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願家長怎樣纔不會焦慮

焦慮的是怎麼才能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大學和專業,纔不浪費孩子12年寒窗苦讀考出的珍貴的每一分。

填報志願家長怎樣纔不會焦慮

當家長的,一般會從這幾個角度幫孩子選專業——

A.計算機專業好,以後好就業;

B.金融專業不錯,出來收入高;

C.學航天吧,爸爸媽媽在這個行業同學朋友多,能幫上你;

D.千萬別學藝術,不靠譜,不穩定;

E.師範類挺適合你的,你不是挺喜歡小孩子的嗎?

這幾個家長常用的理由,來自近幾年發生在我身邊的幾個真實的故事

小A是一個男孩,成績在一本和二本之間,父母認爲男孩子學計算機好就業,進個大公司,穩定又踏實。於是孩子聽父母的上了北工大。大學四年成績平平,一直沒找到感覺。大學畢業以後死活不願意再按照父母的規劃生活,到清華大學花兩萬多元報了個室內設計班,一年以後自己開裝修設計公司,在自己喜歡又擅長的領域中幹得非常輕鬆愉快。

小B是個女孩,成績偏上,一直是不讓父母操心的乖乖女類型,高二時提出來想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動漫系。她媽媽是北大畢業的',一聽就給否定了:你一天畫畫都沒學過,怎麼考?這個專業以後就業什麼樣都不知道,別想了。後來孩子考上了天津財經大學,拿到通知書時對爸爸媽媽說,如果家裏需要我將來多掙錢,我可以去上,但我還是想學畫畫考北電動漫系。這次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一邊報復讀班,一邊報畫畫班。這個零基礎的孩子,成爲畫畫班裏最刻苦的學生,後來憑着紮實的文化課功底和繪畫天分,輕鬆通過北電的三試,文化課成績超過一本,成爲那一屆藝術和文化分雙高的新生。現在是北電動漫學院院長的研究生。

小C是個男孩,學理科,父親在航天系統,說服孩子報了哈工大。孩子第一年四門掛科,第二年被哈爾濱的嚴寒凍出心肌炎,休學一年,第三年要輟學打工,堅決不念了,家長自然不同意,結果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小D是個女孩,靠文化課應該能上二本,但高三時提出來要藝考,父母一開始擔心沒有基礎考不上,又覺得學藝術不靠譜,今後就業沒把握。但孩子很堅決,家長就沒堅持反對,後來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沒有選擇進體制內單位,很快樂地做着自己喜歡的與藝術相關的工作,並開始考慮去英國留學。

小E是我的女兒,一上高中就宣佈要學文科,高三時提出來要學廣告。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北師大畢業的,有師範情結,也覺得女孩子當老師挺好的,就特希望她考師範類,今後當老師,受尊重,有假期,而且肯定不會失業。

這五個故事中的家長都是爲了孩子好,都意識到了選專業其實是選人生之路,都認爲職業規劃其實是從高中畢業開始的。但包括我在內的家長,都陷入了一個共同的誤區:我們眼裏的好大學好專業,是從“我們”的角度、“我們”的經驗去找的,我們不懂如何甄別孩子的潛能和天賦,不會幫孩子找到最能發揮天賦的領域,不知道孩子邁出這一步實際上就開始構建一生的社會支持系統了。

一句話,我們大多看重的還是外在的成功而不是內在的幸福,即使意識到孩子未來的工作最好跟興趣和天賦相結合,那也是基於粗淺的認識。我們發現自己其實不那麼瞭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科學、理智地爲孩子開啓一個高質量的職業起點,因爲這是需要專業知識來支撐的。

瞭解到人力資源專家羅贏的天性類型測試以後,我想到了我家陽臺上的兩盆綠植。原來是一個小盆景裏矮矮的植物,後來葉子邊長出很多小葉子,就順手擼下來扔到一個空花盆裏,幾乎沒怎麼管它,沒想到它越長越高,長到一米多高時還開花了,而且花期特別長,開得很舒展。

原來,這種植物能長多高,取決於你給的花盆有多大、土有多深。我們家長眼中所謂好就業、收入高、朋友多、穩定、適合等標準,就像這個小小花盆裏淺淺的土,很可能限制了孩子天賦的發展。瞭解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花盆、多深的土,其實就是幫助孩子擁有舒展的人生,成爲最好的自己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