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教育與課程改革作文範本

教育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話題。它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並不陌生,每天都對學生進行着各種教育,從狹義去理解專指學校教育;從廣義上去理解,它除了指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淺談傳統教育與課程改革作文範本

課程改革,要與時俱進,就需要我們教師學習、學習、再學習,打破傳統教育的舊思想,更新教育新理念,大膽創新,勇敢開拓,才能澆灌出更完美、更鮮豔的花朵。

一、轉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就是一切,就是權威,學生的一切都必須服從教師的安排,教師也從不考慮學生的情況及個體的差異,說一不二,利用自己的威信來使學生服從,學生敢怒不敢言。在授課方式上,通常採用的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內容過多過雜,沒有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互動,所以學生總是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導致很多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甚至逃避學習。

新的課程改革指引着我們教育的方向。我們一線的教師雖然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但是應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這一地位顯現出來。教師要從真正意義上去改變自己的觀念,把教師以前的權威和架子放下來,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教師只不過是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參與者,在學生主動學習中爲學生服務,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從被動的“填鴨式”變爲主動的探究者,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能有如此大的變化,還得歸功於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轉變。教師把具有權威的自己變成了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把“一言堂”變成了參與學生討論的課堂;把“填鴨式”的教學變成了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的教學模式。

二、評價激勵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生硬,主要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學習成績,作出一定的評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是由教師進行口頭評價。在我剛工作的幾年中,也是這樣簡單的評價。後來通過參加一些培訓活動以及對一些教育類的刊物的學習,才發現之前對學生的評價是多麼的不準確、不全面。現在,在我的課堂中從評價方式來看,不僅有我對某個學生或某個小組的評價,還有同學對同學的評價、同學對小組的評價、小組對小組的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等評價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或別人的優點,相互學習,指出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評價內容上看,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爲評價單位,如:在這節課中哪個小組最積極,哪個小組紀律最好,哪個小組最團結……並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他們的情感和行爲都在潛移默化中相互影響、相互發展。另外,我們在評價中多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少用簡單、生硬、打擊、挖苦,甚至帶有人身攻擊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例如:低年級一個學生在計算“15+8=?”時,生答“22”。我說:“你離成功只差一步”。如果我們用過激的語言去評價這個學生,他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獲得了成功和喜悅。我們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思緒發展的過程。正確的評價,是學生學習旅途中的加油站。

三、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改革在內容,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比傳統教育課程有了更大的突破,這是新課程的亮點,體現出課程資源在不斷地改革、不斷地創新,這就給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我們不能爲教書而照本宣科地教書,而要把教材中知識點的外延、內涵相結合,把書用“活”了。

這幾年來我校堅持走“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請來了很多有名的專家給我們教師進行培訓、交流,同時讓我們走到一些有名的學校進行訪學、探究。校內也經常組織一些課程研究活動,學習教育刊物相關的文章,讓我們對教材進行重新審視,作一些微調,進行適當的整合或取捨,從學生生活中提取教學實例,讓學生感到這些知識都是源於生活。所以如何通過整合身邊的資源,讓學生在熟悉的實例中找到“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方式,對教學實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提升自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接受新課程的挑戰,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