶一個

2、PPT《小豬變形記》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豬手偶)

今天趙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呀?

請幼兒跟小豬打招呼。

在你的印象裏小豬怎樣的?它最喜歡做什麼事?

二、PPT演示第一部分“學長頸鹿”

1、第一幅

可今天這隻小豬他快樂嗎?爲什麼?

2、第二幅

於是小豬跑了出去,他碰到了誰?發生了什麼事?

他的表情怎麼樣?在想什麼?

小豬在想什麼?

3、第三幅

小豬在幹什麼?

他要學誰?

4、第四幅

小豬路上遇見了誰?在幹嘛?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他們在聊些什麼?

5、第五幅

發生了什麼事?

師:看來長頸鹿的生活不適合我,我要去找更刺激的探險。

這回小豬想到了什麼好主意呢?

三、PPT演示“學斑馬”

1、第六幅

小豬在幹什麼?它會順利嗎?

2、第七幅

它們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它是怎麼跟大象炫耀的?(理解“炫耀”:覺得自己做得很棒,於是向別人誇獎自己)

教師完整講述

四、PPT演示學大象(多幅同時出示)

它在學誰?是怎麼學的?小豬向袋鼠怎麼炫耀自己?它成功了嗎?(請你用簡單的話完整地回答嗎?)

五、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

小豬又打算學誰了呢?它是怎麼學的?(小豬在自己的腳上綁了兩個大彈簧,然後踩着彈簧,一蹦一跳地出門去了。小豬跟鸚鵡打招呼,“我是一隻了不起的袋鼠!我能跳得跟房子一樣高”。“你不是袋鼠”鸚鵡尖叫着說,“你只是一隻踩着彈簧的小笨豬,再說你也跳得不高。”鸚鵡真沒禮貌,小豬氣壞了,一心想跳給鸚鵡看。他跳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高....。)

六、師幼共同閱讀——PPT(學袋鼠、學鸚鵡)

七、閱讀小結——做自己最快樂

八、集體完整閱讀欣賞圖畫書《小豬變形記》,介紹封面、封底、環襯、扉頁等。

說案:

一、設計意圖

認識繪本,最早06學年劉設珍老師介紹彭懿箸的《圖畫書》,瞭解了一些早期閱讀的書,但只當是親子閱讀的一系列作品,並沒有深入瞭解。參加了紹興優質的評比活動聽了楊蓉老師的講座,才初步牚握了一些關於早期閱讀教學的知識,今天只是嘗試,肯定還有很多不足,請大家指出。繪本也叫圖畫書,是一種圖文配合、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述”故事的書。

選擇繪本,繪本以其高度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對培養孩子的觀察、想象、創造等各方面能力,都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小豬變形記》就是這麼一本集幽默、想象、哲理於一體的繪本,沒有一句教條、沒有一絲說理、沒有一點喧鬧,卻能啓發孩子深深的思考、激起孩子會心的大笑。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圖畫書,能仔細觀察圖片並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自己,懂得欣賞自己,理解“做自己才最快樂”。

3、理解詞:炫耀

三、教學方法

1、以詼諧優默的圖畫和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2、運用引導性的提問,指導幼兒細緻觀察圖片,培養幼兒的初步的閱讀能力。

3、遞進式的環節設計,促進幼兒觀察閱讀能力遞進式的提高,教師問題由多而細——少而精,指導孩子逐步學會觀察由逐一描述——歸納概括表述。如活動設計中由學長頸鹿逐幅出並逐幅細緻提問;學班馬的逐幅出示簡單提問;學大象時多幅同時出示,並進行初步的完整描述;學袋鼠和學鸚鵡幼兒自主閱讀相互描述;再到最後集體完整閱讀。

4、寓深刻的道理於詼諧的故事,讓孩子能輕鬆理解:“欣賞自己,做自己才最快樂”。

四、反思

1、活動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大部分幼兒沒有閱讀繪本的經驗,活動中缺少給孩子正確閱讀繪本的方法。

2、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提問不夠貼切,使大部分幼兒未能正確理解故事中“小豬學別的動物”有趣情境。如“他在想什麼?——他想學誰?他是怎麼學的?”

3、活動由於教師調控沒有到位導致大部分幼兒理解了,但沒有積極表過。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7

語言活動:《酸、甜、苦、辣、鹹》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酸、甜、苦、辣、鹹》以及表示酸、甜、苦、辣的表情圖。

2.將檸檬水、糖水、苦瓜汁、薑茶以及鹽水的水杯佈置在五個區域,每種口味的水旁邊各放一盤切成小塊的饅頭,插上牙籤。

3.酸、甜、苦、辣、鹹漢字卡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學習相關漢字。

2.邀請幼兒當大廚,試着找一找酸、甜、苦、辣、鹹5個朋友在哪裏

(1)幼兒各自選擇一個水杯用牙籤取一塊小饅頭,蘸一蘸水杯中的水,嚐嚐是什麼味道。

(2)說說你剛纔嚐到了什麼味道?並指出相應的漢字。

3.出示表情圖,請自願的幼兒根據自己品嚐味道時的感受把漢字與相對應的表情連線。

四、延伸活動 製作特殊味道的面:在五個碗內各放入燙好的麪條,然後分別在碗內各放一勺鹽、糖、芥末粉和檸檬汁,另一碗保持原味,拌好後讓幼兒品嚐。

故事:酸甜苦辣鹹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鹹鹹是5個好朋友。他們感情好極了,白天一起玩耍,晚上一起睡覺,形影不離。他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有時候躲在大樹上,有時候躲在石頭後面,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酸酸突發奇想:“嗯,太無聊了,辣辣老是躲在大樹上,鹹鹹老是喜歡躲在石頭後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沒意思啦!我們改個玩法吧!”苦苦最怕動腦筋了,他苦着一張臉說:“這種事情別找我。”甜甜開心的笑着說:“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找嘰哩呱啦來,然後施展我們的隱身術,讓他找不着我們。”大家一聽都說:“嗯,好主意。”嘰哩呱啦來了,他趴在牆上數着:“一、二、三,躲好了嗎?”“好了!”聲音模糊的傳來。嘰哩呱啦找找大樹上,找找石頭後,一個也沒有,最後他發現地上有5盆水,“哦,隱身術!這招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於是他嚐嚐每盆水的味道,說:“這是酸酸,這是甜甜,這是苦苦,這是辣辣,這是鹹鹹,太好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你們了!”

中班語言說課稿 篇8

各位園長、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說相反》。

一、說設計意圖

設計這節活動,意在幼兒在相關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說說反義詞。根據我班孩子對反義詞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並能說出一些特點,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孩子們嘗試用反義詞來形容事物。但在實際的運用中幼兒經常發生錯誤,因此便選擇設計了指導活動。

設計中,考慮到孩子年齡小,且發展存在着差異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樣化、層次性,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同時,根據孩子們的思維特點,我便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實物着手,並逐步過度到能夠擺脫實物、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述。孩子們思維的敏捷性、正確性在遊戲速度的快慢中變化,而得到發展與強化。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有一定的表現慾望,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能用各種感官感知物品,通過比較能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表述聲音響亮、清楚、敢於大膽嘗試。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環節二、環節三,因爲實際教學都提倡感官訓練。所以我讓幼兒用耳朵聽,用嘴巴嘗,用手捏捏、拎拎、摸摸來感知物品,能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物品中的小祕密。使幼兒能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活動的難點是: 在環節四中設的“問答遊戲”和“找朋友遊戲”,此環節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幼兒的參與性與表現力都很強,把此環節特定爲難點。從而鼓勵幼兒積極參考,大膽表述,敢於嘗試。本次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爲此,我做聲音瞭如下活動準備:

1 熊貓媽媽的家背景圖一幅

2 熊貓媽媽頭飾一個

3、活動圖片若干份(有相反意思)

(1)哭、笑(2)胖、瘦(3)高、矮(4)頭髮多與少(5)穿長袖、穿短袖(6)一睜眼、一閉眼(7)上樓、下樓(8)黑褲、白褲

4、大、小皮球各1個 厚、薄的書各1本

5、糖、苦丁茶、沙子、海綿、棉花、木塊、鐵球若干

三、說教法

本次活動我提供的教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很快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在活動中我除了扮演熊貓媽媽可愛、幽默的形象,還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爲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操作。主要熊貓是幼兒熟悉而又喜愛的動物,通過情境:熊貓媽媽購回的商品請小朋友看看、摸摸、嚐嚐中獲得感知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第二次操作環節是:我扮演了熊貓媽媽,爲做客的小朋友準備好多吃的,好玩的東西招待大家。通過幼兒玩、吃、看、拿的操作過程中,已讓幼兒對重點、難點的內容獲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創設情境誘導法:在活動過程中我有目的地導入,引起孩子的關注,在活動中我扮演熊貓媽媽,請來了好多小朋友到家裏做客,並根據情境中的環節變化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在平等、寬鬆、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四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和我玩對答遊戲,我說出一個詞,請幼兒說出它的反義詞並且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遊戲很好的體現了師幼互動,從而增進師幼情感,也營造了輕鬆地學習氛圍。接下來的第五環節中玩找朋友的遊戲中體現了幼兒與幼兒間的互動,幼兒每人拿一張圖片,找出與自己相反的圖片並說出圖片上的詞,教師適時賞識,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提問法交流討論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鞏固所學知識。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以幼兒爲主體,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運用下列學習方法:

1、自由討論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像相反的詞有很多,需要幼兒去探究發現,因此,我爲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就在鞏固複習知識的環節。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玩中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以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嘗試法,師幼合作共同成長的方法,充分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根據我班幼兒年齡特點、知識掌握程度爲由,我(從情境導入,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討論----遊戲體驗)

環節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我就扮演大家喜愛的熊貓媽媽形象出現,爲幼兒創設了“請小朋友到我家看看”的情境,引發幼兒學習的慾望。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熊貓媽媽請小朋友到我家做客爲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環節二:自由探索(看看、摸摸商品)

根據幼兒好奇心強等特點,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爲孩子提供了充足的實物供幼兒觀察,在這一環節中,我作爲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情境創設的薰陶下,小朋友們都動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說說自己發現商品中的小祕密。

環節三:操作討論

此環節繼續以情境熊貓媽媽請來做客爲由,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吃的、玩的、看的,讓幼兒通過嘗一嘗、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在操作嘗試中主動獲取知識。爲了拓展幼兒對相反詞的認識,我還結合準備了圖片若干,讓幼兒加深理解相反含義。在第二、第三環節中,我就完成了目標1,突出重點目標。

環節四:遊戲體驗(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幼兒理解相反的含義後,在遊戲師幼對答環節中,只要教師說出一個詞,幼兒就會說出相反的詞,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在對答遊戲中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做到師幼互動。在遊戲二“找朋友”環節中,通過幼兒拿圖片找與自己相反的圖片,讓幼兒分組人手一份,並且說出圖片上的詞,做到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此環節較好地突破難點目標2。

六、延伸活動

活動結束,小朋友們都知道生活中還有很“多反義”詞朋友,我要求家長配合,在家裏、商店裏、電視上、馬路上找一找“反義詞”朋友,讓孩子帶來園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