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栗子溝散文

栗子溝隸屬於撫順市東洲區(原露天區)平山街道管轄。它和聞名遐邇的平頂山遇難同胞紀念館僅有咫尺之遙,當年的平頂山慘案,就發生在這個地區。

情繫栗子溝散文

我從5歲搬到這裏居住,除下鄉和當兵身在異鄉幾年之外,在這裏生活了30餘年。儘管現在我離開這裏10多年了,但栗子溝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和我的人生旅途緊密相連。因爲,我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們,至今仍生活在它的懷抱裏。

讓時間閃回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如果你從市裏坐車,南行大約10分鐘的路程,穿過一座日僞時期建造的雙孔橋洞,就進入了栗子溝境內。這裏有兩座大型企業:一個是撫順礦務局十一廠,一個是國營華豐化工廠。放眼望去,到處是不規則的低矮簡陋的平房。在這裏居住的,大部分是老虎臺礦、龍鳳礦和勝利礦的礦工。許多人是當年從河南、河北、山東等省獨自或隨父母闖關東來到這裏,並逐漸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礦工部落。我的`父親就是14歲從河北省獨自闖關東來到撫順的。

栗子溝有兩座山,人們習慣地稱其爲東山和西山。山四周的低凹處,幾乎都是雜亂無章的小平房,有些房子還是日僞時期留下的。好一點的是磚瓦房,但多數是土坯房,房頂鋪着油氈紙,僅能遮風避雨而已。每當雨季到來,雨水倒灌進院子裏、甚至灌進屋子裏。如掏水不及時,屋地裏的鞋都會飄起了,晃晃悠悠猶如一隻小船兒。出得門來,衚衕裏、大街上泥濘不堪,污水橫流,雜物縱橫,一片狼藉景象。擡眼望去,唯有華豐化工廠的幾棟蘇式樓房,鶴立雞羣般地佇立在那裏,成了栗子溝一道靚麗的風景,引來過往人們羨慕的目光。

當時,人們還沒有計劃生育的思想觀念,每個家庭都四、五個孩子。孩子小時還好說,住房還不顯得怎麼擁擠。等這些孩子逐漸長大,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大批知青紛紛返城,並且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各家的住房陡然緊張起來。兩世同堂者有之,三世同堂者有之,甚至有的家庭四世同堂。當家長的幾乎個個眉頭緊鎖,一籌莫展。於是,有點條件的家庭,開始在房前屋後有限的空間蓋偏廈,接耳房,以解燃眉之急。人們多麼盼望改善居住條件啊!無數的眼光在期待着,企盼着……我也在期待着,企盼着。因爲,我的母親和弟弟一家,也居住在這片棚戶區裏。

20xx年,全市大面積棚戶區改造全面啓動,栗子溝的棚戶區也在改造範圍之內。經過大半年的建設,幾十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一塊塊綠地春意盎然,一條條柏油路曲徑通幽。那些住了半個世紀低矮、潮溼平房的人們興高采烈地搬進了新居,昔日的棚戶區,變成了賞心悅目的世外桃源。

每當我回栗子溝看望母親和弟弟妹妹們時,我都會爲它的變化而激動着,前行的腳步也顯得格外輕盈。看着眼前的變化,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不由得由衷的感嘆這些變化,感嘆它的今非昔比。

栗子溝,這塊我曾經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熱土,在我的心中有一段難以割捨的情愫。在這裏,我衷心地祝願生活在這裏的親人和那些熟識的或陌生的鄉親們永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