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民俗作文彙總五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民俗作文彙總五篇

民俗作文 篇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竈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說來聽聽吧!

民俗作文 篇2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頭等大節日。中華民族這個具有傳統色彩的民族,過着頭等大日子的傳統習俗可是規規矩矩的、一點也不能少。

貼春聯。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春聯上寫着對新一年的祝福。春聯分爲上聯、下聯和橫批,門中還有一個福字。我們通常會將福字貼倒,意爲福到了。這看似簡單的習俗。

放鞭炮。我們會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就會出來傷害人畜。比較聰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個妙計:在院中擺放“年”愛吃的東西,當“年”來時,大家就放鞭炮、敲鑼鼓,是“年”落荒而逃。從此,放鞭炮的習俗也就保存了下來。

壓歲錢。這個習俗是小孩們的最愛,這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的祝願。吃團圓飯。我最愛的還有團圓飯,生在北方長在北方的我最愛吃餃子,而在北方的團圓飯中餃子又必不可少。餃子可以包很多餡,樣子也各異,是最具傳統色彩的家常便飯了。

包餃子是一門學問,別看家中長輩手十分靈巧,包餃子迅速而美觀。其實,餃子的厚薄、餃子餡的多少、煮餃子的時間……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也許少了或沒有做好哪個環節,餃子就沒有那麼美味了。

餃子成爲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

一、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二、餃子有餡,便有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去,以寄託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餃子這一節日佳餚在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已成爲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想過春節不只是吃餃子之美味,更是享受傳統節日的風俗帶來的歡樂。

民俗作文 篇3

我在介紹傣族民居之前,我來說一下我們的民居。現代的房子連傳統的都沒有,都是什麼高樓大廈,連一 點特色都沒有。有一些古老房子都被那些開發商給建成高樓大廈。有一些可惡的開發商爲了錢,竟然不管別人 的死活,強行霸佔。

傣族在氣候變化較大,平壩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地區,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土掌 房系土木結構,一般爲兩層,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土牆有兩層,厚達三尺,對防 熱保涼防寒保暖起到了獨特的功效。土木夯實的平面屋頂厚達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頂上納涼,秋收時又可在 頂上翻曬穀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間。

佛寺建築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區建築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爲主。由大殿、僧舍和 鼓房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經樓、一座佛塔。主殿外觀一般是單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頂,或懸山 式頂、多角或亞字形重檐歇山式頂。

民俗作文 篇4

漢族以糧食作物爲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爲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

米食和麪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爲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麪食爲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穀類、薯類作物作爲雜糧也都成爲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麪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爲主,大米制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麪、餈飯、湯圓、糉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麪食爲主,饅頭、包子、麪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爲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麪、西北、華北抻面、四川擔擔麪、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菜餚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衆多不同類型,是因爲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爲“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餚類型的重要因素。

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爲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餚類型,最後發展成爲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匯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八大菜系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由於氣候、物產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飲食原料、烹飪方法、口味愛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形成的。每個菜系都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餚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滿、蒙、回、漢等民族菜餚發展起來的菜系。一個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幾個分支,如粵菜就有廣州、潮州、東江等地方菜。中國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說、八大菜系說,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說。其中公認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魯菜、粵菜和蘇菜,其他比較著名的還有京菜、滬菜、閩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簡稱,以成都風味爲正宗,還包括重慶、樂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選料講究,操作精細,品種繁多,風味獨特,雞、鴨、肉類多,魚類較少。素以豆瓣醬、糟辣椒、花椒、紅油、蒜泥、陳皮、香醋爲主要調味品。口味的基本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具有濃厚的四川鄉土氣息。主要調味方法有乾燒、乾煸、魚香、酸辣、椒麻、怪味、紅油等。傳統名菜有樟茶鴨子、香酥雞、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怪味雞、乾燒魚翅、乾煸鱔魚、魚香肉絲、回鍋肉等。

“魯”是山東菜系的簡稱,主要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發展而成。其特點是選料考究,刀工精細,調味適中,工於火候。烹調技法以爆、炒、燒、炸、熘、燜、扒等見長。調味中多鹹、鮮、酸、辣、五香、醬香、蔥香、蒜香等味。色澤上講究明汁亮芡,擅長用糖色調色,故菜餚色彩鮮豔,多呈金黃色或棗紅色。傳統名菜有九轉大腸、湯爆雙脆、德州扒雞、奶湯魚肚等。

“粵菜”是廣東菜系的簡稱,由廣州、潮州、東江等地方菜發展而成。其基本特點是選料精細,原料和調味品種類繁多。動物性原料除雞鴨魚蝦外,還擅長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動物。烹調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餚之特長,擅長煎、炸、炒、焗、燉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稱。傳統名菜:烤乳豬、鹽焗雞、脆皮雞、蠔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燴三蛇等。

“蘇菜”是江蘇菜系的簡稱,是由揚州、南京、蘇州等地的地方菜發展形成的。其特點是選料嚴謹,做工精細,配色協調,造型美觀逼真。以烹製河鮮、湖蟹、菜蔬見長。烹調方法擅長燉、燜、蒸、燒、炒等,着重用湯,講究原汁原味。風味特點是清鮮、滑嫩、爽脆,肥而不膩,淡而不薄。傳統名菜有蟹粉獅子頭、松鼠桂魚、荷包鯽魚、拆燴鰱魚頭、脆鱔、鳳雞、煮乾絲等。

民俗作文 篇5

二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繞過幾個坐在衚衕裏咿呀學語的小孩,我懷着一種緊張卻又愉悅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腳步。

這是一棟小平房,不過兩層高,屋頂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齊齊的斜放着典型的江南人家。推開門,陌生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在廚房幫外婆打下手的媽媽迎聲爲我介紹七大姑八大婆,囑咐我要好好陪他們聊天談心。

這時,正在後院玩的表妹喚我一起去掃地,美曰是什麼除舊佈新,其實就是一羣小屁孩拿着掃帚漫天飛舞。我饒有興趣的看着他們羣魔亂舞。

他們一舞起來就忘情了,瘋狂了,沒命了!五六個小蘿蔔頭使勁揮動着比自己高兩個頭的掃帚。不協調的抖動,是瘋狂的舞姿;口中的唸唸有詞,是降魔用的咒語;紅彤彤的小臉蛋兒,則是新年新氣象的象徵。

瘋夠了,鬧夠了,小蘿蔔頭們在我帶領下服服帖帖的進了屋,當初放在角落的圓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間,幾盤放在紅色高腳碗的冷菜靜靜的望着我們。媽媽!我要吃鴨舌!小表弟一下子竄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溫柔的姨媽對錶弟眨眨眼,表弟的臉瞬間燒了起來:對對,外公要先坐的,我纔不當長鬍子外公呢!一屋子其樂融融的笑聲彷彿能掀動屋頂,這,就是家吧,我悄悄對自己說。

年糕是年夜飯的打頭陣,由外婆親自下廚,長長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細細一條,與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灑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蓋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着胡椒粉的潑辣,讓人食慾大增。

忽然窗外一聲爆竹劃破天際,小表弟邊啃鴨舌邊含糊的揹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鬍子外公疼愛的捏捏小表弟的臉,又夾了一筷子鴨舌放入他的碗中。電視中春節聯歡的節目與爆竹的燃放聲以及親人們四處洋溢融爲一體,熱鬧中確實有那麼幾分嘈雜,但那聲音似乎讓人討厭不起來,似乎更有一種沉澱千年後心靜如水的安全感。

隨着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翻頁,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做一些羣魔亂舞,而我們也會老到坐在房間與年輕一輩談天論地,但過年給我們,給中國人帶來的心悸與感動,是永遠藏在心底,永遠也忘記不掉的。

彷彿我的耳邊又傳來那幾個孩子的學語聲: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過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