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

《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四書》之一。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

1第一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於是,顛沛⑥必於是。”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麼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與句子

1、“富”與“貴”有別,“貧”與“*”有別。

富:財產多、富裕。貴:地位高、顯貴。

反之則謂“貧”、“*”。

2、不以其道

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徑。“其道”:正當的方法。“其”是指示代詞“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並非“其”有“正當”之意。

3、惡乎……

“惡”猶“何”;“乎”猶“於”。“惡乎……”意爲“憑什麼……”。

4、無終食之間違仁

無:沒有。

違:離開、避開。注意不是“違反”。

5、於是

是一個短語,不同於現代漢語的連詞“於是”。

於:在。是:這,指代仁德。“於是”猶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語法

1、是仁之所欲也

“是”作主語“這”,復指前邊的“富與貴”,此類“是”易誤爲聯繫動詞。一般認爲先秦“是”尚未發展出聯繫動詞的用法。

2、“惡乎”的語序

是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可以借《曹劌論戰》中“何以戰”一句的複習幫助學生理解。

3、“所+動”短語

“所”字與動詞性成分結合,轉化爲名詞性短語。它所表示的意義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例如“所見”、“所聞”。

故文中“所欲”、“所惡”這樣的結構,我們可以據此判斷“欲”與“惡”是動詞。

2第二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裏。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

1、“也”作句中語助詞,表示停頓,以待下文的敘述。

具體地說,有:

(1)放在主語之後。

例:是說也,人常疑之

回也不改其樂

(2)放在時間狀語或分句之後。

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注意不要與現代漢語的副詞“也”相混淆。

請學生找出本文的判斷句

2、堪

經得起、忍受。

“堪”還作能願動詞“可以、能夠”,如“不堪設想”。

(二)語法

謂語前置

“賢哉回也!”

“甚矣,汝之不惠!”

小結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

(三)本則內容:孔子讚揚了顏回的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3第三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枕頭用,在這裏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顯貴,在我看來如浮雲一般。”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

1、疏食

粗糧。古代以稻粱,以稷爲粗糧。

2、水

“湯”即“熱水”,“水”是“冷水”。

3、不義而富且貴

連詞“而”與“且”是同義詞

此句的“而”表示並列關係,表示兩者同時存在。意謂用不正當手段得來富貴。

內容:在清貧中保持生活的情趣。

4第四則原文翻譯

原文: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爾志②?”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③,敝之而無憾④。”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⑤。”子路曰:“願聞子之志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⑦。”

譯文:

顏淵、季路陪侍(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季路說:“我願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們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會後悔。”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季路說:“希望聽聽先生的志願。”孔子說:“(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們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關懷。”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與句子

1、對

回答(下對上)。

2、奚

疑問代詞,何,譯爲“爲什麼”。

3、樂以忘憂

連詞“以”的作用等同於“而”,表承接,可譯爲“就”。

小結:疑問代詞的歸類:惡,何,孰,奚,安,焉,胡,庸

(二)語法

“問某人”是問對某人的評價、看法。應當注意和“問於某人”意義有別。

內容:肯定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5第五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①。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③。”

譯文:

孔子說:有益有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諂媚奉承的朋友,當面恭維背後毀謗人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是有害的。”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

1、任

名詞,擔子。引申爲責任、職責。如:承其任。

也作動詞,擔負、擔任。如:任外事。

2、已

停止、完畢。

本句“死而已”。《勸學》“學不可以已”。

(二)語法

1、不亦……乎

“不是……嗎?”表反問的固定格式。

2、仁以爲己任

“以仁爲己任”。

介詞“以”的賓語提到介詞之前。

介詞“以”的賓語如果是疑問代詞則一定提到介詞之前。如果是其他詞語,一般在介詞後,有時也放在介詞前。

(三)成語:任重道遠

小結:特殊句式(介詞賓語前置)

使動與意動的區別

內容:肯定一種社會責任感。

6第六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①。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②。樂驕樂,樂佚遊,樂晏樂,損矣③。”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有節度的快樂爲快樂,以讚美別人的優點爲快樂,以多交賢良的朋友爲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奢放縱取樂爲快樂,以盡情遊蕩爲快樂,以貪圖安逸爲快樂,就有害了。”

知識點總結:

(一)詞語

1、“忿、恚、慍、怒”是一組同義詞。

2、“貧”與“窮”意義有別。

缺乏衣食錢財叫“貧”,陷於困境或不得志叫“窮”。“睏乏”、“困窮”連用才含有“貧窮”之意。

3、斯

在文言中最常用的是作代詞“此、這”,如: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微斯人,吾誰與歸?

也起承接作用,可譯爲“這就”、“這樣”。如:

小人窮斯濫亦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受賞者恥,則立功者怠,國斯弱矣

(二)語法

“者”字短語

“者”與動詞、形容詞或數詞結合,轉化爲名詞性短語。

值得注意的是,“者”字短語表示的不一定是“……人”,有些學生尚未引起足夠注意。

本文“從者”是“隨從的人”,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善者”、“不善者”即是指物。

內容:引入儒家對君子的界定。學生討論什麼樣的人才是君子。

7第七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爲求得保全性命以致損害仁德,而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

知識點總結:

(一)成語:志士仁人、殺身成仁

(二)語法

連詞“以”表結果和表目的:

求生以害仁(表結果)

殺身以成仁(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