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緣堂隨筆》的讀書筆記

豐子愷的散文寫得這樣好!讀起來的感覺就像你和他一人搬來一根矮凳,坐在婆娑的大樹底下,他打着蒲扇,緩緩講他的故事,你只歪着腦袋,一邊聽,一邊看故事悠悠地飄遠。

《緣緣堂隨筆》的讀書筆記

Kindle版本的《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的第一本散文集,1931年出版,收錄散文二十篇。緣緣堂裏,寫的最多的是兩樣事情,一樣是孩子,一樣是秋冬。

孩子:

豐子愷和四歲的兒子瞻瞻的一段對話,叫我忍俊不禁。

豐子愷問:“你最歡喜什麼事?”

瞻瞻答:“逃難。”

豐子愷又問:“你曉得逃難就是什麼?”

瞻瞻回說:“就是爸爸、媽媽、寶姊姊、軟軟……孃姨,大家坐汽車,去看大輪船。”

這段對話應了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剪網》,即剪斷世事的千頭萬緒,只留得一個最單純的面目。瞻瞻剪了逃難的前因後果,得到一家人坐汽車、看輪船這個簡單的事實。這是大人們往往做不到的減法,而孩子卻輕易做到了。像《城南舊事》裏的女孩英子,又如《皇帝的新衣》的結尾,最後一語道破的一定是個孩子。

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常常忍不住看他的眼睛,那樣乾淨、通透,跟大人的不一樣。大人們經歷了太多的'磕磕碰碰、敲敲打打,眼底裏早已漸漸不那麼清澈透亮了。

豐子愷感慨人生起點之純淨。可是這片純淨隨着人一點一點長大,總要一點一點遺失不見,要通過“剪網”才能得到的快樂越來越難找尋。自得其樂便成了一所返璞歸真的天地。豐子愷愛在自己的書房擺弄傢俱陳設。這時,萬物紛擾與我何干,我願守這方淨土,拾孩童之趣。

秋冬:

豐子愷亦敬重人生終點之豁達與開悟。他在紀念夭折的兒子《阿難》一篇中引用《西青散記》自序裏的一段:

餘初生時,怖夫天之乍明乍暗,家人曰:晝夜也。怪夫人之乍有乍無,曰:生死也。教餘別星,曰:孰箕斗;別禽,曰:孰鳥鵲,識所始也。生以長,乍暗乍明乍有乍無者,漸不爲異。間於紛紛混混之時,自提其神於太虛而俯之,覺明暗有無之乍乍者,微可悲也。

微可悲也……豐子愷常嘆人之渺小、人生之短暫相較於宇宙之廣,就似一粒細沙。這粒細沙怎麼來怎麼去、遭遇了什麼,遭遇的事、物又怎麼來怎麼去,只有宇宙能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