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議論文:解剖自己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

優秀議論文:解剖自己

——魯迅

近日由於瑣事煩亂,讓自己的心始終難以靜下來。也許是接觸的人和事太多,尤其是在別人無辜對自己指手畫腳的時候,讓自己總有一種不愉快的心情。雖然如此,我不會與對方計較,只是在自省自身的不足。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處於塵世的喧囂中,太多的時候需要靜下來自省。

自省,貴在自覺。自省一詞中的這“自”字,非常重要。“自”,是自覺。獨處一室之際,自律自責,啓迪內心良知,反思自身優劣。我一直把這樣的時候當成是自我修行的一個過程。自省一詞,最早來自孔子。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一個人到了一個階段,自省是非常必要的。自省,是一種自責後的驚醒,是一種內省後的明白,是一種思考後的覺悟,是通過自我的意識來審查自己的行爲的過程。《論語》曰:“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句亙古不變的名言,它飽含着人生的智慧。

前幾天,好友說心情有些鬱悶,找我去喝咖啡,向我訴說他單位領導的自以爲是。他說:“我的領導經常給手下的員工開會,天天抱怨員工工作不認真,工作不負責,工作效率低。總之,把企業的所有不規範,不合理,不正確,都歸罪到員工身上,找出不成爲理由的理由對員工進行經濟處罰。經常對員工大呼小叫,甚至口出不遜,致使許多員工紛紛辭職,也有些員工不辭而別。他從來不考慮自己是否有不對的地方,總把錯誤推給別人,總指責別人。”我呷了一口咖啡說:“無論是什麼人,當他把手指向別人的時候,是一隻手指指向外面,其他四隻手指在指着自己。如果他的手指有殘疾,只有一隻手指指向別人的話,那麼,他的心跟他的手一樣畸形。”朋友笑道:“這個道理他是不明白的,而且永遠不會明白,因爲他是馬列主義尖朝外的人,是一個根本不不懂得自省的人,更是一個心裏見不到陽光的人。”

聽了朋友的講述,我對他的上司有了點皮毛上的瞭解。沒有實際接觸,我對他人的褒貶沒有發言權。但我知道,總指責別人且口出不遜的人,是沒有知識和沒有涵養的人,是不懂得解剖自己的人,更是不懂得自省的人。記得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看來朋友的位上司與魯迅所說的正好相反,他是‘時時在解剖別人,卻從不解剖自己。’於是,我對朋友說:“老話說的好,寧給好漢拉馬拽蹬,不給賴漢當祖宗。對於樣的頭兒,遠離也好……”說到這裏,只見朋友陷入了深思中。看到朋友沉思的樣子,我在想:在物慾橫飛的今天,人啊,真的需要有“三省吾身”的道德和修養。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己正性”,認爲自己的思想行爲是正確的。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所以,“已正性”,是可怕的。吾日三省吾身,能醒悟到自身的這種“己正性”。三省吾身,一省是言行,二省是作爲,三省是修養。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到天竺山賞景,見兩片玲瓏巧石不錯,便撿回家中品賞。後來閉門思過,認識到自己的過失,便提筆寫下了“三年爲刺史,飲水復食葉。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斤,無乃傷清白。”的自省詩句,被後人傳頌至今。今天的人,可能沒有人能做到這樣的自省了吧。白居易告訴我的是:自省是一種思想境界和覺悟的高度體現,也是人品人格自我提升至謙的表現。

自省,是讓人清空心中的慾念;是讓人清點心中的渴望;是讓人打點生活的行裝。人生一世,需要自己時時睜開心底的那雙自省法眼,讓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自省中迸現,讓人生的智慧常常在自省中悟出。俗語說的好:“閉門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前者是自身的一種反省,後者則是爲人處世的一條金科玉律。如今浮華的社會,喧囂的塵世,讓人的'心情也跟着浮躁起來。人們常常被利慾所誘惑,在錯誤中不能自拔。正因爲如此,生活在物慾橫流的今天的人們皆需自省,讓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自省中迸現,讓人生的智慧常常在自省中悟出。在這樣的感觸和感悟中,能讓自己於靜坐中感悟人生之道。

平淡的生活中凝聚着濃濃的詩意和禪意,尋到一份閒適的心境,又何嘗不是生命的必需?人,知書不可不虛,虛則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實,實則爲欲不入。人生一世,爲人處世,不需要八面玲瓏的圓滑,不需要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最需要的是自省的過程和精神。生活中的我,崇拜劉備三顧茅廬的虔誠,崇拜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更崇拜三省吾身的謙恭和謹慎。我自己提醒自己在每次的自省之後,能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風捲雲舒。足矣!

與朋友的小坐,讓我想到了今天社會的世道紛紜,熙熙攘攘。人,心爲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可怕!因而,人雖然不能“三省吾身”,卻也要忙裏偷閒,自省一番。時常來一次另類的思維按摩,自我鞭策,自我警醒,自我修行,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