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求甚解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求甚解說課稿

不求甚解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不求甚解》。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 緊扣特點,說教材

《不求甚解》是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文藝隨筆兩篇》中的第二篇。文章從“不求甚解”的來歷談起,圍繞着讀書應該“求甚解”還是“不求甚解”這個話題展開議論,並對“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作了精闢的闡釋。它告訴我們,“不求甚解”的讀書法有利於達到由淺入深,廣泛獲取知識的目的。

文章針對對方認識過程的邏輯錯誤展開反駁,選例典型,論證嚴密。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分析具體,論證細膩翔實。

因此,結合文本特點、單元學習重點等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如下:

1、 理解文本擺事實講道理、剖析事理的議論方法,學會一般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2、 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3、 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培養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教學難

點是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係。

二、 靈活多樣,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建立自主、合奏、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要促進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主體人格的完善和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因此,我採取了以下的教法:

1、 誦讀法。

2、 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3、 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以及如下的學法:

1、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2、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三、 多元閱讀,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來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更好的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孩子們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

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他們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這個模塊的教學中,我採取了談話導入法。我具體是這樣設置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同學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讀書的過程你有哪些感悟?

②關於讀書的態度和方法,陶淵明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許多人對“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作了評價,記得你們當時是怎麼評價的嗎?看了當代作家馬南邨先生《不求甚解》這篇文章後,(板書馬南邨,把邨的拼音註上)我覺得你們的評價不夠全面。想知道他是怎麼評價的嗎?現在我們就走進馬南邨先生,去聆聽他對不求甚解的新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有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將讓學生受

益終生。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一下幾個問題:

1、 快速閱讀《不求甚解》。讀完後,思考交流閱讀所獲。

2、 文章批駁的觀點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3、 作者認爲陶淵明有怎樣的讀書態度?“不求甚解”有哪兩層含義?請簡要概括。

4、 對於“不求甚解”讀書態度作者持什麼態度?舉了哪些例子分別證明了什麼?

(三) 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此模塊力圖將學

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頭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分爲了兩塊內容。我將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究。我將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學習小組合作列出閱讀提綱,並把各小組的提綱展示在各組的黑板上。交流後,教師以某一小組的成果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論證思路,以及駁論論證方式的使用。

(四) 探究質疑,培養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提出新的問題,

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製造性

(三)指導學生自讀《不求甚解》

1、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自讀,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方法,正確理解作者的觀點。

(1)“不求甚解”是何意?

(2)作者是如何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的?

(3)本文的論證思路怎樣?

(4)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作者的觀點有哪些?你最贊同的是哪一觀點?

明確:(1)“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2)“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3)本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首先,作者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並分析其真正含義,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接着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先從反面否定,又從正面引用陸象山的語錄佐證;最後總結全文,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讀。縱觀論證思路,即樹靶子——作批駁——得結論。

(4)引證法。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並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

例證法。以普列漢諾夫爲例,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須理解精神實質;以諸葛亮爲例,證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人。

(5)作者的觀點有:讀書的要訣全在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2、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