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樹葉做遊戲的教育隨筆

秋天到了,孩子們到戶外總是不忘與樹葉做遊戲。一天,溪溪突然對我說: “老師,你看小樹葉多可憐呀,都沒有家了,我們把它帶回班吧,這樣它就不孤單啦。”其他小朋友也應和。我同意了。

和樹葉做遊戲的教育隨筆

我不會畫樹葉

孩子們把撿來的各種各樣的小樹葉都放在美工區的一個小筐裏。第一天的活動區環節,他們拿着筆興奮地在紙上塗抹,活動區結束時,孩子們多數表示明天想繼續畫樹葉。

第二天,孩子們進了美工區興奮地拿起筆,但基本都畫不出樹葉。

陽陽對我說:“老師,我畫不出來,你幫我畫吧。”旁邊的豬豬看見了,也讓我幫忙畫。幾乎所有來美工區的孩子都找我幫忙,雖然當時他們很喜歡,但之後進美工區的人越來越少,再進去的只是用手擺弄樹葉,沒人願意畫了。

我問正在擺弄樹葉的豬豬:“你不喜歡樹葉寶寶嗎?”“喜歡呀。”“那爲什麼不自己畫一畫呢?”“我不想畫!”豬豬帶着失望的表情看着我。

誰說玩樹葉就一定要畫出來?這時,我才意識到,之前自己的引導不是一種幫助,而是一種束縛,原來這就是孩子們提不起興趣的原因。

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在任何區域活動時,會嚴格按照課程目標進行,有時候只強調目標是否完成,並沒有注重過程。像在美工區就太過注重畫的技能和作品,甚至直接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才能畫出樹葉”。目標的完成固然重要,但不能以這種方式來限制孩子。

給樹葉寶寶找家

活動區結束後,我問孩子們:“在美工區,怎麼和樹葉寶寶做遊戲?”琪琪馬上回答:“用筆畫出來。”豬豬說:“用五顏六色的顏料。” 晴晴說:“一畫好,就用剪子剪下來。”我鼓勵他們明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美工區和樹葉寶寶做遊戲。

第三天,浩然用水彩筆畫完自己的小樹葉,試着用剪刀剪下來。我問: “浩然,需要我幫助你嗎?”浩然搖搖頭說:“老師,我自己來!”他小心翼翼地將樹葉從紙上剪下來,剪完後拿着剪得不成形狀的樹葉,跑過來問我:“老師,小樹葉的家在哪呀?”

反思:孩子的話讓我一下子意識到,孩子們需要展示的平臺來增強自我表現的信心。如果是過去.我覺得小班孩子小,可能會直接幫助孩子們想出辦法,但是現在我遵從孩子們的

意願,把話語權交給孩子們。

我問:“浩然說小樹葉沒有家,小朋友想想該怎麼辦呢?”

淇淇說:“那我們給它送回大樹媽媽的家吧。”

妞妞着急地說:“不行不行,送出去就再也見不到樹葉寶寶了。”

禹旋說:“要不我們把大樹媽媽放在屋裏吧。”

“對,把大樹媽媽搬進來。”貝貝高興地說。

經過孩子們的一致同意,我們決定在美工區的牆上製作一棵大樹媽媽。在孩子們的期盼中,很快,大樹媽媽做好了。

紙杯做樹葉

第四天,我在美工區投放了印有各種樹葉形狀的拓印紙,供孩子們剪剪貼貼和塗色。孩子們把製作好的各種小樹葉粘在“大樹媽媽”的牆飾上,並在回顧的時候拉着好朋友分享自己製作的成果。

本以爲我提供的拓印材料是在支持小班孩子們遊戲,但是一天區域活動時,泉泉的一個舉動讓我徹底醒悟了。他從美工區取來一張白紙,又取來一張畫有柿子的拓印紙,一邊看着拓印紙上的柿子一邊畫。我問他:泉泉,你在做什麼?”泉泉答:我在畫柿子呢。”

反思:原來在孩子眼中,柿子是老師給他們畫好的,那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老師的。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太小,表現物體的信心脆弱,擔心他們畫不出來,可如果我們不讓孩子自己去觀察,自己去發現,那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如何體現呢?老師應該相信孩子,把屬於他們的那份創造力還給他們,而不是讓老師的柿子去影響孩子。如果老師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也許有一天所有孩子畫的柿子都是一樣的。

於是,我將印好的拓印紙撤掉,投放了適合小班孩子們的低結構遊戲材料:各種各樣的筆、紙、剪刀、膠棒、顏料、線、橡皮泥、紙杯等。又放置了各種真實的水果以及圖片,並與家長配合,蒐集各種美術作品以及相關主題內容的資料,還有孩子們自己撿來的樹葉。我的“放手”不但給孩子們創造了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同時孩子們也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一天,泉泉來到美工區,取了一個紙杯放在桌子上,又取了一把剪刀,他開始用剪刀沿着杯口豎着向下剪了一下,又沿着杯口大約每隔3釐米的位置豎着剪下去,很快將杯口剪成了很多瓣,然後用小手將杯口剪開的地方壓下去,興奮地拿着它對我說:“張老師,你看我用紙杯做的樹葉寶寶。”我興奮地說:“寶貝,你做得真像!”他美美地樂了半天,又皺着小眉頭對我說:“哎呀,我的小樹葉不漂亮,我要讓它變漂亮。”於是,他撅着小屁股從美工區的地上取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用小毛筆將“葉子”的部分塗成了綠色,用黃色塗了“葉脈”。然後跑過來問:“老師,我做的小樹葉漂亮嗎?”我拍拍手說:“太漂亮啦。”於是,泉泉將它粘在了“大樹媽媽”的身上。

小手當畫筆

一天,晨晨突然跑過來說:“老師,不好了,寶寶把顏料抹手上啦。”我走過去一看,寶寶的手上沾滿了顏料,一張白紙上印着幾個小手印。我好奇地問寶寶在做什麼。寶寶低着頭說:“我在畫樹葉寶寶。”

反思:如果是過去,我可能會馬上讓孩子停止遊戲,去玩我在美工區投放的材料,但是現在我更注重孩子眼中的遊戲,就沒說什麼,只是仔細觀察着,發現寶寶用小手印的樹葉還真有些像。

我故作驚奇地問周圍的小朋友:“寶寶用小手畫的像什麼呀?”孩子們有的說:“像小手。”有的說:“像樹葉寶寶。”我馬上接道:“寶寶畫得真好,咱們和寶寶一起畫樹葉寶寶吧。”

說完,我帶着孩子們鋪好桌墊,捲起小袖子,並把顏料倒在了紙盤上,孩子們開始用小手蘸着顏料,多數用手掌在印。我啓發他們:“小手還可以變成什麼樣?”寶寶立刻說:“還可以握拳頭。”晨晨說:“還有手背。”我說:“好,我們試一試。”

孩子們用小拳頭畫得更美。晨晨驚喜地發現:“老師看,像小蝴蝶一樣。”溪溪用手指蘸着顏料在紙上印了許多點兒。妞妞笑着說:“溪溪,你這個好像毛毛蟲一樣,哈哈。”孩子們玩得高興極了。等畫幹了,我與孩子們一起把畫好的“毛毛蟲”、“蝴蝶”、“樹葉寶寶”都剪下來粘貼在“大樹媽媽”身上。孩子們高興地拍手叫着:“大樹媽媽真漂亮!”

反思:這時,我才清楚地認識到,孩子們在活動中應是積極主動的探索者。過去,我更注重孩子們在區域裏玩的結果,但是現在最看重的是孩子們在區域裏玩的過程。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孩子們可以富有想象力地去創造,好的'結果會自然出現。

我會畫柿子樹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戲,班上的孩子們已經開始能夠用簡單的形狀和線條來進行表現。於是,我在美工區設置了繪畫牆——美麗的大樹。孩子們很喜歡,常常會去塗鴉,於是我順應孩子們的興趣,放置了各種大樹的照片,並在材料上做調整,除了放置各種大小不同的刷子和毛筆,還用報紙做了幾個畫棒球。

早飯後,晴晴選擇了美工區的繪畫牆,她先從顏料盒裏取了一把綠色的刷子,畫了一條直線,再在直線周圍大面積塗色,並且反覆塗,越塗越快,把紙都弄破了。我問晴晴:“你畫的是什麼?”“大樹。”“大樹長什麼樣子?”她擡頭指着背景牆上各種大樹的圖片說:“大樹有很多很多葉子,還有樹枝。”我說:“好,你接着畫吧。”於是,晴晴拿起一把棕色的刷子說:“我給大樹畫根樹枝吧。”說完,又畫起一條條直線,最後拿起橘色的畫棒球在樹枝周圍點了點,說:“老師,我畫的柿子樹。”

反思:雖然孩子們從現在的活動中獲得了滿足,但我仍需要不斷觀察,豐富孩子們的關鍵經驗。作爲老師,我的指導不是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而是啓發孩子們思考“我想怎麼做”。老師的作用更多在於用開放性的提問引導,而不是用所謂的“指導”限制孩子們的思想,因爲自主遊戲要比“按部就班”的教讓孩子們覺得有趣得多,也得到的更多!

作爲新教師,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活動沒有結束,我會繼續觀察孩子們的表現,鼓勵孩子們真正成爲活動中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