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的考點解釋

【開篇導語】

說明文閱讀的考點解釋

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文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試題中的重要內容。從近年來的各地試卷看,說明文語言主要有以下考點:對科技說明文中的關鍵詞能正確理解、判斷、闡釋,對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能作賞析。

【典例呈現】

一、(2013浙江湖州卷)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近日,第三十五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位遙感專家參加了會議,這也是該會議發起50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這說明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發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遙感技術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是指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輻射或散射的可見光、紅外、微波電磁波,從而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科學技術。人類目力有限,遙感技術的出現,讓人類彷彿擁有了另一雙可以無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今年4月22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了部署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會議,在身後掛着一幅蘆山縣震後航空影像圖。這幅影像圖對抗震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提供的。遙感作業時間是4月20日11點,距離地震發生剛剛過去3個小時。那麼科研人員怎麼利用遙感技術評估判斷地震災情呢?

遙感地球所航空遙感中心主任李震說:“遙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請楚地辨識建築物、道路、河流、車輛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員運用專業知識,與震前的遙感觀測數據比對,就能夠判斷建築物和道路的受損情況,道路上堆積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發現潛在的山體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災害,並確定財產損失的基本情況,確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總之,利用遙感技術監測和評估災情,具有定位準,速度快的特點,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災情數據,服務抗震救災。

今年1月,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了數次極端強霧霾事件,主流觀點認爲,污染物排放量大,靜穩天氣、擴散條件不利,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等是導致強霧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遙感地球所陳良富研究員基於遙感衛星觀測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提出,除了人爲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濃度上升這一內在原因外,水汽、浮塵是造成霧霾來襲、能見度急劇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目前,對霧霾主要靠地面監測,但地面監測站只能監測地上幾米高範圍內的PM2.5數值。而灰霾隨高度變化,分佈不一樣。利用激光遙感手段能獲得霾的垂直分佈情況,反映整個區域霾的二維甚至三維情況。如果不科學地認識極端強霧霾的發生機理,就容易判斷錯誤,認爲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進入誤區。要得出科學判斷,僅憑地面一種觀測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衛星遙感觀測手段來補充,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大氣污染狀況。

另外,遙感技術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發現和保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應用遙感技術,美國考古學家發現了沉沒海底數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希臘考古學家用紅外像片在科林斯灣發現了公元前373年毀於地震的古城“Hekike”;遙感地球所郭華東課題組利用雷達遙感技術發現了阿拉善高原幹沙覆蓋下的古河湖串聯繫統和明、隋古長城……遙感技術也十分適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它的優勢在於能獲得物體的三維圖像。若能及早對文化遺產進行三維掃描,將來就可按照計算機模型對其進行復原。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能依據這些數據分析破壞發生的原因,如溫度、風力、溼度等,從而指導文物部門進行更加精細的修復。

總之,近些年,我國遙感技術發展迅速,在地震監測和評估,霧霾狀況觀測,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發現和保護等方面廣泛應用。

閱讀下面句子,聯繫上下文,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1.人類目力有限,遙感技術的出現,讓人類彷彿擁有了另一雙可以無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爲什麼說遙感技術是“千里眼”?)

2.這幅影像圖對抗震決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黑體詞爲什麼不能刪去?)

二、(2014江西卷)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扇 子

□黎 戈

《東周列國志》裏,看到過這樣的插圖:兩個梳雙髻的宮女,手執長柄大扇,立在對坐暢談國事的公侯身後,這樣的扇子多半是由奴僕執掌,象徵性大於使用目的,它是表明強權的'道具。準確地說,它是禮儀扇。

漢代的扇子,則是用竹篾編成,其形制類似於現在的大號菜刀,扇柄附於一側而不是居中,且開始落入尋常百姓家。在古畫中,常見一奴僕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漢末有一些原理簡單的機械扇,諸葛亮同學發明過諸葛扇,懸掛屋內,手拉使之轉動生風。穿過千年時光隧道,在關於老上海的電影裏,仍然可以看見理髮店裏有這種手拉的風扇。【A】小夥計拉着一根繩,扇子左右緩移,時間也被拉長了,太太小姐們一邊做頭髮,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拉呱家常。春日遲遲,昏昏欲睡。反正閒婦們有的是時間要打發,降那一點點心火,微風徐來的排扇也夠了。

魏晉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說是仿生原理的樸素運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後來進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爲骨架上糊以絹綢,只在末端象徵性地飾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盡顯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綸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敵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諸葛先生要是丟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綸巾、四輪車,會不會風采全無呢?

隋唐時流行紈扇,又稱團扇,早唐時盛行腰圓紈扇,中晚唐爲滿月式樣,紈扇近於現代的絹扇,以竹木爲骨,承風面大,手感輕盈,它的使用者轉向深閨。“輕羅小扇撲流螢”,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寬的羽扇,用來撲蝶撲流螢,動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嬌羞勁兒。   宋元后期開始使用的摺扇,輕便,價廉,易攜帶,袖藏即可。市民圖耐用,多用油紙扇,文藝青年大多使用素紙扇,圖它可以揮毫潑墨,題詩作畫。

扇子還是藝術作品中高頻出現的道具。

言情小說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濺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贈扇給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來抒情,並且貫串情節起落的;可絕情,《珍珠令》裏,女主角贈男主角摺扇一把,即可以示絕交,扇同“散”,和傘一樣,是很不祥的贈物。

武俠小說裏,儒化的博雅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顯其書生性情。江南七怪裏那個執扇的妙手書生,還在扇子裏面藏暗器、毒針什麼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藝術作品裏也常看見扇子的身影。【B】電影裏的名媛貴婦手捏一把小摺扇,一手牽裙角,蓮步輕移,旖旎而行。歌劇中的淑女用一種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開了兩隻眼睛一樣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來,以示畏怯。

(選自《私語書》,有刪改)

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請任選文中一處畫線句作具體分析。

【考點解析】

例二題目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能力。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簡明、淺顯、易懂,其中準確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是平實的,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通讀全文,可發現本文的語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言辭優美,讀來朗朗上口。解題時,可從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選一個角度,分析畫線句的語言特點。

【技巧總結】

答題方式:A型:用了“××”詞,生動(準確)地說明了××(或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B型:不能,刪掉“××”詞,句子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