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楊炯詩歌鑑賞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那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軍行楊炯詩歌鑑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軍行楊炯詩歌鑑賞

唐代楊炯《從軍行》,原文爲: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身着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點。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風狂刮的聲音裹着鼓聲。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賞析: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三四兩句寫軍隊辭京後的出戰。“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鬥。詩人卻沒有從正面着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徵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最後兩句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爲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