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行業運行情況分析調查報告

爲弄清楚一個事件或一個情況,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詳細地鑽研所獲的材料,最終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築業行業運行情況分析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業行業運行情況分析調查報告

按照省、市關於做好建築業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爲全面掌握我區目前建築業經濟走勢,優質服務於經濟發展,區統計局迅速安排相關工作人員深入企業,採取實地查看與召開企業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圍繞省市確定的調研內容和問題開展了調研活動,下面將調研情況把作以詳細彙報。

一、建築業運行情況

1、生產形勢良好,總產值穩步增長。**年前三季度,全區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億元,比上年增長1.9倍。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5億元。

2、新籤合同額快速增長。全區全年資質內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20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本年新籤合同額15億元,同比增長51%,佔總合同額的77%。

3、房屋施工規模繼續擴大,新開工面積明顯上升。**年前三季度,全區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7萬平方米,比去年增長67%。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萬平方米。

4、竣工產值與上年持平,建築業企業完成竣工產值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無明顯增幅。

二、調研中存在的問題

(一)本區建築業市場份額被擠佔,沒有區外市場份額。由於我區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大多爲三級、二級,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很難在大項目競標中與區外建築業企業相抗衡,很難與有實力的外來建築業企業搶佔市場。雖然我區建築業企業新簽訂合同額快速增長,但都侷限在本區範圍內,沒有區外建築業市場份額,更沒有在外省完成產值。

(二)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偏低,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建築業企業施工人員隊伍大部分是農民工,知識水平相對低,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不足,對拓展建築市場也有一定製約作用。2012年,全區建築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爲10758人,工程技術人員只有113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10.5%。一級建造師2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0.3%。持證上崗人員387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的34.9%。

(三)項目各類手續還不完善。有些新開工建築業項目手續不全問題嚴重,影響新開工項目建檔工作的順利進行,並給新開工項目入庫帶來困難,無法及時將這些投資項目納入建築業統計範圍,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築業統計數據質量。

(四)建築業企業總體實力較弱,高資質企業比重有待提高。目前建築業企業面臨的不僅是本區內的競爭,而且是全省全國甚至還有境外的企業競爭,沒有強大的實力很難取勝。

(五)經濟效益水平仍有待提高。建築業一直是國民經濟中的“微利行業”,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建築業進行了多項機制體制改革,情況雖有所好轉,但建築業的發展仍沒有改變依託人力和資本爲主的局面,現代化程度總體上還處於一個不高的水平。我區建築業產值利潤率和產值利稅率都於偏低水平。建築業的收益水平較低的狀況,不僅僅影響到它的產業地位,影響到它競爭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影響它自身的成長髮展。

(六)制度改革步伐仍須加快。一是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所佔總產值比重高於全社會的平均水平,私營企業所佔比重低於全社會的平均水平;二是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實收資本中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數量大、比重高。這“一高一低”和實有資本的構成說明建築業國有資本退出的步伐和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仍須加快。

(七)建築業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能力,尤其是資本經營能力不強。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的營業收入主要靠工程結算收入支撐,一旦工程不能銜接上,企業的存續、人員的安排就都會出現大問題。因此,爲了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需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序地培育和提高企業的多種經營能力。

(八)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由於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低,導致進城務工人員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建築領域,建築業成爲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行業之一。低文化程度人員大規模進入城市施工作業,高學歷人員、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導致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缺乏保障,更不利於建築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爲了實現建築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只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別無他途。

三、推動建築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隨着我區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對建築施工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爲促進我區建築企業做大做強,現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加快建築業產業結構調整。隨着建築市場的不斷開放,建築企業“准入”門檻低,導致建築隊伍急劇膨脹,遍地開花。但現代建築已非“鋼筋加混凝土”那麼簡單,對建築主體質量、工藝技術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區建築企業雖數量衆多,但規模大、上等級、能承接大項目、競爭力強的企業還不多,目前全區特級企業還是空白。要在繼續做大做強傳統土建工程的同時,積極向基礎安裝、裝飾裝璜、市政工程、路橋、水利、電力等專業施工領域拓展。主動適應國家投資結構的調整和建築市場的發展變化,進行專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以總承包爲龍頭、專業承包爲依託、勞務分包爲基礎的承包商體系,提高我區建築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適應國際化趨勢,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建設方式,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綜合管理能力的工程總承包大型企業集團和項目管理公司,有條件的建築企業可通過發展房地產、建材、物業管理等業務,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企業。

(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建築業技術創新。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爲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對我區建築業而言,也必須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爲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和關鍵。“十二五”期間我區建築行業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依靠科技推動產業升級。一是加強研發中心建設。有條件的大型專業企業,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本企業的研發中心,開展工藝和工程技術研發,重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專有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全區建築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大建築業科技投入,建築企業可以從工程結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爲企業技術進步發展資金。三是加大人才體系和職工隊伍建設,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對二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家進行全面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駕馭市場的綜合能力。

(三)不斷拓展建築業的發展空間。持續加大省內外市場的開拓力度,注重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以佔領制高點、減少空白點爲思路,爲建築市場可能面臨的戰略轉移建立“根據地”。支持企業以獨立承包或與外埠承包商聯營合作等方式,積極參與省內外承包市場競爭。財政、金融、建設等部門要從多方面大力支持建築企業走出省界,拓展市場,重點作好授信額度、投標保函、履約擔保、國際工程承包資格、市場信息服務等工作。

(四)進一步優化建築業發展環境。建築業在薛城區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建築業的發展,把建築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謀劃建築業發展思路,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爲建築企業排憂解難,多辦實事。各級建築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把脈市場,儘快把建築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在利稅、擔保基金、人事用工、養老和醫療保險、企業減負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動建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大建築市場監管力度,健全建築市場監管體系和行業信用體系,加強工程招投標管理,重點完善工程勘察、設計、監理和材料、設備採購等招投標制度,進一步規範工程發包和承包行爲。大力推行工程擔保制度,加強建設工程結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結算、協調、仲裁和清算的約束機制,遏止竣工不結算等拖欠行爲。繼續扶持非國有建築企業,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區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