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綱解剖學教學思路與建議論文

摘要:臨滄衛生學校已經在2015級各專業全面使用人衛第三版新教材和新大綱標準開展教學。面對新教材和新大綱的變化,特別是教學學時進一步壓縮與解剖學教學內容繁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任課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既保證學科完整性和教學質量,又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就需要將清晰的教學思路和明確的教學目標貫穿始終。針對中職解剖學課程新教材和新大綱的特點及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學思路進行初步探討,並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新大綱解剖學教學思路與建議論文

關鍵詞:解剖學;新大綱;教學思路

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中職衛校各專業學生入學後都要學習的醫學基礎課程,對學生能否產生濃厚的醫學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解剖學教學強調系統性和完整性,後續醫學課程的學習都將涉及人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因此教學中不應過多刪減內容。解剖學是典型的形態學學科,在完成好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保證一定的實踐教學任務和質量。針對新教材和新大綱的要求,結合我校教學資源和學生實際,本文着重探討了新形勢下解剖學的一些教學思路,並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旨在提高教學設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現介紹如下。

1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在新大綱規劃的教學計劃中,部分章節的規劃與我校實際不能有機融合。如運動系統章節理論教學規劃爲2學時、實踐教學規劃爲8學時,由於我校解剖實驗室資源遠不能滿足衆多班級的實踐教學需求,加之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自學能力低下、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等特點,本章節難以採用以實踐教學爲主導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通過教研組討論後決定仍以理論教學爲主導。新大綱的緒論只規劃了1學時的理論教學,教師在完成好章節教學內容的.同時,想要在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科特色等方面進行延伸,難免過於倉促。再如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感覺器官、內分泌系統等章節,如果分章節獨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由於實踐教學資源有限與教學班級衆多的矛盾,實驗室難以統一有序地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因此將部分章節整合後統一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較爲合理。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既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和應有的教學質量,又要充分結合學校資源和學生實際,並確保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爲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將顯微鏡使用也作爲單獨的實踐學習項目開展,不考慮與其他科目教學的重複性,既造成資源的浪費,又加重瞭解剖學學時少而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和負擔。

2新教材特點淺析

目前解剖學所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任暉、袁耀華主編的第三版中等職業衛生學校全國規劃教材[1]。與往年解剖學教材相比,爲了緩解教學學時縮減而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許多教學內容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精簡和壓縮,新教材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刪除了胚胎學概要內容。第二,各章節設置了“解剖應用”內容,加強了解剖學與臨牀的聯繫,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理念。第三,刪減了繁瑣的部分章節內容,體現了從“十二五”到“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立項教材的“基本、必需、夠用”的原則。如顱底的內面觀和外面觀,只要求做到指認部分結構名稱,刪減了過多的文字敘述;多數骨骼肌只交待了大體位置和功能;腦神經以表格形式概括性質、分佈及損傷表現;內臟運動神經僅以表格形式進行比較說明;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僅以流程圖的形式表示,強調了各級神經元的位置。但筆者認爲,部分章節內容仍未能充分堅持“基本、必需、夠用”的原則,教材內容仍顯繁多,如脈管系統、感覺器、生殖系統、脊神經等,需要任課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進一步精簡和提煉。

3教學思路探討

3.1進行分層教學,有效降低學習難度

在保證解剖學教學基本框架和教學內容不變的前提下,教與學的任務都十分繁重。針對目前中職學生基礎差和自學能力低下的特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進行了兩個層面的調整:一是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即需要識記的學習內容,如重要的名詞、與臨牀聯繫緊密的知識點、解剖學常考知識點等;二是實踐能力要求,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重在看圖,在實訓室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指認的一些結構名稱,該部分知識對於學生學習的要求可相應放低。通過兩年來的教學嘗試,課堂教與學的壓力和難度均有所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學習目標也更加明確,特別適用於教學任務繁重的運動系統和脈管系統等章節。解剖學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按此開展分層教學,但需要注意某些知識點既是理論掌握的重點,也是實踐學習的重點,需要教師着重進行講授。

3.2將一些解剖學內容放在生理學中進行補充和強化

解剖學與生理學關係密切,解剖學重在形態結構的學習,而生理學重在生理功能的學習,通常中職衛生學校兩門課程的教師爲同一教研組的任課教師。由於在第一學期開設的解剖學具有教學時間緊而教學任務重的特點,加之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適應從中學到中職學習特點的轉換,學生往往在第一學期醫學課程的學習中表現出接受能力低下的特點。因此,解剖學的一些教學內容應該放在第二學期開設的生理學課程中進行補充、加強和完善。如對肌組織的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都將講授骨骼肌的微細結構,若在第一學期開設的解剖學中設置過高的教學要求,將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將部分對於學生而言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放到第二學期開設的生理學中進行講授是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解剖學和生理學兩門課程重複性教學內容較多,雖然在學習要求方面有所側重,但許多解剖學內容完全可以放在生理學中進行補充和強化。如血細胞、血液循環、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胃液、胸膜腔、腎單位、感覺器官、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生殖等。如何加強兩門課程的縱橫聯繫,使其相輔相成,從而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併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是教研組及任課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提煉和反思的問題。

3.3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繫

目前我校解剖學教學資源仍無法滿足以實踐教學爲主導的教學模式,因此所開展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如運動系統骨骼肌的教學內容,理論教學應側重於重要骨骼肌的功能、形成的特殊結構以及臨牀聯繫,而骨骼肌的起止、位置和形態應在實踐教學中有所側重和完善。如體循環的動脈和靜脈,由於血管的走行、毗鄰、分支分佈、臨牀聯繫等內容繁多,倘若全部進行理論教學,學生很快就會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該部分內容的理論教學應側重於實用性和臨牀聯繫,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需要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對比、編制記憶口訣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如教學內容繁多的脊神經和腦神經,教學特點也是如此,需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從而保障教學質量和實現教學目標。

3.4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

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如某些前後聯繫緊密的教學內容,可以採取“先放一放”的原則,在後續相應章節的教學中進行補充和完善。如開學第一週要講授的四大基本組織、各組織的分佈特點及功能會涉及後期要陸續學習的器官和結構,教師可以先採取“勾勾書、放一放”的原則,待後期學習相關內容時再進行補充和強化。再如解剖學涉及許多臨牀疾病,檢查和操作,其他學科知識如酶、動作電位、激素、受體、神經遞質等,深入淺出地講授和解釋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針對解剖學教學內容繁多的特點,學生的課堂學習應遵循“多看、多聽、少寫”的原則,即多看教材圖例及教學用圖、多聽教師講解,不應設置大量要求學生書寫的內容。此外,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及製作的課件應儘量依據教材,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

4討論

4.1關於教考分離

我校近年來逐步開始用教考分離制度對教學進行量化測評,各項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也不斷完善。但就目前中職學校而言,想讓畏學、厭學和滯學多年的“雙差生”在短期的校內學習過程中迅速成長爲勤學好問的好學生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特別是第一學期學生正處於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的轉型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漫長的教育引導過程,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2關於解剖學與生理學

由於解剖學與生理學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聯繫緊密,若由同一名教師承擔相同班級的解剖學與生理學教學任務,那麼兩門課程相輔相成、補充加強的教學工作將會做得更好,學生也能更好更快地適應教師的教學特點和要求。

4.3關於有效開展解剖學實踐教學

實踐學習的多數內容已經由任課教師在課堂進行了講授,實踐教學應重在指導學生如何學、學什麼,通過實踐教學來加強和鞏固課堂所學。實驗課教師及任課教師不應在實踐教學中佔用學生過多時間再進行重複的理論講解,應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解答和指導工作,每次實踐課應安排相應時間進行檢查提問,以檢測學生的實踐學習情況。

4.4關於解剖學課件

目前我校解剖學課堂教學已經完全淘汰了以往的掛圖講授形式,多媒體課堂已經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課件和教學圖片開展教學活動已經成爲主要的教學形式。由於解剖學課堂教學涉及大量圖片、視頻,製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將會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現階段教學課件已成爲解剖學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需要收集大量高質量的教學用圖,製作精良的教學課件。

參考文獻:

[1]任暉,袁耀華.解剖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