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統計》的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我將圍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三個環節進行簡單的說課。

《第三冊統計》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標中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標中特別強調了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繫,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結合學情,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在這裏教材除了讓學生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如果每格不能只代表一個單位,而要代表多個單位(這裏指2個單位)而在下學期還要繼續學習代表5個或10個單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三個維度”方面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而教學的重點就定爲認識1個格子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而按照這樣的方法圖格子就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去認識1個格子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本節確立的主要教學方法。而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過程是統計領域的重要任務。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思考與體驗是我確立的主要學法。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體驗統計過程:

在活動選擇上,我選擇了貼近二年級學生生活,也是他們喜歡的水果來做爲調查對象。對於調查的方式學生在一年級時學習過畫“正”字,畫圖形,畫對號等方式,我並沒有選用這三種方式,我卻選擇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用到,也更簡單方便的舉手記數的方法來調查。這樣我想體現調查方式的選擇應靈活適用,也結省了時間突出本結課的教學重點。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在學習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我一新知的過程中,我力求通過突出一個格子代表一個單位已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這矛盾衝突,來使學生自主發出“怎麼辦”的想法。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可能想不出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的辦法,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問題“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數量的統計表,那麼這一個格子能不能代表多個數量呢?代表幾個合適呢?”這樣來引發學生的爭論與思考。

(三)動手實踐,獲取新知。

用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來圖格子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只把數量多的用一個格子代表兩個數量,而其他的仍然用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數量。爲突破我一難點,我用課件演示縱軸數量的變化,並帶領學生完成一個數量的填圖,然後再由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完成我張統計圖。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並利用生生對話,相互啓發,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發展。

(四)迴歸本質,數據分析:

完成統計圖後,學生要從統計圖中收集信息,雖然二年級的學生還只能進行數量的多、少比較,但仍要引導學生把數據分析完整。

(五)嘗試遷移,拓展延伸。

在學生完成了一次收集、整理和分析完整的統計過程後,爲突出本節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問題,就是根據全部二年級學生的調查表讓學生嘗試選擇一個合適的單位量。因爲有難度所以不要求進行實踐操作,而只作爲一次嘗試拓展。爲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間和機會。

(六)迴歸生活,鞏固新知。

統計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爲讓學生體會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我希望學生想一想他們想對什麼事情進行調查呢?然後選擇他們想調查的來製成統計圖進行分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