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教版必修五史記重點文言詞語集錦

必修五、《史記》重點文言詞語集錦

關於蘇教版必修五史記重點文言詞語集錦

一、《陳情表》

1、終鮮兄弟

2、劉夙嬰疾病/夙遭閔凶

3、逮奉聖朝

4、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5、尋蒙國恩

6、除臣冼馬

7、臣具以表聞/不爲具食《淮陰侯列傳》/李斯,相也,具於五刑

8、日薄西山

9、更相爲命

10、庶劉僥倖,保存餘年

二、《項脊軒志》

1、迨諸父異爨

2、殆有神護者

3、令人長號不自禁

三、《報任安書》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2、若望僕不相師

3、特以爲智窮罪極

4、用之所趨異也

5、曷足貴乎

6、古人所以重施行於士大夫者

7、勇者不必死節

8、恨私心有所不盡

9、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10、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蓋主

11、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12、大底發憤之所爲作也

13、思垂空文以自見

14、欲以究天人之際

15、草創未就

16、今遭此禍,惜其不成

四、《漁父》

1、自令放爲

2、遂去,不復與言

五、《逍遙遊》

1、則風斯在下矣

2、而後乃今培風

3、控於地而已矣

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5、乃今以久特聞

6、衆人匹之,不宜悲乎

7、絕雲氣

8、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9、彼且惡乎待哉

六、《蘭亭集序》

1、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2、茂林修竹/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3、列坐其次

4、向之所欣

5、未嘗不臨文嗟悼

6、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7、一死生爲虛誕

《史記》選讀:

一、《太史公自序》

1、使復典之

2、司馬氏去周適晉/子遷適使反

3、卬爲武信君將而徇朝歌

4、諸侯之相王

5、南略邛、笮、昆明

6、不得與從事

7、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

8、道之不行

9、爲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

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辭

11、蕭何次律令

12、俟後世聖人君子

二、《夏本紀

1、下民其憂

2、舜舉鯀子禹

3、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4、維是勉之

5、聲爲律,身爲度,稱以出

6、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

7、薄衣食,致孝於鬼神/致慎財富

8、令益予衆庶稻,可種卑溼

9、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

10、聲教訖於四海

三、《魯周公世家》

1、旦爲子,篤仁

2、周公把大鉞

3、天下未集

4、未可以戚我先王

5、勤勞阻疾

6、發書視之

7、武王有瘳

8、我乃屏璧與圭

9、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

10、乃爲詩貽王

11、人或譖周公

12、幹神命者乃旦也

13、作其即位

14、惟予幼人弗及知

15、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

16、臣妾逋逃/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陳情表》

四、《高祖本紀》

1、沛公常有大度

2、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3、酒讎數倍

4、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5、單父人呂公善沛令

6、素易諸吏

7、乃紿爲謁曰:“賀錢萬。”

8、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9、公始常欲奇此女

10、不宜踞見長者

11、延上坐

12、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13、乃以秦王屬吏

14、偶語者棄市

15、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16、唯恐沛公不爲秦王

17、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

18、沛公然其計

19、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

20、懷王何以得主約

21、乃詳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22、負約,更立沛公爲漢王

23、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

24、天下已定,人皆自寧

25、漢王復入壁

26、諸侯及將相想與共請尊漢王爲皇帝

27、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爲王侯

28、臣等以死守之

29、陛下慢而侮人

30、不能治產業

31、遊子悲故鄉

32、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

33、唯陛下哀憐之

五、《李將軍列傳》

1、廣家世世受射

2、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爲漢中郎

3、如令子當高帝時

4、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

5、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胡皆引兵而去

7、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8、使大軍伏馬邑旁谷

9、得李廣必生致之

10、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

11、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12、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

13、廣與故穎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

14、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15、韓將軍徙右北平

16、廣居右北平

17、廣亦竟射殺之

18、終不言家產事

19、士卒不盡飲

20、若射,見敵急,非在數步之內,度不中不發

21、用此,其將兵數困辱

22、乃自以精兵而走之

23、急詣命,如書

24、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25、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

26、百姓聞之,無老壯皆爲垂涕

六、《孔子世家》

1、孔子貧且賤

2、斥乎齊,逐乎宋、衛

3、魯君與之一乘車

4、竊仁人之號

5、聰明深察而近與死者,好議人者也

6、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7、孔子與齊太師語樂

8、孔子學鼓琴師襄子

9、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

10、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

11、陳蔡用事大夫危矣

12、從者病,莫能興

13、小人窮斯濫矣

14、吾道非邪

15、君子能修其道

16、是有國者之醜也

17、使爾多財,吾爲爾宰

18、楚昭王興師迎孔子

19、周室微而禮樂廢

20、不容何病

21、夏禮吾能言之

22、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23、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4、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

25、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七、《管仲列傳》

1、管仲少時常與鮑叔牙遊

2、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爲言

3、鮑叔遂進管仲

4、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5、知我不遭時也

6、與俗同好惡

7、故論卑而易行

8、貴輕重,慎權衡

9、管仲因而信之

10、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八、《屈原列傳》

1、屈平爲楚懷王左徒

2、王甚任之

3、上官大夫與之同列

4、爭寵而心害其能

5、屈平屬草稿未定

6、屈平不與

7、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8、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9、離騷者,猶離憂也

10、饞人間之

11、蓋自怨生也

12、以刺世事

13、明道德之廣崇

1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15、不獲世之滋垢

16、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17、奈何絕秦歡

18、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19、冀幸君之一悟

20、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1、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22、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

23、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24、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25、餘讀《離騷》……《哀郢》,悲其志

九、《項羽本紀》

1、劍一人敵,不足學

2、項梁常有櫟陽逮

3、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

4、力能扛鼎

5、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6、時不利兮騅不逝

7、直夜潰圍南出

8、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9、所當者破

10、未嘗敗北

11、斬將,刈旗

12、期山東爲三處

13、籍獨不愧於心乎

14、吾知公長者

15、項王亦被十餘創

16、五人共會其體

17、何興之暴也

18、陳涉首難

19、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20、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

十、《淮陰侯列傳》

1、信與張耳以兵數萬

2、師不宿飽

3、願足下假臣騎兵三萬人

4、堅營勿戰

5、能千里襲我

6、後有大者,何以加之

7、信建大將之旗鼓

8、諸將效首虜

9、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10、今予以生地,皆走

11、信嘗過樊將軍噲

12、弟舉兵吾以此助公

13、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

14、雖疾,強入賀

15、臣固教之

16、韓信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17、不務出此

十一、《刺客列傳》

1、徙衛元君之支數於野王

2、蓋聶怒而目之

3、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

4、歸而求爲報秦者

5、稍蠶食諸侯

6、秦擅巴、漢之饒/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

7、民衆而士厲

8、欲披其逆鱗哉

9、請入圖之

10、太子丹受而舍之

11、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12、禍必不振矣

13、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

14、願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

15、卻行爲導

16、跪而蔽席

17、田光乃造太子

18、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19、田光僂行見荊卿

20、舉兵南伐楚,北臨趙

21、趙不能支秦

22、窺以重利

23、秦意不厭

24、微太子言,臣願謁之

25、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

26、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27、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28、右手揕其匈

29、使工以藥淬之

30、乃裝爲遣荊卿

31、人不敢忤視

32、其人居遠未來,而爲治行

33、太子及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34、願舉國爲內臣,比諸侯之列

35、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36、唯大王命之

37、願大王稍假借之

38、秦王發圖

39、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0、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41、夏無且以藥囊提荊軻也

42、荊軻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

43、賞羣臣及當坐者各有差

44、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

45、秦王必解

46、舉座客皆驚,下與抗禮

47、秦皇帝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矐其目

48、高漸離舉築樸秦皇帝

49、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