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談抱怨美文

怨作爲一時的情緒調節,可以理解,但一旦成爲習慣,人就會受到一種陰影的干擾……

于丹談抱怨美文

記者:一個人愛抱怨的根源是什麼?

于丹:是不滿意。不滿意源自不接受。人到這個世界上來,面對任何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兩個最便捷的選擇。第一,接受;第二,改變。

記者:那麼,想要做到不抱怨,前提是什麼呢?

于丹:前提是你要想清抱怨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抱怨的好處無非是獲得他人的同情,證明自己的無辜,獲得心理的平衡,再往後想,就很空洞。不抱怨,就是不給自己放縱的藉口,學會一個人獨立承擔責任。第一,你會覺得自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你對自己和現實可以承擔責任;第二,你有充足的智慧和行動力可以讓事情轉危爲安;第三,你會因爲這種自強自立而獲得生命的尊嚴,你會對自己充滿信心。你能改變自己,就能幫助他人。你去問任何一個男人,最煩女人的毛病裏一定有抱怨和嘮叨。

記者:可是,有時候心裏確實憋得難受,就是想找個人說說……

于丹:我們說的不抱怨,不是要大夥無論遇見多麼難受的事情都沉默和閉嘴。我覺得有一種方式值得推薦。大家都看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吧——張大民是一個下崗工人,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症,妹妹患了白血病,弟兄幾個爭一間房,自己的小屋裏還長棵樹……但是“貧嘴”兩個字是他解構苦難的一種方式,他能調侃,不把這些事情當事。

一種苦難,當你不把它當作障礙的時候,它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遇到不平衡,內心有憤怒,就得想,這件事情值得自己花這麼大的氣力去計較嗎?有沒有別的平衡方式?

記者:但有的人暫時缺乏改變生活的'能量,所以只能抱怨,那怎麼辦呢?

于丹: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關注和愛的,但這些需要幾乎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得。一種是示弱,作爲弱者會有很多的人去關愛他、扶持他,這種獲得表面上看起來會比較輕易,實際上難以持久。另外一種方式是你獨立,你有能力去愛別人,別人對你的關愛不是因爲你的弱小,而是大家彼此都在自給自足的情況下的互相關愛。這樣的人如果真的遇到了什麼問題,別人是會傾力相助的。

記者:一個人總是抱怨,是因爲他不夠強大嗎?

于丹:對呀。很多時候抱怨是在往別人身上推責任。抱怨實際上就是既甘於現狀,又讓自己在這種現狀中呈現越來越弱的姿態。抱怨開始可能是你的僞裝,但最後你會發現它黏在你的臉上,摘不下來了。這個結果是:第一,你真的變得越來越弱;第二,你習慣看到事情的負面;第三,你隨時等待着別人的憐憫或者幫助;第四,你總覺得別人應該變成你要求的那樣。

記者:想要做到不抱怨,從何入手呢?

于丹:學會接受。一個人學會接受,是種大智慧。這種接受要從接受自己開始。就算看上去完美的女人,她也會對自己有很多不滿意。比如一個眼睛很漂亮但嘴較大的女人,她可以有兩種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不足,一種是拼命地掩飾自己的嘴,另一種是儘可能地突出她的眼睛。

中國有句老話: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優勢。我說的不抱怨,是接受命運賜給你的東西,不是認命,不是容忍,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在接受的前提下,迅速找到你與這個境遇相逢後的最佳方式,找到改變它的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