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史記樂書閱讀試題訓練(附答案)

史記樂書

文言文史記樂書閱讀試題訓練(附答案)

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故爲善者天報之以福,爲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衛靈公之時,將之晉,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爲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聽而寫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靈公曰:可。因復宿。明日,報曰:習矣。即去之晉,見晉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臺。酒酣,靈公曰:今者來,聞新聲,請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師曠曰:師延所作也。與紂爲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願遂聞之。

一奏之,有白雲從西北起;再奏之,大風至而雨隨之,飛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屋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

夫古者,天子諸侯聽鐘磬未嘗離於庭,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於無禮,故聖王使人耳聞雅頌之音,目視威儀之禮,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義之道。 (《史記樂書》有刪改)

5.下列加點的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 響:回聲、 迴音

B.百姓不親,天下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 弘:弘揚

D.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 演奏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爲惡者天與之以殃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B.乃召師涓曰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D.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8.請結合原文簡要概述:聖人君子該如何對待音樂?(4分)

9.翻譯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

(1)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

(2)臣得之矣,然未習也,請宿習之。(3分)

. (3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4)

參考答案:

5.C 弘:寬宏

6.D 表示憑藉。可譯爲:用來的 (A 介詞,用/連詞,導致 B 於是/竟然 C 連詞,表並列/連詞,表假設,如果)

7.B

8.(1〉遠離靡靡之音(不聽亡國之音)

(2)用音樂來教化萬民(進行仁義禮儀教肓)(每點2分)

9.(1〉所有的音樂都是從人的心帔上產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

來的)形休一樣。〈凡音由於人心 1分,有以 1分,景通影 1分,?

(2)我記下(得到〉了這首曲子,怛是(還)沒有練習,請允許我多留一晚練習這首曲子。(習

1分,宿 1分,大意1分) 丨

(3)武王伐紂的時候,師延向東逃跑,自投濮水自殺而死。所以你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聽到的,先聽到這支曲子的,國家就要被削弱。(得分點:東1分,走1分,於濮水之上這個狀語後置句1分,先聞此聲者國削被動句1分)

文言文翻譯

所有的音樂都是從人的心性上產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來的)形體一樣,迴響和原來的聲音相應合一樣。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會給予福祥的報償,作惡的人,上天會給予災禍的'懲罰,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彈奏五絃之琴,唱《南風》之詩,而天下昇平;紂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結果是身死國亡。舜治理國家的方法爲什麼那樣的寬宏?紂的治理國家的方法爲什麼卻又那樣狹隘呢?大概就是因爲《南風》之詩的主題是屬於生長蕃育之音,舜非常愛好這種音樂,愛好與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萬民的歡心擁戴,所以天下大治。至於《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時間上就很不合適,而且北有敗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紂卻非常喜愛這種音樂,與萬國人民的心意不同,於是諸侯不願附從,百姓不願親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對他,所以結果必然是身死國亡。

在衛靈公的時候,他要去晉國,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時聽到彈琴的聲音,詢問身旁的侍從,都回答說沒有聽到。於是就找來師涓說我聽到彈琴的聲音,詢問侍從,都說沒有聽到。這種情形好像鬼神(在彈奏),替我仔細聽並記下來。師涓說好的。於是就端正地做好,手撫在琴上,一面仔細聽,一面寫下來。第二天,回報衛靈公說:我記下了這首曲子,但是(還)沒有練習,請允許我多留一晚練習這首曲子。 衛靈公就答應了下來,再住一晚。第二天師涓說我練熟了。這才離開濮水去晉國,朝見晉平公。晉平公在惠施臺擺了一桌酒爲衛靈公接風。酒喝到痛快的時候,衛靈公說:我這趟來,聽到一支新曲子,請讓我的樂工爲你演奏它。晉平公說行。就叫師涓坐在師曠的旁邊,拿了一把琴演奏起來。還沒彈完,師曠就按住琴絃阻止他說:這是亡國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晉平公說:怎麼這麼說話呢?有什麼道理嗎?師曠說:這是師延譜寫的曲子,是爲昏庸霸道的紂王譜寫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紂的時候,師延朝東逃跑,自投濮水自殺而死。所以,你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聽到的,先聽到這支曲子的,國家就要被削弱。晉平公說:我平生所好就是一個音樂,希望讓我遂願聽完吧。

演奏第一樂章,就有白雲從西北方面升起來,演奏第二樂章時,大風就來到了,大雨隨後也到了,掀翻了門廊揭開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隨從都四散逃開了。晉平公害怕了,趴在門廊和堂屋之間。晉國大旱,土地荒蕪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