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春聯大全

引導語:對於對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亦要貼春聯,那麼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民間春聯大全,歡迎閱讀!

一曲迎春調 梅在百花先

乾坤錦繡春 三杯祝福歌

萬里春光暖 日月一時新

寒風隨歲去 九州萬里春

春來千枝秀 財源通四海

國安民有福 冬去萬木蘇

長空盈瑞氣 勤是搖錢樹

輕煙芳草地 大地遍春光

風和千樹茂 柳枝揉雨綠

杏蕊鬧春紅 天清日月明

碧水流新韻 花隨春意發

九州開泰運 青山籠彩霞

芳草連天碧 柳眼凝眉綠

乙頌初陽歲 春花遍地紅

九州花似錦 春花含笑意

爆竹播歡聲 無地不春風

山河舒錦繡 池塘喜夜雨

天寒梅骨傲 桃李競芳菲

庭院醉春風 風暖草心香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春暖風和日麗 第豐物阜民歡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年豐人壽福滿 鳥語花香春濃

笑盈盈辭舊歲 喜滋滋迎新春

嬌梅傲雪爛漫 嫩柳迎春多姿

共慶春回大地 同歌喜到人間

香梅含苞怒放 今朝喜氣盈門

冬去山青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

春草滿庭吐秀 百花遍地飄香

冬去山明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

去歲曾究千里目 今年更上一層樓

鯤鵬展翅乾坤大 桃李爭春天地寬

國正華年花爛熳 人逢盛世壽增添

一枝紅杏沾春雨 兩貼春聯噴墨香

歲歲年豐添美滿 家家幸福慶團圓

賀歲紅聯增喜氣 迎春白李報春和

九州瑞氣迎春到 四海祥雲降福來

四面青山披錦繡 三江綠水涌春波

且把桃符紀盛世 常將竹葉報平安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南西北財

綠滿川原山滴翠 春回大地路飄香

風和日麗春常駐 人壽年豐福永存

一窗明月一窗竹 滿室圖書滿室馨

種樹栽茶山聚寶 放魚養蟹水藏金

萬年枝上春常在 五色雲中月正明

大地春回添錦繡 江山雪後更妖嬈

翠柏蒼松兆福壽 金樽檀板慶新春

和風吹綠江南柳 春雨催開塞北花

處處管絃歌盛世 家家詩酒賀新年

鵲鬧枝頭傳喜訊 梅開窗外報新春

和風舞動門前柳 喜雨催開苑裏花

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五嶽紅梅開盛世 九州瑞雪兆豐年

附加閱讀:春聯的發展

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但滿人入關久遠,深受漢文化影響,此風俗在民國後漸漸消失。

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副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爲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爲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爲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這不僅自己揮毫書寫,而且還常常鼓勵臣子書寫。

朱元璋大力提倡貼對聯。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穿便裝出巡,挨家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爲一時的社會風尚。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楹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

春聯在當時已成爲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批、春條、鬥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爲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而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爲流傳。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即今春聯)的盛況。同時,隨着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非常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而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然後爲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