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依法治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重大任務,開啓了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徵程。政法系統作爲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投身於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抓好與政法綜治密切相關的工作任務的貫徹落實,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結果。

增強法治觀念,提高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作爲政法工作者,要帶頭樹立對法律的敬畏之心,養成尊重“法治”、維護“法治”的良好習慣,引領全社會尊法守法。要從內心樹立對法治的真誠信仰、真心擁護,始終忠於法律,嚴格依照法律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任何時候都不能用任何藉口任何形式徇私枉法;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政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要培養法治思維,把法治作爲約束自身執法司法行爲的準則,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政法委要在把握政治方向、協調各方職能、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督促依法履職、創造公正司法環境等方面,發揮好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的職能作用,努力提升政法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守住法律底線,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政法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於擔當,牢牢守住法律底線,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使各類違法行爲依法受到懲處,使社會正氣得到弘揚,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尊嚴。作爲基層一線具體的執法機關,要有職業操守,要忠於法律,忠實履職,嚴格執行法律,在每一個具體案件的辦理過程中,都要以事實爲根據、以法律爲準繩,確保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讓羣衆切身感受到司法公正和社會的公平正義。要正視羣衆反映強烈的有法不依、有案不立、信訪不信法、在執法中辦關係案、人情案等執法司法不公問題,堅持嚴格執法,規範執法行爲,迴應人民羣衆對法治建設的需求和期待,樹立法律公信和司法權威。

圍繞公正司法,推動司法改革任務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從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進以審判爲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羣衆參與司法、強化司法人權保障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等方面,爲司法改革點出了題目,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爲縣級政法部門,要根據中省統一部署和要求,主動對接、不等不靠,積極實踐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司法改革任務有效落實。結合實際,基層政法機關可以在一些非常關鍵而又較容易落實的業務工作機制方面先行先試,如法院在建立立案登記制度、主審法官負責制、裁判文書公開、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方面,檢察院在強化法律監督,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完善人民監督員等制度機制方面,公安機關在加強對行刑逼供和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推進警務公開等方面,積極探索,積累經驗,通過司法改革的實際成效,提升司法機關形象和公信力。同時,要積極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建立分工明確、配合有力、流轉順暢的'銜接機制,將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治軌道內解決。

加強宣傳引導,努力促進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的基礎是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風氣。政法機關要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當好法治宣傳的排頭兵,發揮主力軍作用。要突出宣傳重點,強化法律服務、以案釋法。建立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成立普法講師團,推行“一村一干警”工作機制,進村入戶開展法治宣傳。通過政法幹警爲老百姓提供零距離法律服務,引導羣衆運用法律武器維權,用事實來證明“信訪不如信法”。要靈活宣傳形式,創新宣傳載體,採取送法下鄉、法治文藝節目演出等羣衆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深入開展法治教育,建設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2

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喚起的制度力量,必將有力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十八屆四中全會無疑將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法治新風,對建設法治國家產生全局性、基礎性、長遠性影響。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會遵法、用法的法治風尚值得期盼。

2011年,醉駕被列爲犯罪行爲,寫入刑法;執法與司法“無縫對接”“環環相扣”,讓醉駕相關人員說情無門;加大執法、處罰和宣傳普法力度……3年來,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運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駕、醉駕,證明陋習可以通過法治有效破解。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說,嚴格依法辦事,違法行爲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法令行則國治。“喝酒不開車”成爲公衆的普遍行爲準則,這是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共同努力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結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實證。

弘揚法治精神,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着法律條文逐漸變爲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信“訪”不信“法”,這是很多涉法涉訴信訪羣衆過去對待法律的一個態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中央政法機關多措並舉,一年來,涉法涉訴信訪羣衆到黨政信訪部門上訪數量明顯減少,政法機關信訪事項受理率、立案率明顯提高,信訪羣衆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

“總體來看,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運用法律解決身邊的問題,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體體現,也是巨大的社會進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

當前我國已進入“六五”普法階段。專家指出,弘揚法治精神,熔鑄法治社會,就必須通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使公衆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強力推動下,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一定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定能早日建成。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3

依法治國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我黨執政的理念方針。對此,全國人民都熱烈擁護,是一項得民心的工程。依法治國的理念很早就有,但是在落實依法治國的道路上,卻有着重重阻礙,這次中央下大氣力,決定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以依法治國來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必將會產生深遠巨大的影響。

多年來,我們逐步建起了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律體系,爲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良好的秩序。但是也存在着黨政干涉法律、規章大於法律、徇私枉法等情形,這嚴重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讓羣衆對法律的信任有所喪失,對法律的權威有所質疑,對政府的亂作爲無可奈何,這對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都是極大的破壞。

如今,黨提出了依法治國,就是要以憲法爲基礎,任何黨派、各級政府都要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活動,再也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機構。一批冤假錯案得到了平反,一些涉法行爲變的更加嚴謹,各項法律程序得到執行,干涉法律的事項必須記錄在案,種種行爲和改革,讓中國政治更加清明,社會更加和諧,在國際舞臺上更有影響力。

依法治國重在執行,配套各項制度。國務院提出的權利清單就是很好的遵循法律的行爲。法無規定的不允許作爲,一個開放的自由的世界必將會帶來各種生產力的大迸發,目前的股市也真實了這一點,雖然實體經濟還有困難還亟需轉型,但是一個法治的環境,必定是一個公平、自由的環境,必會帶了經濟的騰飛。

依法治國也重在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羣衆信服法律,就要把凌駕法律之上的人都關進籠子。中華民族的偉大時期,無不是伴隨着公平的法律環境,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時代就是封建社會王朝繁榮強大的時代。現代社會也是一樣,當我們真正的實現了法律公平,中華民族必將屹立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