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程改革實施具體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中小學課程改革實施具體方案

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縣局《關於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工作要求,爲真正把教學模式改革抓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師學生素質,提升我鎮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全鎮推進“10+30”課堂教學模式。

二、總體目標

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爲前提,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切入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爲重點,努力構建師生平等交流,多維互動,具有創新性和生命發展意義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改內容

1.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

2.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

3.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四、組織機構

爲確保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穩步推進,鎮教委組建課改領導小組和課改指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副組長,各小學校長任組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爲課程改革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

1、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XXX

五.課改總體模式

(一)時間模式:

10+30,即教師講授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學生自主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

(二)組織形式:

1.總體形式:

教師導學,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展示、完成測評。

2.小組劃分:

⑴ 每個班編排6-8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6-8人,小組成員每個學期相對固定;

⑵ 學習小組由班主任(導師)牽頭,科任教師、學生參與意見進行分組,小組成員由不同學習能力層次、性別的學生搭配組成,組內結成互教互學對子,形成合作學習的互補性;

⑶ 每個學習小組設行政組長1名,各學科組長1名,由具有組織學習能力和威信較高的學生擔任;

⑷ 組長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指定或由學生推選產生。

六、實驗措施

1、強化師資培訓

(1)選派教師參加省、市、縣各類課程培訓、課改研討會;

(2)邀請縣教研室的領導或課改骨幹來學校舉辦專題講座,進行專業引領。

(3)努力營造校本培訓的氛圍,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一是,學習學科課程標準與解讀(通過教師自學和全體備課組成員集中學習的方式);二是,觀看課改實驗學校的成功課堂教學實錄;三是,聆聽骨幹教師實地考察心得體會等,通過積極組織探討、深入理解理論和有效應用理論於實踐的模式,逐步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

(4)鼓勵教師積極通過函授學習、自考學習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養。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課堂教學方式的`真正改變。要改變教師傳統的備課方式,加強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強調師生交往、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切實將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粉筆變成學生的學具,把教師的講臺變成學生的展示平臺,積極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1)拓寬課程資源。圍繞教學大綱,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形成融“教”“學”“練”“議”“評”爲一體的“學案”資源模式。

(2)改變教學行爲。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爲學生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改變學習方式。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組織、引導、啓發、點撥、參與、評價的作用。體現“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師觀,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爲學生成長搭建展示的平臺,切實將課堂還給學生。

(4)積極開展民主教育,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在課堂上,以平等友好的教態進行教學,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微笑等體態語言和激勵、賞識、討論等言詞語言,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教師民主的親和力。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形成學生心目中教師民主、開明、易於接近的形象,讓學生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完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制度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評價將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兩點:第一,課堂評價應關注師生互動的特點和實效性原則;第二,從教師的教學行爲、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的基本素質等多方面探討課堂教育評價,注重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

4、認真開展綜合實踐課活動,加大校本課程建設與研究

結合校情實際,通過優化組合師資,加強音、體、美教學。開展書法小組、合唱隊、舞蹈隊、美術小組、電子信息小組以及籃球隊、田徑隊等活動。

5、認真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工作。

以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利用板報、主題班會、開學典禮、講座等進行校園宣傳。二是,通過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家長及監護人會,加大社會宣傳。

6、落實管理制度

(1) 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備課組等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定時間、定地點採用專題講座、觀看課堂實錄、集體研討等方式,組織教師學習、領會新課程理念;討論、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學習最新教育理論和學科前沿知識;學習、借鑑新課程經驗等,引導教師逐步將新課程理念演變爲個體的個性化理念。

(2)修訂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備課制度、備課組管理制度、課堂評價制度等。堅持以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效果等多方面評價課堂教學,注意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建立主要從職業道德水平、瞭解學生、尊重學生情況、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師評價機制。

(3)落實校本教研、培訓制度,強化對教師的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的考勤力度。

(4)教師每月要有一次備課組內的小結;每學期要有兩次(期中、期末)書面形式的反思,有1—2個優質課課堂實錄上交教委。

(5)建立健全質量監控體系,堅持以“月考試”爲主加強對課改實驗班進行質量跟蹤,確保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七、實施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