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範常傳》閱讀及譯文

範常,字子權,滁人。太祖軍滁,杖策謁軍門。太祖夙知其名,與語意合,留置幕下。有疑輒問,常悉以實對。諸將克和州,兵不戢。常言於太祖曰:”得一城而使人肝腦塗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責諸將。搜軍中所掠婦女,還其家,民大悅。

《明史·範常傳》閱讀及譯文

太祖以四方割據,戰爭無虛日,命常爲文,禱於上帝。其辭曰:”今天下紛紜,生民塗炭,不有所屬,物類盡矣。倘元祚未終,則羣雄當早伏其辜。某亦在羣雄中,請自某始。若已厭元德,有天命者宜歸之,無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 機,驗於三月。”太祖嘉其能達己意,命典文牘,授元帥府都事。取太平,命爲知府,諭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困於兵,當令得所。”常以簡易爲治,興 學恤民。官廩有谷數千石,請給民乏種者,秋稔輸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親愛之,召入爲侍儀。

洪武元年,擢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帝銳意稽古禮文。羣臣集議,間有異同。常能參合衆言,委曲當上意。尋以病免歸。歲餘,手詔徵詣闕,仍故官。帝宴閒,輒命儒臣列坐,賦詩爲樂。常每先成,語多率。帝笑曰:”老範詩質樸,殊似其爲人也。”遷起居注。常有足疾,數在告,賜以安車。尋乞歸,帝賦詩四章送 之。賜宅於太平。子祖,歷官雲南左參政,有修潔稱。

(選自《明史·範常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軍滁,杖策謁軍門 杖:拄杖

B.諸將克和州,兵不戢 戢:約束,收斂

C.帝銳意稽古禮文 稽:考證,稽查

D.尋以病免歸 尋:尋找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明範常名儒謀略的一組是()(3分)

①太祖夙知其名②常言於太祖曰……

③命常爲文,禱於上帝④常以簡易爲治,興學恤民

⑤常能參合衆言,委曲當上意⑥常每先成,語多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朱元璋早就知道範常的名聲,所以當範常來拜見太祖時,太祖就留他在幕下任職;太祖有疑難問題時總是向範常詢問,範常全都以實情回答。

B.太祖因爲四方割據,戰爭不斷,民不聊生,就命令範常寫文章向天帝禱告;太祖非常滿意他寫的文辭,說他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就給範常任命了官職。

C.範常任太平知府時,遵循簡單易行的.治政準則,大力興建學校,廣泛撫卹百姓,他竟然把官糧發給農民做種子,使公虧私富,但百姓非常愛戴他。

D.太祖閒暇的時候,常常讓儒臣們坐下賦詩取樂,範常每次都最先寫完,而且言語很是直率,皇帝讚揚他說:”老範的詩很質樸,非常像他的爲人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得一城而使人肝腦塗地,何以成大事?(4分)

(2)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困於兵,當令得所。(6分)

參考答案

4.D

5.C

6.C

7.(1)得到一個城就使百姓肝腦塗地,怎麼能夠成就大事?

(2)太平是我的股肱一樣的要郡,那裏民衆多次受困於兵災,應當使他們安得其所。

參考譯文

範常,字子權,滁州人。太祖駐軍滁州,杖策謁見軍門。太祖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和他說話,又情投意合,於是把他留在幕下,有疑問就詢問他,範常如實回答。諸將攻克和州,士兵四出搶掠。範常對太祖說“:得到一座城就使百姓肝腦塗地,這樣又怎麼能成就大事呢?”太祖於是責罵了諸將,搜查軍中所掠奪的婦女,把她們送回家,百姓十分高興。

太祖因四方割據,戰爭無安寧之日,命令範常撰文,禱告上天。其辭曰:“今天下紛爭,生民塗炭,沒有歸屬,物類滅絕。如果元朝的國運還沒終結,則羣雄就應當早日歸附它的統治,我也屬羣雄的範圍,請求從我開始。若上天已厭倦元朝,有天命者應歸從,不要使百姓長久陷入困苦中。存亡之機,在三月靈驗。”太祖讚賞他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命他掌管文牘,授予元帥府都事。佔領太平,任命他爲知府,叮囑他說“:太平是我股肱之郡,百姓歷來困於兵亂,應當使他們有所得。”範常以簡易爲治,興修學校,體恤百姓。官倉積累穀子數千石,請求發放給百姓種植,秋收後還回,公私都富足。居留三年,得百姓喜愛,召入爲侍儀。

洪武元年(1368),提升爲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太祖銳意考證古代禮儀制度。羣臣集議,有時有異議,範常能參合衆言,從中得出最好的解釋。不久,因病回家。一年多後,太祖手詔徵他入朝,仍任原職。太祖在宴會間,命儒臣作詩賦爲樂。範常常常最先作成,語言簡練。太祖笑着說:“老範的詩很質樸,就像他的爲人一樣。”晉升爲起居注。範常的腳有毛病,多次要求回家鄉,賜給安車。不久請求還鄉,太祖賦詩四章送給他,賜官邸於太平。兒子範祖,歷任雲南左參政,有修潔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