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說明結構的說課稿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中關村中學   朱玉婷

一、 說教材

1. 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程標準中關於“語文教育特點”的這段闡述充分說明:在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如何端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步自主建構對語言文化的審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學習主體的變化直接決定了學習方式和教育價值的取向。即:課堂是師生互動,平分秋色的平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在師生的智慧撞擊中通過對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其掌握學習方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積極倡導學生採取主動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教師用強化形成性評價來激勵學生的探究,特別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探究。課堂應該摒棄教師一言堂的講授形式,變教師的理解、感悟爲學生的自覺意識;語文課堂應成爲學生審美情趣自然生髮昇華的和諧天地。

2. 教材分析

本課爲蘇教版八上第五單元,本單元主題爲“人與環境”,這個主題延伸了四單元

的“江山多嬌”。而本文作爲單元的 第一篇課文,我把它作爲定篇之作。因爲從內容上說,《蘇州園林》能讓學生了解人們追求自然之趣的情懷,緊承第四單元;從文體來看,這是篇說明文,而第六單元都是說明文,爲第六單元的學習做了鋪墊;從結構上看,本文是典型的總分總的結構,後面將要學的《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轉基因花》也都是這種結構,所以,認知說明結構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本單元主題是“人與環境”,所選課文爲我們打開了一扇深入認識“人與自然”的窗戶:瞭解人們追求自然之趣的情懷(《蘇州園林》),審視人與自然的現狀(《都市精靈》),反省人類對自然的戕害行爲(《幽徑悲劇》),提出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呼告(《明天不封陽臺》),目的是讓我們作出明智的抉擇--善待自然,優化自然環境。因此,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感受課文處處體現出來的自然之趣、和諧之美,是第二個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情

 知識水平:

1、本單元的主題、本文的內容 ,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學生現有的審美體驗和認知水平,比較容易把握課文中心思想。

2、初一學習過一些說明文,掌握了一些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及其作用。

能力水平:

1、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這兩個班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以及解題設疑的思路,已經能完成初步的導學案了。並且也形成了合作學習的氛圍,以及對問題探究的意識。

2、前一單元剛剛進行過“我是導遊”的口語交際,所以,本課設置的“我來導遊”活動能夠很好地開展起來。

劣勢:

1、學生學習語文有一定的積極性,學習語文的態度也比較好,但要與理科搶學習時間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2、我教的是藝術班,學生感性認識、形象思維比較強,但是邏輯性較弱,所以要在教學中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3、學生不喜歡說明文,覺得很單調、枯燥。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感受課文處處體現出來的自然之趣、和諧之美。

2.認知本文說明順序、結構特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案導讀、情境導遊、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圈點批註法、篩選概括法理清說明內容,認知說明結構及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瞭解蘇州園林的文化特色,體會人們追求自然之趣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夠理清作者思路,瞭解說明順序及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說明順序、文章結構,提取關鍵信息綜合闡述重點段落是如何說明蘇州園林的自然之趣的。

四、說教法

1、提問式教學法--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多種感官,增強教學效果;

3、引導探究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信息交流量更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4、導遊激趣法--延伸上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使知識、能力鞏固發展,

激發學習熱情。

五、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在預習階段,學生自己整理蘇州園林的照片和圖片,製作手抄報、壁報。在課堂導入時,設計導遊詞並解說,讓大家更形象、直觀、立體地透視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得到美的享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以及解題設疑的思路,已經能完成初步的導學案了。並且也形成了合作學習的氛圍,以及對問題探究的意識。

所以,自主學習法、學案導讀法、導遊激趣法、圈點批註法、合作探究法還是學生學習本課的主要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設計總思路:

              是什麼:總分總

                           

                          爲中心服務

結構          爲什麼:    符合事物認知規律

                            

                           閱讀

              怎樣用:     寫作

(一)預習、導學

1.去過蘇州的同學用自己的照片配上解說文字,沒去過的通過網絡查找相關圖片和資料,製作手抄報,並在教室內設計成壁報。

【設計意圖】 《課標》“自然風光… … 風俗民情… … 等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增強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觸摸傳統文化底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實踐、全面地開展研究性學習

2、.圈點出文中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並勾畫出文中的優美的語句進行積累。

【設計意圖】 掃清文字障礙,正音正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積累。

3、抓住題目,設疑導讀    ○1寫什麼?   (概括內容)

○2爲什麼寫?(體會作者情感)

○3怎樣寫的? (結構、寫法、語言)

【設計意圖】授學生以漁,導學生以法,開其源,活其流。實現了“先學後教”的教育思想,促進學生走進文本,也是促進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圖片和音樂,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蘇州園林

設計意圖:“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明白。”學生在學習的 過程中調動的感官越多,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同時,鞏固了上一單元的口語交際,還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有利於其提高審美能力。

(三)朗讀課文,標題釋疑

1、針對學生的導遊,引出問題“葉老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的?”

利用導學案引入:○1、寫了什麼?

                ○2、爲什麼寫?

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1、寫什麼?只答說明對象“蘇州園林”

○2、爲什麼寫?格式化地“喜歡、讚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中心是說明對象特徵,並引導學生表述要做到“言之有物”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突破教學重點。

解決策略:1、給出文章原題目《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抓住“諸”字釋疑,並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詞語“共同”“總是”,概括出蘇州園林總特徵“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要有文本意識,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

2、適時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眷”情。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併產生共鳴

3、蘇州園林與“圖畫”有什麼聯繫?

內容上:都以山水爲靈魂

意境上:都是自然、和諧、閒適的。

【設計意圖】把握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內涵,爲後面難點的突破做個鋪墊

(四)篩選概括,把握特徵

1、作者怎樣寫出蘇州園林“圖畫”這一特徵的?

學生再讀課文,畫出與“圖畫”有關的句子

2、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方面具體說明這一特徵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圈點批註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結合具體內容認知“總分總”的說明結構。

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學生可能歸納不出來概括的方面,要指導他們把握語言標誌,認清說明對象。

2、歸納時,可能與課文內容安排順序不一致,可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順序,並注意與第二段內容的相呼應。

(五)理清思路,認知結構

“遊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這個“另外一點”能否和前面內容調換順序?四個“講究”能否調換順序?

【設計意圖】“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理清思路,既要綜觀全文,看清總體思路;又要細讀片段,看清局部思路。理解說明文“言之有序”特點,以及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結構。

 

(六)深入探究,突破難點:

文章怎樣表現出“自然之趣,和諧之美”的?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信息的獲得,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七)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作者爲什麼用這樣的結構、這樣的順序來寫?

在課堂上留足時間給學生討論、探究,還要有一個交流的平臺,採取四人小組交流的方式,把探究的內容補充得更完善,最後就是學生代表的發言。

明確:爲主題服務,突出說明對象特徵;遵循客觀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結構要爲主題服務的作用。培養學生在閱讀作品後能有自己的閱讀體驗,並提高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儘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對話,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真正達到交流的目的。

(八)聯讀鞏固:《天壇之美》

卡萊爾說過:“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

語文課標要求課外“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並開闊學生的視野,引領他們進一步探求傳統建築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自我解讀文本的能力,進一步瞭解“總分總”結構的特點及作用。

(九)讀寫結合,遷移練習:口頭仿寫第2段的兩句話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進行語文創新性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十)作業:將課上的仿寫擴展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用總分總的結構突出說明對象特徵。

【設計意圖】 在設計作業時,注重作業的價值,將作業的功能定位在補充鞏固與能力遷移兩個方面上;重視讀文,關注動筆。

七、說板書設計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