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秋露白如玉翻譯賞析

《古 風 ·秋露白如玉》是唐代偉大 詩 人 李白 創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 此詩通過一連串的聯想表達了 人生 苦短應及時行樂的思想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風秋露白如玉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風·秋露白如玉》作者爲唐朝詩人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

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

人生鳥過目,胡乃自結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

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

【前言】

《古風·秋露白如玉》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此詩通過一連串的聯想表達了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的思想。

【註釋】

⑴庭綠:庭中之草木。

⑵結束:拘束、約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樑丘舉皆從而泣。晏子獨笑於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遊,悲。孔與舉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將常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處之,跌去之,至於君也。而獨爲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所以獨竊笑也。”

⑷得隴望蜀:語出《後漢書·岑彭列傳》:(光武帝)敕彭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擊蜀虜,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復望蜀。

⑸“人心”二句:謂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間的經歷。

【翻譯】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裏的花草團團凝結,玉雖然美,而花草則不再生氣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傷悲,歲月真是無情啊,何嘗停下過匆匆的腳步?人生苦短,如飛鳥過目、白駒過隙,一瞬間就是百年啊,何必太爲難自己?齊景公多麼愚蠢:登牛山見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賞,卻嚎啕大哭,感嘆人無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隴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百年三萬六千日,聰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時間,享受快樂。

【賞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詩爲一連串的聯想:由秋露下,聯想到歲早寒;由歲早寒,聯想到歲月促;由歲月促,聯想到應瀟灑對待人生——夜夜秉燭,及時行樂。中夾牛山悲泣,以明愚者無曠達之胸懷,使詩的脈絡走處還留,直流中有迴旋。

這首詩也表現了李白的矛盾之處,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歲月,應當及時行樂;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長生不老。另外,這首詩或許還有諷刺唐玄宗過分修道行爲的含義。

《古風·秋露白如玉》(古風其二十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爲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也是我國詩歌史上乃至世界詩歌史上少見的天才。他留下的千餘首詩歌和六十餘篇文章,在文學史上閃耀着奪目的光輝,1200 多年來震撼着廣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爲人間少有的“謫仙詩人”,無與倫比的“一代詩豪”!

李白的詩,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而且爲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他繼承、發展了屈原、莊周以來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並融會前人的許多藝術手法,把古代詩歌藝術和散文藝術推向新的高峯,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時行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