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主題隨筆

清明,雨中總是夾帶着些許的哀愁。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清明的主題隨筆,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清明的主題隨筆

清明的主題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在,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短短的幾句膾炙人口的詩道出了清明時節的天氣,也道出了人們悲慼的心情。儘管天氣不好,但春天這特有的讓人萌動的季節,總讓人抑制不住有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衝動。就在這衝動的驅使下,與朋友一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不管颳風下雨、哪怕下鐵都要組織家裏的成員們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氣息帶回家,放鬆一下因懷念親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來後,圍繞着踏青地點的選擇又各持己見了一番,憑着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憑着我十多年前對九峯山的印象,最終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議——向金華的九峯山進發。據資料記載九峯山因層巒疊嶂,奇峯挺九,故名九峯。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爲丹霞地貌結構,峯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湯溪鎮境內,距金華市區28公里,屬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盤的轉動中、在一路的嬉笑打罵中經過40多分鐘的行程,抵達了目的地——九峯山。一進入景區,清新的山風挾着點潮潮的感覺迎面吹來 ,路邊的山坡上種滿了楊梅樹,楊梅樹上都已經開滿了星星點點的小花,那小花太嬌羞了以至於你不走到樹邊,根本無法感覺到她的怒放。就在我們大人還在研究楊梅小花的時候兩個孩子早就撒開腳丫子跑上了那入口處長長的坡,到了山腳下那相對開闊的休閒勝地。還沒等我們走到那,兒子和朋友小孩的歡快叫聲已經從那鞦韆上傳過來,歡聲笑語如那綿綿的細雨隨風飄灑進我們的耳膜了,強烈的刺激着我們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鬧的人羣。我們這些大人也不閒着,鞦韆、蹺蹺板、平衡木一個項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熱了一回身,過了一把癮。

當汗水在不知不覺中溼了衣裳時,我們大傢伙意識到了該留點精力爬山越嶺欣賞大自然風光啊,帶着眷戀的步伐,我們開始了登山。山上的臺階都修得非常齊整,臺階邊上就是那觸手可及的蒼翠的毛竹,筍芽兒在自由的生長着,甚至連修得齊整的臺階上也不放過生長機會,破石而出。讓我不得不感嘆“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頑強、感嘆於生命萌動的美好、……風一吹過,竹林里居然傳來陣陣的“呼呼”風嘯聲 ,原本還是冷着臉的老天在山風的呼嘯聲中,居然透出了幾縷陽光。透過竹林的陽光灑下了一地的斑駁,因了這忽現的陽光,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漾滿了笑容,不知不覺中就已經來到了九峯禪寺。寺依山而建,歷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簾從達摩峯頂紛紛揚揚散落,“一泉飛自半山間,如瀉珠鞏見雨天;不比轟雷強作勢,晴春灑漫嫋蒼煙。”一見這猶如天上飛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親直呼是“聖水”,遍尋礦泉水瓶取之,準備帶仙水回人間。

過了禪寺,經過一翻攀登就到了九峯的最高峯達摩峯,站在峯頂極目遠眺,其餘八峯齊聳立,壁立千仞、各展雄偉。遠處阡陌縱橫的長田,星羅棋佈的湖水,炊煙裊裊的村莊房舍盡收眼底,好一派雄奇偉峻、寬曠絕奇的景色。我們在山頂上忘情的高聲呼喊着,盡情的宣泄着,欣賞自己的聲音在山谷中迴盪,在那一刻快樂如風相隨。站在那高高的山頂,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春的旖旎,那點綴在青山綠樹中的映山紅,我想應該是春姑娘派來的天使吧,要不然那麼巍峨、崢嶸的山怎麼會因了她而變得那麼嬌俏了呢?

人們都說山如果沒有了水,就少了一份靈動,那麼這樣一個絕佳勝處怎麼可以沒有水呢?那幽靜如精靈般的水又會在哪呢?是不是那絕美處必定要歷經一翻驚險才能享受呢?抱着這樣的一個謎團,我們開始踏上了九峯山的棧道。棧道修在山脖子間,彎彎曲曲的,異常兇險,僅容一人通過。如果沒有護欄,我這個恐高症者是萬萬不敢過的,因爲俯首就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棧道從達摩峯上眺望就像一條細緻的圍巾牽住了峯與峯之間的情。兒子到了這裏,原本已經疲倦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直喊夠驚險、夠刺激、夠過癮……當走完棧道時,手心已經被緊張的汗水所包圍了。終於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旅遊介紹,繼續向前就可以到達龍潭了,這是古代陶淵明攜家人隱居過的地方。終於可以看到水了!!龍潭總共分爲三個,3個龍潭串在一個峽谷之中,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底那幾棵隨波搖動的水草清晰可見。微風吹過之處,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飄葉入水,猶如大海載舟。真是一個人間仙地,潭水之靜,讓我這充滿人間恩怨情仇的心,片刻間土崩瓦解。想象着潭之“晝與青山花鳥爲朋,夜與皓月繁星爲友”的超凡脫俗。在這空朦的山谷中,心就象那花瓣遇到了雨滴完全變得晶亮起來。

風景的跌宕起伏、興奮了大家的心,就在這心情的波盪起伏中,就在這一路汗水一路歡聲笑語中、一個難忘的清明踏青之旅劃上了句號。

清明的主題隨筆【2】

清明節前後,掃墓的人越來越多。

靠近南山通往山坡墓地上,昔日幽靜的道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天氣晴朗,空氣清晰明潔。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爲客。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盪湘雲。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裝滿了現代氣息的大廈樓宇在春日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安靜。

清明節大概始於周代,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也成了清明的別稱,變成了清明節的一個習俗。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爲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書袖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掃墓踏青的節日。

人的一生或許就是一次漫長的旅行,生前死後,自然規律。清明節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人生意義的假日,踏春掃墓,思考人生,春風與柳香,生命輪迴,珍惜青春,懂得感恩。清明節,或許暗示人們,不管位高權重,腰纏萬貫,還是貧窮,終歸化爲一堆黃土。清明前後,萬物復甦,種瓜種豆,且行且珍惜,播種希望。清明節在緬懷故人的時候,我們漸漸懂得了生活,有悲有喜、有失有得,柳絮飛燕呢喃,春風和煦,滿園春色。清明節,掃墓、踏青。

清明的主題隨筆【3】

過了清明之後,日子似乎清靜了許多。幾處鞭炮響過,外面剩下的只有呼呼的風聲了。清明時節的紛紛雨姍姍來遲,似乎這雨也進行了改革,敢情上天也在移風易俗。

清明照例是要掃墓的。今日的山頭卻多了種往年不同的風景。我們回去得較早,卻發現更有早來人。一路上時不時遇到一撥一撥兒的人,有的在燒香,也只有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才能看到清明時節特有的燒香放炮的風,更多的卻是在葬墳,我看着他們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幹着冬至時節才幹的事。今年的清明不止是有點忙,而且還有點亂,有點另類,也許,以後的清明差不多都是這樣了。也許不止是清明,上臘墳也是如此了。費翔以冬天裏的一把火,紅了若干年,而今冬的一把火,不知要燒到什麼時候,現在又加上了一把火,使得以前覺得根深蒂固的風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便被燒得遍地狼藉。

我們一行人也像往年那樣每個人手裏都拿着些掃墓的香紙,冥幣,鞭炮之類的東西,當然還多了往年不曾有的東西,絹花。每個墳頭除了燒剩下的香灰依然冒煙之外,也多了些五顏六色的絹花。那些土生土長的農民,也許一輩子都沒買過這樣的東西,但現在爲了與時俱進,也煞有其事地去買了來,插在先人的墳頭。我看着那些在風中搖曳的花,有黃的紅的白的,每座墳頭都有許多這樣的花,在綠草和荊棘叢中煞是耀眼,怎麼看都有幾分不協調,給這個清明增添了幾分別樣的色彩。其實,最能顯得這個清明與衆不同的是那些葬墳者。

曾聽說四月一日之後,所有的逝者都要實行火葬,連那些已經病故尚未下葬的人也不例外,以後不許土葬了,只能是偷葬了,當時聽說時,我們還笑了笑,都將它當作傳聞姑且聽之,但現在看山上處處葬墳聲,才發現傳聞已是事實,在這較偏遠的農村,在這傳統根深蒂固的地方,人們幹着跟傳統顯然背道而馳甚至是忌諱的事,葬墳。看着這幫農民,要不是風聲緊,他們不會如此輕率行動。

我們也一反往常從最近的地方開始,這兒比較偏僻,燒香放炮無人問津,我們還是按照慣例,每個墳頭一一燒過去,當然也不忘插上一束花。想着這裏面躺着的先人,有許多是我所未謀面的,給他們磕頭的時候,我時時覺得怪異,我其實跟他們是毫不相干的,卻在這兒虔誠地磕頭,這頭磕得有意義嗎?清明掃墓祭拜祖先,藉以教育我們不要忘本。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衆多現實生活的禮儀中,自然也少不了對先輩的祭拜。而燒紙錢,送衣包,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吧。這份禮物如何送到,在我們看來,唯一的通道便是焚燒。如今這通道斷了,我們看着墳前的絹花,笑道,這些老人,生前沒人送花,想不到死後還時尚了一把。

“明火上山,一律拘留” ,這樣的牌子一路送我們到山上,時不時身邊還出現一個人,手裏拿着一個高音喇叭跟在你身後叫着,這光景不聽都有點聳人,在那些大山和熱鬧處,路邊時不時出現一個水泥砌成的臺子,寫着集中焚燒點。看着裏面寥寥的灰跡,也許被風颳了,也許人們心裏尚未接受這樣的祭拜方式吧,那些家在農村的人,更願意選擇在清明的當晚在家門口燒些香火送給先人吧。在他們的觀念中,這些糊塗得燒了去,先人是得不到的。這個清明,又火了一個行業,做絹花的。那些以前在清明時節大量批發香火的小店也立馬更換門庭,賣起了絹花,當然也有鮮花,而以往唱主角的香紙只是象徵性地擺一些。不再燒香放炮了,這個清明冷清了許多,那些在墳頭飄飄的絹花雖然給這個清明增添了幾許顏色,但畢竟沒有生氣。若是夜晚經過,怕是更有幾分怪異吧。

不管葬墳還是掃墓,與其說是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種文化。 尤其是葬墳,更有一整套的禮儀與禁忌,而今,都在一把火中逐漸地化爲灰燼了。中國沒有世界性的宗教,也許跟國人敢於破壞有關吧,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可拉下馬之後呢,沒有了皇帝,日月果真換了新天了嗎?不破不立,可我們似乎總生活在破的境界,立,總是遙遙無期。

清明的主題隨筆【4】

今年的清明恰逢連日陰雨,於是都冒着雨撐着傘,趕往墓地,於往年不一樣的是,少了奼紫嫣紅的杜娟,迎風飛揚的白幡也少了不少,因爲人們剛掛上竹杆便被雨水沖掉了。杜娟的少見,那是因爲現在的生活燃料改變了,很少有人用柴燃燒煮飯,絕大部份人家都在用液化氣了。山上因此而茂盛了,樹木成林了,再也難看到原來的小灌木叢了。小小的杜娟也就自然的隱入了樹林裏,不入人們的視線了。

現如今雨天上墳倒也方便,以前泥濘的路也少見了。墓也不同於以往的墓,除了公墓,山上的零星墓也已用水泥砌了起來,不像以前的墓要砍草和堆泥。不需要用砍刀和鋤頭修墳了,只要用竹杆掛上幡再燒一些紙錢就可以了。

從去年開始,公墓不能燒紙錢了,改爲墓地管理處送一束鮮花放在墓上。在墓地的進口處交警依然在維護秩序,同時有近百名志願者在阻攔人們往墓地帶紙錢,並送上一束鮮花。理由是燒紙錢污染了空氣,我不知這理由是否牽強,這千年的習俗真的有那麼嚴重的污染麼?如果說管理處怕打掃衛生,這我倒會相信!如果說不準開車上墳,一律改爲步行,這一來減少了空氣的污染,二來也使這掃墓更顯得虔誠。不過,這只是我的說說而已,政府的官員們是絕對不會支持的,步行對他們而言,只是在空閒時的鍛練而已,上班或些小事步行那是絕對失面子的事。步行,這是專屬老百姓的。

爲了躲避“志願者”的查詢,二妹將紙錢藏在了包裏,偷偷的帶上了墓地,這倒也讓我避開了與“志願者”的爭執。以我的不良脾氣是很可能爲此與人發生爭執的。總不能爲此將父親的骨灰帶離此公墓?

去祖父母的墓地,傍邊種的一些毛竹,一年不見也已成林了。可惜的是這種植的老闆也太倒黴了。從前年始,地方政府爲了【美麗鄉村】不惜犧牲地方的支柱產業,對毛竹的加工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如此一來,毛竹的身價直線下降,山區農戶賴以生存的根基發生了變化。大概該老闆也已意識到了這不利的變化,路傍已種上很多的大型樹根雕,進行人工護養。我從心底對該老闆感謝,因爲祖父母的墳就處在他的領地之中。多年來,他也沒有爲此發過言論。也沒有對祖父母的墳地有任何的丁點侵佔。

離開了祖父母的墳地,最後去了三伯的墓地,說是墓地,實際上是一戶農戶的院牆外,爲此該農戶還專門讓出了一小塊地。每年也會送上一掛白幡。曾經聽堂姐說起過,三伯是被反動派抓壯丁當了通信兵,一次回家時由於穿了軍裝,被日本兵抓住了,就地槍決,那時三伯還未成親,祖父母就將他埋在該地。由於三伯沒有後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我們全家上墳時,三伯的墓是必須去的一處。去年,國家在爲抗戰死去的老兵安扶,而我們沒有任何三伯當時的資料,所以這也無從說起。也曾想將三伯的墳遷移,但該農戶說此地可能會折遷,讓我們到時再說。再說,三伯是爲反動派抗戰,無人問冿也屬正常,記得一九九0年,我去寧夏二伯處,當時二伯拉住我的手疼哭,說他當年的抗戰,我當時就說,這沒有用的,你是爲反動派抗戰!確實,人生就是如此,一樣的事,可是你的隊伍不對,那麼你的一切功勞也就會付之東流了。三伯就是最好的說明,他就是那樣默默無聞的在那兒沉睡了,而且是永遠的沉睡!

掃墓歸來,當天還要燒香供祭祖先,點香上燭,這也是我——家中唯一的男丁的義務吧!但願祖上有知!

清明的主題隨筆【5】

母親,今天是清明節了。每到這個日子,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對您的.思念,思緒悠長,眼中的淚水始終在迴旋……

二十年了,我時時刻刻都在思念您呀!可只有在每年的今天我才能跪在您的墳前,盡情地哭啊,讓思念隨淚水流淌!

母親啊,您還能和我們說說話嗎?我們兄妹幾個多想再聽聽你那溫柔的話語呀!你還能睜開你期盼的眼睛看看我們嗎?我們已經長大了,你不用再牽掛我們了;你還記得嗎,送你走的那天你的孫子還不懂事兒,但也跟在我們後面,給你磕頭、作揖儼然大人的模樣。

現在,孫子孫女已經大學畢業,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了您生前的願望!您走後,老父親孤苦一人守住了和您的那段情,直到現在。老父親蒼老了許多,他時常獨酌孤飲,把那份思念藏在醉意裏;您在天堂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他的,就像小時候你照顧我們一樣。

母親啊,清明瞭,你看,你這裏成了花的海洋。你看那飛舞的蝴蝶,在給你跳舞呢;那美麗的花是不是你掛滿慈祥的臉龐;這裏起了和煦的風,吹在您的墳上,也吹在我們臉上,是你在和我們說話嗎?如果有啥話你就說吧,我們像從前那樣拉拉家常,我們在聽呢。母親,我們就在你的身旁。

母親呀,春天到了,和你離開我們的日子差不幾天了。你還記得嗎,你離開我們的那天我們哭斷肝腸。我們送你來這裏的那天,家裏搭了很大的靈堂,幾乎全村的老少爺們都來給你送行,都表情哀傷地送來了花圈,那天你周圍也是花的海洋。他們說,你走了,咱村裏又少了一個勤勞的人,還有那份難忘的善良。

母親啊,你看,這裏依然是您喜歡的樣子,小麥返青了,油菜花遍野開放。我跪在您的面前向您懺悔,二十年前的那個夜晚,我無力挽回你的生命。你牽着我和老父親的手,離開了那個你曾經操勞的破舊的土房,可你臨走時沒有留下一句話只有長長的留戀和滿懷的牽掛。

這裏百花已經次第開放,爲您搭建了美麗的花園,還有迎春的鳥兒,帶着我們的思念盤旋在你墳上,冬去春來,您說,好聽嗎?這花的芬芳、鳥的吟唱。母親,寒來暑往,你別忘了加衣裳!

母親呀,思念如渴,牽掛流長。想您的時候,我的心疼得厲害,可我無法躲避。你知道嗎,你走後沒幾天,我和弟弟坐在咱那個老屋裏,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哭了,並且聲音很響,還引來了好多鄰居和街坊;你那慈祥的笑容和和藹可親的臉龐,時常在我的腦海裏像電影一樣播放,我常常帶着對你的思念進入夢鄉。

母親呀,咱們家已經變了摸樣。你瞧,咱家那冬不擋寒,夏不庇廕的老屋,已變成漂亮的瓦房。可惜,再也看不見白髮如銀的您,看燦爛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更沒有我朝朝暮暮地陪在你身旁。你還記得嗎,你做的酸辣湯至今還帶着你的那份慈祥在飄香。

母親,清明瞭,你還記得嗎,這裏是咱的責任田,曾經是你春耕秋收的地方。我們又彷彿看到了你辛勤勞作的身影和你的柔韌和堅強,我們兄妹幾個來看您了,還帶來了你生前沒用過的東西;這裏鮮花如海洋,那些您耕耘過的田野,已經在春風春雨的滋潤下充滿了豐收的希望。

我們家的泥濘小路也比你來時平整寬敞,但依然還是那樣安詳的躺在村旁,你再也不用揹着我們蹣跚在上學的路上。

母親呀,我們都很好,一如小時候的模樣。只是無情的年輪刻畫出了歲月的滄桑,還掛着成熟、思考、善良,就像你生前的摸樣;我們都在城裏安了家,買了房,我把老父親也接來了,可惜,我們沒有做到把你老有所養你卻去了遙遠的天堂。

母親呀,我們跪在這裏,你不會感到孤單淒涼。小麥返青了,鮮花依然燦爛金黃;這裏和從前一樣車來人往,還有你的婆婆也來給你做伴了,你要好好地孝敬奶奶,就像你生前那樣。我們跪在這裏依然感受到您的愛像花兒一樣芬芳。我們深切的想念您。即使念你一生也不嫌思念悠長。

母親呀,我們兄妹幾個用髮絲蘸着血和淚給你寫了一封信,你看那素箋上還留有發黃的淚痕和血染的詩行;放在你的墳上,可這封信我們永遠也寫不完,因爲你的恩情太濃,我們思念太長……

清明的主題隨筆【6】

來不及爲三月劃一個句號,便一頭扎進了四月。萬古人間四月天,或許此四月非彼四月,卻真真都是一樣的美好。柳樹吐了新芽,鮮綠的葉子串在柳條兒上,隨風一晃一晃的,洋洋着喜氣。樟樹也換了新碧的葉子,如傘一般一樹一樹地撐開,就那麼恣意闖入眼簾。滿眼滿眼的新綠,滿眼滿眼的清明,世界忽然變得美好而可愛,甚至有幾分淘氣,就像那一蕩一蕩的柳條兒,格外叫人歡喜。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再過一陣子柳絮紛飛,若能去西湖看柳便好了。唯一一次西湖之行是十月,那會兒柳葉已舊,綠荷已殘,好山好水都給人填滿了,失了七分詩意。這會兒倒是想起了那首《渡情》中唱道: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叵耐一人不成行,那西湖三月飛絮只能憧憬了。

附近的公園有條小河,似乎叫東湖。此水非彼水,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且說這河邊本就種了柳樹,一到夏天,綠柳成蔭,深得江南的風韻。不知什麼時候這些柳樹都被砍掉了,換種了其它樹,真是可惜。本是柳與水相映成趣,這會兒是黯然無趣了。倒是花壇裏的杜鵑開的豔豔的,只這粉色俗氣了點,便不愛看。

說起花倒是令我想起山道旁的茶花,鮮紅鮮紅的,特別搶眼。每日早晨看上一眼,心情竟也亮堂了幾分。山上的桃花前幾日開得很好,這幾日忽然都謝了,地上一片緋紅,大抵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了。滿樹緋色忽然換了一身綠裳,鬱鬱蔥蔥着春的氣息。清風過耳,鳥鳴入心。那晨光,那山色,驚豔了一個季節。

世間一片碧色,清凌凌的可愛,叫人動心,叫人沉醉。再有一兩天便是二十節氣中的清明瞭,這兩個字真是深得萬物神韻。陌上花開,山間鶯飛,盪漾着春情。脫去厚重的冬衣,換上輕便的春裳,去尋花問柳把春鬧,多好!然而,一絲若有似無的憂傷彷徨在心底不肯離去。爲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亦是一個緬懷故人的時節。

清明上墳掃墓,乃是傳統習俗。那些因爲各種原因先我們而去的親朋,碧落黃泉永不相逢,留紅塵陌上斯人獨憔悴。那樣的傷懷,我還不曾經歷過,也就不能深切的體會。我知道,每年清明母親會去外公墳上拜祭。一年又一年,不知怎麼就成了些不大不小的數字,比如三十,比如四十。自然,這後面得加個年字。一抔黃土盛了母親多少眼淚?又有多少心事悠悠跌落塵埃?或許,只有那山林那泥土懂得。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上窮碧落下黃泉,註定是陌路。那些淒涼,那些斷腸,或許都被歲月風乾了。這世間的憂傷,誰又解得了?生死之局,或許只有時間能夠打開。

這兩日天氣倒是好,晴空萬里,春風和煦。想來,晚上是有好月亮的。奈何清明時節,這月色平添了幾分黯然神傷。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小松崗,月如霜,人如飄絮花亦傷;十數載,三千年,但願相別不相忘。

清明的主題隨筆【7】

故鄉的明前茶享有盛名,由於是在清明節前後採摘製作,因而稱爲清明茶。故鄉的茶得益於巴山峽谷山高霧迷的溼濡而清涼的環境,獨享高山之清,日月之明,因而是清明茶中之清明!

故鄉的山,直上雲天,山高霧濃,天低雲重,雲霧繚繞,山雲一體,霧天一色,人間仙境也!這裏的霧和天相連,若神女峯漫舞的長袖,輕舞飛揚,或素或彩,如夢似幻;這裏的山和雲相擁,若屈原拋灑的流墨,瀟瀟灑灑,或濃或淡,如詩似畫!“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煙雨紛飛的時分,或者明月初照的晚上,霧從山谷緩緩升起,填滿峽谷,溢漫到山腰之上,使連綿的羣峯隔斷於茫茫雲濤霧海,遠處的山隱隱約約,若夢中飄過的絲巾;近處的山成爲霧海中的島,似海洋中漂泊的船。習習山風吹拂,煙波浩淼,漫過腳際間舒緩流去,腳下的山變成了輕雲,飄飄然而欲乘雲歸去,天上人間,人間天上,逍逍遙遙,自自在在。滌盪於冥冥廣袤的天空,心境豁然,寵辱皆忘。

故鄉的高山,都愛凝望;故鄉的雲霧,都善縈繞;朝雲暮雨,氣象萬千;朝朝暮暮,柔意綿綿,始有“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一天之中,只有正午以後時分,太陽偶爾掀起蓋頭,露露臉,似少女的赧紅一閃而過,又羞澀地披上輕紗蓋頭,被升騰的夜幕漸漸籠罩。“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故鄉的月最是溫存,亮麗的臉就靠在高山肩上,粘粘的不忍離去,因而高山的夜晚,多是銀色的溫情海洋。故鄉的夜最是深情,閃爍的松油燈火,在銀河岸點燃脈脈溫情;起伏的蟲鳴,在鵲橋邊唱響綿綿相思。

故鄉的山,山高氣寒,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清明茶是大山孕育的第一枝嫩綠,清明節前才含苞欲放,毛葺葺,嫩生生,嬌柔美麗,星星點點綴於枝頭,若嬌嫩的青春,丰姿綽約。有幸上沐蒼天輕雲細雨,下飲高山甘露清泉,朝籠煙雨香霧,晚浴柔月清風,吸日月之精華,納山水之靈氣,歷盡高寒,獨享淡雅,恬靜怡然,超然高潔!卓而不羣,麗而不妖!清純而陰柔綿長!

青春的芽苞雖是短暫,在那憂傷的清明節前,凋謝枝頭,令人嘆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涅槃 ,更高層次的再生喲!和着清風晾曬,脫其嫩稚,伴着炊煙殺青,斂其豐腴。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針,燃起篝火烘焙,煙溫香暖中出落成纖纖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爲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絕品也!在春後的時節,燒一壺清泉,把她沖泡,未見其形已聞其香!暗香氤氳,嫋嫋娜娜。看其形,觀其姿,嘆其舞,驚其顏,儀態萬千,風情萬種!鮮活一波春水,清綠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聞一絲香遠!

青春如茶啊!剛含苞的美麗,不經意間已凋零枝頭,經由時光晾曬已爲纖細往事。在寂靜的夜晚,邀一窗清風細雨,抓一把纖細往事,煮沸了寂寞浸泡,濃濃的釅釅的,與清風同飲共醉,香個透徹,苦個痛快……在寧靜的晚景,燃半截燭淚,掩半卷殘書,泡半杯往事,清清的,淡淡的,聞其香,嚼其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孤獨漂泊的路上,煮一壺他鄉的水,多雨的他鄉水也混濁,如眼角寂寞的淚,沏一杯濃釅的清明茶,品味,細細地深深地品味……

愛情如茶,人生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