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昭君其二》賞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以王昭君故事爲題材創作的衆多文學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古詩《王昭君其二》賞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古詩《王昭君其二》賞析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譯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馬後啼哭污染面頰紅裝。

今日漢朝宮人,明天就成爲胡人的妻妾。

賞析

本詩寫昭君拂淨了馬鞍,流着眼淚上馬向西而去。。“今日”還是漢朝的宮裏人,“明朝”就是匈奴單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啓陣先生的說法,當詩人到寫第二首時,似乎情無以堪,只能勉強完成一首五言絕句,不同於第一首的五聯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歷來都被人寫作多種主題。李白的這兩首詩儘管走的是悲憫傷情路線,讀來仍然讓人傷懷、感動。

拓展:古詩《王昭君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譯文

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關道,天涯一去不復歸。

漢月還可以從東海升起,明妃西嫁,沒有迴歸之日。

燕支山天地凍寒,好將雪花當作鮮花,蛾眉憔悴埋沒胡沙之中。

就因爲生前沒有黃金,以至被畫工畫成爲醜八怪,只有死後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嘆。

賞析

詩一開頭就用一個“月”字,來烘托昭君遠嫁匈奴的傷感主題:中原漢家的月亮,那光華跟隨着遠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門關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迴歸。“月”在這裏既代表家鄉的月亮,也代表故鄉、故國。然而一個小小的`玉門關,竟會把這一切無情阻隔。回望家鄉那輪圓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這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不能不讓人平添幾分惆悵。

接着詩人又以“月”字發出憂傷的慨嘆:漢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會從東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卻是一去不返。這種別離,讓詩人既感到無奈,又感到無望,所以更加重了憂傷的思緒。詩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詩人看來,匈奴那裏的燕支山,終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詩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連曾經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沒在黃沙滾滾的塞外。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卻是漢代後宮的畫師,昭君她生前沒有黃金送給後宮的畫師,死後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後人憑弔,扼腕嘆息。

關於“枉圖畫”,有一個傳說,昭君曾作爲掖庭待詔,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當時其他宮女爲了早日博得恩寵,都用黃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希望把自己畫美,被皇上選中。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願行賄,所以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三年,無緣面君。把昭君所謂的“悲劇”和宮廷畫師相聯繫,儘管有些牽強,卻更能加深悲傷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