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禮儀的介紹

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爲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爲規範。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中國傳統禮儀的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中國是一個富於禮儀傳統的國度,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國人也往往以此爲榮。然而,當我們認真審視中國歷史的禮儀傳統的時候,卻難免在爲禮儀之邦感到驕傲的時候,同時感到背上了一種沉重的歷史負擔。爲什麼呢?因爲在中國的歷史上,一方面,它給我們留下了尊老愛幼、講究信義、禮貌待人、禮尚往來、禮義廉恥等優良的禮儀傳統,這是必須予以繼承和發揚的;但在另一方面,它也留下了大量的違揹人類文明的禮儀垃圾,這是必須予以徹底清算的。

中國傳統禮儀中的糟粕即禮儀垃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繁瑣勞民。

中國古代的傳統禮儀是繁瑣的禮儀。中國幾千年歷史積累沿襲下來的“禮儀”,確實蔚爲大觀。僅儒家所傳“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即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不可不謂之豐富多彩。但是,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繁瑣虛僞、勞民傷財等非文明、非理性的東西。從生老病死到迎來送往,從言談舉止到飲食起居,生日忌日節慶日、升學升遷喬遷、冠禮婚禮聘禮賀禮、拜見朝見覲見禮、祭天祭地祭鬼神,繁瑣的禮儀形式和禮品花費貫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耗費了人們許多原可節省的時間、精力和物力。這一點儒家經典《禮記?經解》早就明確指出:“《禮》之失煩。”可惜它從未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所以,繁瑣的禮儀便一直在“煩”人。社會生活中不能沒有禮儀,但禮儀又不能太多太濫。不難看出,當一種禮儀變得繁瑣煩人、勞民傷財或變成徒有虛名、徒具形式的作秀場時,它具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價值。

二是尊王賤民。

中國古代的傳統禮儀是等級森嚴的禮儀。它包含着大量君王至上、官貴民賤、等級森嚴、勞民傷財、蔑視下層羣體等非文明、非理性的成分。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便是對這一點的概括而鮮明的揭示。這樣的禮儀,到了宋明清時,經過宋明道學家的加工發揮,便成了封建禮教“三綱五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了封建統治者吃人殺人、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禮儀本是爲了人們能夠更好地共同生活而設,不難明白,當一種禮儀變成了少數統治者稱王稱霸、作威作福、驕奢淫逸、奴役民衆、踐踏民權、扼殺人性的工具時,它是一種什麼樣的禮儀。

可見,中國的傳統禮儀是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並存,並非都是值得我們自豪的東西。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在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方面的社會規範與準則。

文明的禮儀原則主要有四:

一是禮貌言辭的原則;

二是禮節儀表的原則;

三是禮遇儀式的原則;

四是禮宜的'原則。

這四個原則中,人們對前三個原則關注較多,但對禮宜的原則卻關注較少。其實,《禮記?曲禮》:雲“禮,從宜。”早就指明瞭禮儀的適宜原則。並且,禮宜的原則是禮儀中貫穿始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是最難做到也往往易受忽略的。一方面,禮儀怎樣才適宜?可能見仁見智。另一方面,禮儀只有適宜的纔是最好的,才能最好體現禮儀的實質和核心。

文明禮儀的實質與核心是尊重。從古到今,它表現爲對神的敬畏和對人的尊重。謹以對人的尊重來說,《禮記?曲禮》開篇即雲:“毋不敬。”又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這都體現了尊重人的要求。然而,在古代禮儀中,對人的尊重的體現是不普遍的,主要體現爲對部分人特別是對統治者、權勢者的尊重,而對黎民百姓,對弱勢者的尊重卻是很不夠的。現代文明禮儀則要求對人的普遍尊重,體現爲對所有人的人格和尊嚴、對人生事業的普遍尊重。這是歷史發展的進步。

今天,雖然我們已進入了21世紀,但傳統禮儀的影響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影響都依然存在。因此,以歷史主義的態度認真審視禮儀的傳統,牢記文明禮儀的實質和核心,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樹立文明禮儀的新風,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