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聲樂課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百色學院作爲地處偏遠山區的地方高校,近年來爲了適應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在聲樂科目教學中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創新教學理念,以培養出更多在新時代背景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將以百色學院聲樂教學爲例,分別從教學現狀、觀念、模式及內容等幾個方面淺談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聲樂課教學改革。

淺談高校聲樂課教學改革論文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

一、聲樂教學現狀

聲樂課是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聲樂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發聲方法,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能夠精準闡釋歌曲的美,從而爲其未來的歌唱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百色學院,每年大一開學第一週,聲樂教研室都會進行一次新生水平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制定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案。聲樂學習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每個學生每週一個學時,形式上對大一、大二實行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方式。在各個年級段期末結業考試時,學生也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大部分學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在大四階段從很多學生的就業實習單位反饋來看,學生們很難與實習單位的要求相適應。出現以上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聲樂教學缺乏對社會發展的關注,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比較單一,爲了適應這種就業的變化,聲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聲樂教學觀念的改革

(一)新型的辦學定位。學校的辦學定位就是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大量的學術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從事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在這種背景下,必須明確一個原則來培養人才。百色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畢業之後去了廣西當地中小學從事教師工作,也就是說聲樂教學要從以前的聲樂表演型向師資型人才傾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聲樂的學習不僅要學會如何唱歌,而且還要學會教別人如何唱歌,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舞臺實踐能力,還要具備說課、做示範的能力。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培養的`音樂表演學生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在辦學思想和辦學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學生學有所長,學即能用,培養以爲社會音樂文化服務爲宗旨,集理論、表演、教學、演唱於一身的應用型人才。

(二)教學角色的轉換。以往的聲樂教學和別的其他科目教學過程一樣,教師和學生是傳授知識和被傳授知識的關係,教學的中心是教師,學生唯師是從,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還有的教師十幾年不換教材,聲樂教學曲目和時代脫節,使學生學習的曲目難以滿足社會需要,教學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教師必須制定新的教學方案,不斷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去經歷、去探究、去比較、去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以協助者的身份只在關鍵性步驟上略加指引,鼓勵學生增強自我意識和創新意識,正確面對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適應自己的學習方式,使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三、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小組課與個別課的改革。個別課就是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因材施教,教師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方案,非常具有針對性,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歌唱天賦,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這也是我國聲樂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延續過來的教學模式,幾乎存在於所有音樂院校。隨着教學的深入,小組課也有它的弊端,特別是在知識的信息量上了解偏少,無法使學生系統性、完整性地瞭解聲樂教學規律。另外一方面一對一的教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並不適用,無法使他們對所學知識及時消化,還會加劇他們的疲勞,這時就需要小組課的加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們在談論比較中逐漸掌握聲樂學習技巧,提高聲樂表演技能,然後教師逐步對他們進行一對一指導。

(二)分年級教學模式安排。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聲樂教研室將教師四個學年教學計劃進行了重新規劃,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方面。一年級新生主要是聲樂基本技能的訓練,每個月三次“一對一”的個別課,教師主要講解呼吸、發聲、咬字吐字及共鳴等方面的知識;一次小組觀摩課,讓學生們彼此評價,分辨正確的發聲、呼吸方式。二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情感處理,主要是以個別課和小組課交叉結合爲主,教師結合音樂作品本身進行詳盡講解,同時進行啓發式引導。三年級以聲樂實踐訓練爲主,模式上主要以小組課、集體課、合班課爲主,同時帶領學生到聲樂實踐基地進行實地演出訓練,培養學生舞臺表演綜合能力。四年級是實習訓練階段,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鍼對性的指導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和水平,帶領學生深入學習基地,爲學生赴社會實習保駕護航。

(三)啓發式教學的反饋。啓發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啓發學生的思維爲核心,以問題設置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多開一些小組課、集體課、合班課,教師以講座式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設置一定量具有引導性、啓發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在課下自己解決,在下次回課的時候教師就不同學生所回答之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點評,鼓勵學生多思考、勤實踐,自我創造、更新,從自身出發去學習和掌握聲樂技能,在相互瞭解中提高學習進度。這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獨自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近一步的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演唱水平和舞臺實踐能力。

四、聲樂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聲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以教師的口傳心授、模仿、範唱爲主,專業課的學習只讓學生在演唱技能上得到了提高,關於聲樂基礎理論方面的知識就相形見絀了。所以在學生大一、大二兩學年,學校就將學生的主專業課改叫聲樂基礎,這個基礎除了小組課、個別課之外還涉及聲樂演唱發聲的原理與方法、歌曲藝術風格處理、嗓音保護、鋼琴伴奏與演唱聲部的配合等相關理論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對聲樂專業術語進行掌握,瞭解演唱審美,明確聲樂演唱基本方向,爲學生以後從事聲樂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突出地方特色。衆所周知,廣西是山歌的海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佈置適量的山歌讓學生學習是必要的,引導學生髮現壯族山歌的藝術美,定期帶領學生到民間採風,向當地的歌王、山歌傳承人請教,設置相關教學環節帶領學生去戶外舉行山歌對唱,或者是晚會、歌圩等。這種不拘泥於課堂的交叉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聲樂教學內容,而且還使學生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能。

(三)歌唱語音的訓練。歌唱語音在聲樂教學中佔據重要位置,是聲樂教學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一般來說,歌唱語音訓練在聲樂教學中分爲嗓音歌唱發聲訓練和聲樂作品訓練兩個部分,在百色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臺詞正音這門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歌唱語音訓練的任務。爲了集中解決學生在歌唱語音知識和語音發聲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學校必須開設包含歌唱語言學、歌唱語音學、普通話語音、意大利語音等專門的歌唱語音訓練課程。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爲了應對一些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歌曲的唱歌要求,還可以開設這些不同語言的訓練課程,這是因爲學生不可能只學習一種語言的歌曲,世界上有幾百個國家,語言種類更是成百上千種。所以唱未經改編的歌曲是最能領會作曲者的創作內涵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者對歌曲風格的把握,進而完美詮釋歌曲內涵。通過語音課程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語言學、語音學和歌唱語音發聲技巧,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控制語音發聲能力,改正不正確的發聲習慣,進而提高語音歌唱控制技術,最終達到吐字、咬字符合歌唱發聲要求,完美詮演繹唱語言內涵。

五、結語

聲樂教學作爲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跟社會的發展步伐,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增強學生業務能力,使其能夠使用今後的社會發展。作爲一名應用型本科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聲樂教學觀念、變通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內容,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引導學生深入聲樂作品的本體,挖掘與聲樂作品相聯繫的音樂知識,帶動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適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J].藝術百家,2016,(06).

[2]張春陽.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芻議[J].藝術研究,2008,(02).

[3]李首明.關於構建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J].中國音樂,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