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精選6篇)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1

扶貧慰問活動結束了,可是我的心卻一直難以平靜,連續幾天晚上久久難以入睡,眼前不斷的浮現出原來只有在電影電視裏才得一見的畫面:風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裏是黑乎乎的木頭屋頂;廚房裏是黑乎乎的鍋竈,邊上放着一個沒有了上半截的帶着高低不平的碴的缸,是用來裝水的;炕上攤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頭櫃子外,沒有見到任何傢俱和電器……整個屋子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黑乎乎的,很平民、很壓抑、也很艱辛。在這樣的小屋裏,牆角的最上方張貼着三、四幅毛主席的畫像,紙已經發黃變舊了,估計也是有年頭的了,也許這就是這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吧。這就是在活動中我見到的最貧困的一戶人家,家裏三口人,70多歲的老兩口帶着一個30多歲的沒有自理能力的傻兒子。見我們去了,老兩口眼裏滿含淚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淚、辛酸的淚、無奈的淚;老人的手好象老樹皮一樣,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溝,那是艱辛的勞作築成的。從老人的口裏得知,他的兒子由於小時候一次意外摔傷,大腦受損,因爲沒錢醫治,越來越重,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不只是傻,還要不斷的鬧騰,半夜經常起來鬧,把家裏的炕刨得都是坑。對於沒有生活來源的老兩口,傻兒子是最大的心病。老人說,他只能把苦水吞在肚子裏,出門在外時裝也要把笑容掛在臉上。窮點沒關係,精神上的折磨讓老人心力交瘁,無路可走。

看着飽經風霜的老人不斷用袖口擦眼淚,我心酸極了。沒想到還有這麼窮困的家庭,這麼令人辛酸的老人!七十多歲了,辛辛苦苦、認認真真的生活一輩子,把兒子養到三十還得繼續,卻沒有任何盼頭和出路,這需要多麼大的承受力。回來的路上,大家都在爲老人的生活擔憂和唏噓。我們的到來多少能爲老人送去一絲慰藉,但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就好了,就比如想辦法治好老人兒子的病。

回到單位,與其他組的同志們交流,也都見到如老人一樣的困境,大家都說“窮,真窮啊!”只是窮的原因不一樣。我盼望國家能夠儘快的建立起全民的醫療、養老保障,給這些新世紀仍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善良的窮苦百姓們一點點依靠和慰藉!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已所能,爲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盡一點力。哪怕是一個盛水的桶、一件禦寒的衣褲、一套半新的被褥,都會給那些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的人送去一絲溫暖。

這次活動是我參加過的最有意義、收穫最大、感觸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動。我深深的體會到,相比那些弱勢羣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體,整潔的樓房和風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工作。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爲社會多創造價值,儘自己全力爲需要的人盡一份愛心。我也希望今後這樣的活動能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大家攜起手來,就會幫助那些無助的善良的人們撥開雲霧,重現一片藍天。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2

20xx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黨和政府決心在20xx年讓全國人民全部脫貧。作爲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我對未來信心百倍,每天的工作充滿着激情。同時,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能爲羣衆做點事情,助力羣衆脫貧致富,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有覺得責任十分重大。

村官彭振正在與當地村民交流

成爲一名大學生村官以來,我就開始接觸扶貧工作,至今四個月了,在這四個月裏,有很多的觸動,當然不乏悲嘆。有的人因殘、因病或因學致貧,可他們沒有抱怨,一直在爲走出貧困而奮鬥。但是也有人勞動能力俱全,卻甘心處於貧困之中……

扶貧先扶志

在當今社會,每一個健康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能力養自己。當自己處於貧困時,首先要想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脫離貧困,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救助。可是現在有些身處貧困狀態的人,並沒有想着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勞動來努力脫離貧困,而是在等待:等待政府、社會的救助。當我走村入戶調研貧困戶時,很多人都在極力的展示,他們是如何如何貧困,欠了多少外債,或者家裏有多少病人。農民是樸實的,他們在用最簡單的方法,讓你相信他是貧困戶,希望得到政府或者任何一個源自他人的救助。對於因學、因殘、因病貧困,我認真的記錄,生怕因爲我的疏忽而漏掉他們對未來的希望。扶貧首先要扶志,那些健健康康,卻甘於貧困,甚至享受貧困,拿貧困戶身份洋洋自得的人,是可氣,更是可悲: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這是可氣;身處貧困,卻甘於貧困,徹頭徹尾的“乞丐”,丟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使他丟失了做人的尊嚴,是可悲。對於扶貧,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類似於這樣的“貧困戶”,應該予以剔除,甘願貧志,不可救,亦不必救。

扶貧不是給錢

在走訪過程中,很多人提到五保和低保,他們簡單的認爲,扶貧就是給他們納入低保或者五保,每個月給他們幾百元錢,而有幾百元的收入足以。古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不是簡單的給錢,更加應該是給與有脫貧意願的人創造財富的路子和幫組。貧困戶的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精準扶貧就要首先找到貧困的根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假如,缺技術的給錢,錢花光了,他還是會返貧。黨和政府舉全國之力扶貧,是爲了從根本上車底消滅貧困,讓老百姓都有致富的額能力,從而邁入小康的生活。誠然,貧困戶貧困的具體表現是缺錢,但是他們更缺少的是“對症下藥的方子”。簡單的給錢不僅不能達到扶貧的效果,甚至可能會被質疑社會公平。

貧困戶對脫貧方法不認同

在與貧困戶們交談中發現,我感到他們對脫貧的方法認同度不高。比如:土地流轉,這是一個相對實際又便捷的脫貧方法。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從承包商那裏獲得租金,而自己有時間去打工賺錢。可是很多的貧困戶不願意這樣做,當然可能這源於他們對土地的感情,在他們的骨子裏,認爲失去了土地,就像戰場上的士兵失去了武器。土地是他們的命,只有自己耕種時,才覺得安心,但事實上,拋除種子、農藥、肥料和最貴重的時間成本,分散種植往往都是虧本的買賣。然而,即使種地不能讓他們致富,他們也願意每年頂着驕陽烈日或者風霜雨雪,在田間地頭揮灑辛勤。此外,對地方政府根據市場變化和因地制宜提出的種養殖推薦方案不認同,這就與幹羣關係疏遠有關。個別村幹部,故意保持一種威嚴的狀態,不與羣衆交談,不與羣衆溝通。對於村裏的事情,不開村民代表大會,不向村民公開。這就拉遠了幹部與羣衆的距離,失去了羣衆的信任。帶領羣衆脫貧致富,是黨員幹部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認真調研,實事求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總之所急,發展集體經濟,摘掉貧困的帽子。

對於這幾個月的工作,有辛苦、有快樂、有感動、有崇敬。我佩服那些不甘於貧困的人,會永遠記得與他們熱情的交談的時光,記得揹着舊書包依然滿臉天真笑容孩子們,記得躺在病牀上的也期待美好明天的面孔……這會是我工作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堅定信心走下去的夢想。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3

舟曲縣因境內主要河流白龍江藏語音爲“舟曲”而得名,1955年始置舟曲縣,已有約60年建制史,然而舟曲縣這個西部小城開始被全國乃至世界關注卻始於2010年那場陣痛人心的泥石流災患。2014年4月10日,根據分公司扶貧工作的`要求,我有幸與分公司風險合規部高級經理石偉平、綜合管理部關民權同志、業務三部譚笑同志一行深入我分公司“聯村聯戶”行動幫扶點---舟曲縣八楞鄉轄區的西岔村、下半山村開展“雙聯”扶貧工作。

隨着汽車深入舟曲縣城,昔日的泥石流重災區建起了泥石流遺址紀念館和巨大的公墓碑,刪掉後面那句了,有點羅嗦4年前的災難場景彷彿眼前重現,夜色漸深,城南山腰上巨大的霓虹燈牌亮起---“希望之舟,大愛之曲”,彷彿也在宣示着小城人們災難後的淡定和堅韌。

利用晚飯時間,同八楞鄉政府領導向我們講述了西岔鄉、下半山鄉的具體情況,由於這兩個鄉深處半山腰,用水、交通、耕地條件都極差,年輕人大多選擇了外出打工,留在家裏的多爲老人小孩,自然條件差、勞動力短缺的惡性循環業造成了貧困的噁心加劇,甚至部分村民日常溫飽都成爲問題。鄉政府領導的介紹讓我們對該地區生活、生產狀況有了部分了解,第二天的親身體會更讓人感受深刻。

汽車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繞行,我們首先來到第一個扶貧點---西岔鄉,該鄉地處山坳背陰,居民日常生活嚴重光照不足,我們進入兩戶幫扶戶家裏,一戶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和一個20多歲的女孩,祖孫兩正在忙碌春耕事宜,家裏一層是露天的豬舍、羊舍及雜物堆放

處,整個家裏瀰漫一股糞便味道,二層是住房,由於煤炭價格較高,大多數家裏取暖只用樹枝,可想而知木頭的熱量根本達不到取暖效果;後面可以寫一下家裏是因何貧困一戶是一位老人獨自守家,兒子雖然在外打工,但身患胸膜炎,打工收入尚不能滿足醫療費用支出,孫子在縣城上高三,提起孫子,老人面露喜悅,因爲他的孫子是村上少的可憐的高中生之一。

經與當地村政府溝通,我分公司向當地16戶貧困家庭支持二頭豬苗,一頭用於年底改善生活,另一頭用於增加經濟收入,並支付1000元扶貧款交給相關負責人,專用於我分公司栽培的核桃樹苗的後期看護。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第二個扶貧點---下半山村。該村雖然光照條件好於西岔村,但用水極爲短缺,村民生活用水及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雨水囤積,自然環境極爲惡劣。當地村幹部向我們表達了用水不便的困難,希望我們能協助打井,水資源的充裕將切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種植能力,分公司也充分考慮當地羣衆願景和因地制宜實施扶貧計劃,將該村扶貧款項暫時留存,待會議討論決定。

經過實地走訪,我們一方面瞭解了往年的扶貧效益,一方面切實體會了當地生活狀況,我發現以下因素導致了當地的貧困狀況,一是自然條件惡劣,耕地不足、水資源短缺、農業基礎建設不足;二是先進勞動力不足,因病返窮、因老返窮,留守居民多爲老人或殘疾人,生活自理尚成困難,更難提脫貧致富;三是生產力落後,當地農耕及種植仍採用最原始的方式,農耕收穫水平較低。

二天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但收穫的體會卻是深切的:

一是爲身爲華融人感到切身的驕傲。華融作爲“有尊嚴、有價值、有內涵、有實力、有責任”的現代金融企業,亦主動肩負起加快當地經濟的發展、扶住落後地區的社會責任。分公司14.43萬元扶貧資金全部來自30餘名員工的主動捐款,且扶貧方案經過充分的現場調研和討論,連續幾年通過種植核桃林、贈送雞苗、贈送豬苗、春節送溫暖等活動拉近與當地羣衆距離,深入羣衆,我們也深刻感受到他們對華融樸實的感激。

二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地貧困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落後,分公司充分考慮現實情況,因地制宜實施扶貧方案,比起直接現金資助,分公司的扶貧方案更是從長遠考慮,解決居民可持續收入增長。

三是感激。在西岔鄉村遇見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女生,很大可能他的人生將走上與上一輩同樣的道路,面對我們也是躲閃的不敢直視的眼神,我很感激自己有幸在喜歡的崗位上工作。這段好像沒有用吧,通過別人的痛苦體會到自己的幸福,我覺得應該是寫看到女孩後你想到的是女孩的可悲和應該幫助她。

四是責任感。華融公司要多創利潤,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我要做好業務,不出風險,更切實的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4

堅持脫貧達標目標不動搖,在提質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強弱項。

一是更加註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當前,“扶志扶智”工作還很滯後,扶智還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訓層面,產業發展也較爲薄弱,必須抓緊補齊短板,切不可掉以輕心。

二是更加註重信息化。儘管全縣在全省率先啓動實施脫貧攻堅信息化建設,但現在反而滯後了,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有效措施迎頭趕上,確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註重羣衆工作。當前,羣衆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從思想層面看,有的幹部嫌棄羣衆、看不起羣衆,工作不盡心。從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幹部做羣衆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規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導致工作無所適從,沒辦法跟羣衆交心,難以贏得羣衆信賴,有的幹部處事不公,甚至違法亂紀,導致越級訪、重複訪、纏鬧訪不斷。

四是更加註重工作創新。近年來,我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先後探索推行了“支部+X+貧困戶”、村級幫扶機制、能人興村戰略、企業“愛心”模式等一系列創新性工作,但從工作層面來看,我們抓落實的效果還不夠好、質量還不夠高,還沒有抓出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樣板和典型,缺乏深度總結和提煉,宣傳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雖爲我們首創,但卻“花開別家”。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5

消除貧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隨着扶貧開發進入新的階段,由於個人素質和資本積累的差異,個人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加劇,因低收入、失業、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階層性貧困發生機率大大增加。扶弱、濟困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也充分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2年1月18日,爲使我辦公廳對口幫扶的巴彥烏蘇社區貧困家庭能夠度過歡樂、祥和的春節,在機關黨委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巴彥烏蘇社區,給12個困難戶發放了米、面、油等慰問用品,同時也能看得出來他們領到這些慰問品時的高興和不善言表,掩飾不住激動卻不知如何表達的心情。接着我們在趙書記的帶領下走訪了3個特困戶,把溫暖送到他們的家中。其中有一戶人家對我印象很深刻。那是一對年邁的老夫婦,老大娘生病在炕上躺着,老大爺的身體看起來也不太好。他們住的這間破舊的老房子還是租住的,家裏空間狹小,家居擺設也很簡陋,可能他們提前接到了慰問的通知,家裏收拾的很乾淨,爐子燒得很旺,家裏也很暖和,櫃子上的盤子裏放了幾個洗好的蘋果。我們把慰問品送到他們家,說明來意後老大爺很激動,一直說謝謝,爲了讓生病的老大娘好好休息我們匆匆離開了。出來的時候依稀聽見老大爺在後面喊:“喝口茶再走哇”。

回去的路上,帶領我們的一位前輩說,我們發的這些米、面、油的價位稍微高一些,所以他們就不捨得吃,平時他們連最便宜的米、面、油都吃不起。這些貧困戶收入低甚至沒有收入來源,加上家庭成員面臨失業、疾病等因素,造成貧困加劇。

我認爲,在做扶貧幫困工作時,做好物質上扶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扶貧。生活困難的人在壓力面前總是處在低谷階段,他們相當一部分人認爲,自己命中註定要受窮,再怎麼努力也沒用。有了這種思想,他們失去了自立自強的精神,缺少雄心壯志和苦幹創業精神。

要想幫助他們,首先應該讓他們從思想上站立起來,鼓足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比如聘請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到貧困戶土地裏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培訓,幫助他們農產品增產增收。這就是幫助他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

貧困不僅只是經濟概念,更關乎基本的公民權利、能力,其實質是一種權利和能力的貧困。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所說:“貧困不是單純由於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與高額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對應的公民獲得健康權、養老權、教育權、居住權的能力缺失。所以國家要大力推進完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保體系,把貧困人員的冷暖放在心上,讓他們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學,且老有所養,這纔是真正的脫貧。

大學生扶貧心得體會6

參加了15日在縣計生委舉辦的扶貧規劃培訓,我由衷的感到高興和激動。在此之前我還從未接觸過扶貧工作,儘管培訓時間短暫,但授課的老師們還是讓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待人處事上,都有了與以前不一樣的認識。現將此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一是對農村扶貧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以前由於在鄉鎮並沒有從事過相關工作,所以對扶貧工作缺乏認識,總覺得扶貧工作不如農業、黨建工作重要,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只是一味的閉門造車並不能轉變農民的生活條件,有時必須要藉助外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實現新農村建設。必須進一步推進產業化扶貧,不僅能增加貧困戶收入,還要支持貧困戶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進一步優化產品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成爲帶動幫助貧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來源。要充分利用扶貧開發的有利條件,在產業增收上找路子,想辦法。鼓勵農民在本地城鄉從事二、三產業,組織勞務輸出,拓寬增收渠道,增加現金收入。

二是對自己參與到這次扶貧規劃的編撰有了更深的認識,特別是感受到了上級領導對這次扶貧規劃編撰的重視。這次的扶貧規劃關係到我縣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把集中連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空間佈局等方面,是指導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重要文件。新階段的扶貧不再是以金錢、食

物等的方式開展扶貧,而是轉向了以文化扶貧、政策扶貧的轉變。從思想上、行動上使貧困農民能夠自養,從而脫貧,然而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我鄉綜合指標的落後、教育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大人民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現階段農民的脫貧致富,除了依靠國家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拓寬路子,從過去主要依靠土地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提高效益、擴大就業上來,從依靠農業轉向依靠特色經濟和勞動力轉移上來。現階段促進農民增收既要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藉助國家的惠民政策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新渠道。

在今後2個多月的規劃編撰工作中,同大家齊心協力,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完成交予我的任務。確保規劃編撰工作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