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觀後感

從兒童到少年,再到青年,我遇見了一些人,離開了一個地方,經歷了一些事,終於發現了自己,發現了愛,於是,他回到了愛最開始的地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光男孩》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觀後感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觀後感一:

《月光男孩》之所以這麼精彩很大程度得益於導演本人,他本人是王家衛的粉絲,他曾說:“還沒看過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之前,連電影打光是什麼都不知道。”熟悉王家衛的影迷都知道,墨鏡王善於用打光和手持攝影將觀衆帶入一個影像世界。於是全球有很多爲“王氏世界”着迷的影迷,而有的影迷漸漸成長爲一位導演,他們的作品風格都是把觀衆一起帶入王家衛創造的這個世界中,那麼《月光男孩》便是這樣一部作品。

電影中充斥大量手持式攝影,鏡頭又圍繞着人物旋轉;故意調成低頻率的畫面;印象派的打光和平鏡中的城市倒影,這便是一部令人癡迷的導演風格獨立作。而我認爲最讚的是三段式的故事中,每一段都會有那麼幾秒鐘變換畫面的比例,畫面變得非常的長和窄,這應該是導演對此時主角的內心受到了抨擊的一種影像表達方式吧!這不僅讓觀衆直觀的瞭解了人物的情緒變化,又使得電影變得非常有趣。

綜上所述,巴里傑金斯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導演,天才級別藝術家。

關於演員 2分

電影講述了一個黑人同性戀由男孩成長爲男人的故事,飾演成年男主角的是特拉文特羅茲,他之前出演過B級片《彎刀殺戮》的一個配角,2016年熱門電視劇《西部世界》也有他的身影。此次算是第一次做主角。但是你會發現和大多數衝擊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樣,演員的中心都是放在配角身上的。

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胡安是一個在販毒區生活的毒販,他把毒品賣個男主角的母親,導致男主角的母親吸毒成癮,而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男主角的乾爹,一位好心先生,在男主角一次被人追打後救了男主角,並教會了男主角要學會正視自己黑人的身份。但是當男主角問到他是不是販賣毒品給他母親時,他回答:“是的。”隨後表情懺悔,觀衆也能理解他內心的壓抑。

而電影另外一位很重要的角色是男主角的母親寶拉,她是一個妓女,嗜好吸毒,給了男主角一個痛苦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飾演寶拉這一角色的是娜奧米哈里斯,她也有望憑藉此片獲得她人生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配提名,她演繹了一個年齡跨度大的黑人女性,當她年老時在戒毒所乞求她的兒子搬到城裏和她一起住時,那一段也算是演技大爆發了。

關於情節 3分

好的影片是雖然不完美,但是又找不到缺點。這就需要劇本要符合邏輯,結構要清醒,人物刻畫要生動。電影三段式的敘事,小學,中學再到成年,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此片的情節有點像《少年時代》,但是電影又不只《少年時代》那麼簡單。

每年都會有關於種族話題的頒獎電影,比如奧斯卡最佳影片《爲奴十二年》,2016年聖丹斯最大贏家《一個國家的誕生》,昆丁的《被解放的姜戈》。這些電影都關於美國的“黑奴”歷史,把血腥的真相展現出來,使得觀衆情緒都非常激動,但是《月光男孩》卻沒有這樣,劇本上非常不溫不火地將故事推進。電影中提到的“毒品區”實際上是美國南部的黑人區,這裏的三大特色是“髒亂差”,故事就在其中展開,而以美國黑人區爲背景又是在本身地推動故事。

電影又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真正的同性戀題材佳作不會讓你覺得這是一部同性戀電影,比如王家衛的《春光乍泄》,電影圍繞三個男人展開了一段都市之戀,卻又將這種戀提升到了浪漫與哲理至上。《月光男孩》則是講述黑人同性戀男孩開始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性取向的成長故事。

男主角小時候叫”小不點“,他的確非常弱小不停被別人欺負,一次和同學在廁所中的”比賽“後,他發現了自己是個同性戀,而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月光下看海,青年時叫”喀戎“,又經常被他非常瘦弱,他的同學欺負他,他的媽媽也是在他青年時期吸毒加劇。他的好友在海邊給了他慰藉。

卻在第二天校霸的驅使下兩人暴力相向。隨後他惡打校霸,進了警察局。和他的好友分道揚鑣,此時他也學會了反抗。男主角成年後叫”小黑“,身材魁梧,鑲滿銀牙,他離開了他的母親,在一天接到了他好友的電話後,兩人相見,當兩人回憶當年時,男主角又回到了那個”月光下的男孩“的身份。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男主角的母親跪着哭着求男主角回到她身邊,但是男主角卻毅然決然說不。據說本片的編劇的母親也有吸毒情節,可見電影也就是將美國種族歧視下,黑人家庭在區域生活中的影響寫照出來。

總結

電影的節奏非常慢,卻非常不容錯過,它拯救了每個觀衆的心靈,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要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這部電影便解答了這個問題,它教會我們勇敢正視自己的身份。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觀後感二:

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使[月光男孩]所聚焦的角色身份,非常容易讓人把它劃分到“政治正確”的那一類電影中,但是這並非是電影的本意。[月光男孩]想要做的,並不是一個黑人導演對這個世界的控訴。恰恰相反,它帶有一種強烈的自省,一種由外及內——而非由內向外的——對於“我是誰”的追問。

一.痛苦的自省

從特柳賴德到多倫多,巴里·詹金斯將他的“月光”灑在了“站臺”上。正如電影的官方海報:三位不同演員的面部拼貼成了一張臉,[月光男孩]用三位演員和三段式的`形式,解構了一個黑人同性戀男孩童年、少年、成年的三個不同成長時期。巴里·詹金斯坦言,“三段式”的靈感源於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片中,凱龍第一次走進廚房的長鏡頭,向[最好的時光]中舒淇與張震在臺球廳的段落致敬),電影同樣也需要以這種斷裂感去展現人物的成長。每到一個章節,新的演員會以新的形象出現在同一人物的不同成長時期,這種先入爲主的觀感,正是展現人物變化的最直觀方式。

“黑人”或者“同性戀”題材,其實並非導演爲強調“政治正確”而有意爲之。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改編自電影編劇兼故事原作者塔瑞爾·麥卡尼的舞臺劇劇本:《月光下的憂鬱男孩》(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而導演巴里·詹金斯與塔瑞爾·麥卡尼,自小就是生活在同一社區的鄰居。邁阿密的自由廣場,是典型的下層黑人社區,暴力、毒品、貧窮、對同性戀的歧視,成爲了黑人文化中某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對自身性取向的困擾、無法融入任何一個羣體的身份,以及同毒品和艾滋鬥爭的母親,成爲麥卡尼在成年之後寫下這部舞臺劇的現實來源。當劇本被詹金斯讀到,他當即決定將這部舞臺劇改編成電影作品。“這部作品一下子將我帶回了那段我不想回頭的少年歲月。我知道我必須去拍攝它,因爲它是那麼的具有私人回憶。”

[憂鬱的解藥]劇照

早在2008年,巴里·詹金斯就觸及了此類題材。從弗洛達州電影學院畢業後,詹金斯在好萊塢的工作室做了幾年助手,隨後便轉行去“香蕉共和國”時裝公司做了物流運輸。[憂鬱的解藥]是其用閒暇時間和極低成本拍攝的作品。經歷了一夜情後的一對黑人男女,用他們的大量對話,彰顯着美國城市中黑白種族的複雜關係。有趣的是,這種對種族關係思考的出發點,並非是出於白人社會對於黑人的接受程度。電影利用一個已經成功融入多樣性社會的黑人女子,和一個堅守自己種族身份的黑人男子之間的觀點衝撞,做出了對於個體究竟應當以何種姿態、歸屬何種人羣的拷問。這些都與[月光男孩]的訴諸不謀而合。

相較於[憂鬱的解藥]中,那種急切的拷問,[月光男孩]則是一部更加關照個體人物內心現實,而非強烈要求社會意義的作品。巴里·詹金斯想要表現的,是一個男孩在尋求自我認同時,不斷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繫的過程。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邁阿密的自由廣場中,九歲的“凱龍/Chiron”被嘲笑和毆打自己的同伴起名爲“小不點/Little”,一個頗具同情心的毒販胡安將其從孤立的環境中解救出來,胡安代替了缺失的父親角色。16歲,凱龍更加的不合羣,作爲一個對自己性取向懷疑,還要承受種族、階級負擔的男孩,他顯得孤立而蒼白。在這個年齡,他第一次對感情試探,又同樣第一次被感情摧毀。最終,當特雷萬特·羅茲飾演的凱龍,作爲一個年輕的成年人出現,他已經戴上了金色假牙和金項鍊,舉手投足之間彷彿是另一個胡安,他爲自己取名爲“黑人/Black”,他已經接受了自己在社會羣體中的身份。

[月光男孩]的特殊表達在於弱化戲劇衝突,用細節強化心理衝突。這種手段在影史上也已經被無數次證明,去專注那些最微小、甚至是對故事情節最無關緊要的細節,卻往往能夠最有效地塑造人物,從而引起觀衆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月光男孩]捕捉到的那些,凱龍漫不經心的眼神,黑人打招呼時手指輕輕觸碰對方的方式,或者是長時間的沉默,長時間沒有意義的行走,彷彿一衆脫胎於新浪潮的導演一般,巴里·詹金斯最大程度的關照了個體人物的“內心現實”,或許這纔是電影真正的動人之處。

二.瑰異的題材

伊麗莎白·泰勒曾戲言:“如果沒有同性戀者,就不會有今天的好萊塢。”從六十年代性解放的思潮開始,同性戀題材電影甚至可以單獨作爲一個類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出。不過,好萊塢與奧斯卡畢竟是兩碼事,在頒獎季期間,就此類題材電影的造勢與結果來說,基本可以用“雷聲大,雨點小”來概括。

隨手一翻奧斯卡歷年提名的名單便可知,八十年代以後,每年基本都有一部同性題材、或涉及同性的電影入圍奧斯卡,而且大都成爲了當年的熱門話題。這其中不乏藝術成就極高、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佳作,電影最終也能夠獲得些許單項獎,然而,除了1969年的[午夜牛郎],其餘年份的電影統統都與“最佳影片”無緣。1985年,巴班克的[蜘蛛女之吻]敗給[莫扎特傳],2006年[斷背山]敗給[撞車]。

奧斯卡對於同性戀題材電影的真正態度,我們無法從現象推斷到本質。不過,就今年六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佈的會員名單來看,評委會陣容在會員數量(683名)、有色族裔比例(11%)、女性(27%)比例上都達到了歷年的新高。對此,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倒是給出了一句立場明確的話:“新增學員的身份是一種機會而不只是一次邀請,這是一個任務而不只是會員權利。”

若要將這部電影放到奧斯卡的同類題材中去比對,[月光男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並非奧斯卡同性題材的兩大故事類型:著名人物的傳記改編([米爾克]、[女魔頭]、[丹麥女孩]),或者一場超越性別、奮不顧身的愛情([斷背山]、[卡羅爾])。訴諸於人物的自我認知,以及他與社會羣體、與世界的關係,[月光男孩]更像是一部成長電影。

作爲布拉德·皮特旗下Plan B參與制作,而眼光獨到的A24更是全程融資、製作、發行的作品,被按排參加北美秋季的三大電影節展映(特柳賴德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紐約電影節),並且選擇在10月份上映,本片被製片方冠以的期待可想而知。也許,[月光男孩]真的能在今年一箭中靶,從題材到口碑,它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月光男孩]角色海報

三.選角

1.亞歷克斯·R·赫伯特Alex R. Hibbert

赫伯特飾演9歲時的凱龍。巴里·詹金斯希望由一位真正居住在邁阿密黑人社區的小男孩飾演。他與選角導演耶茨·拉米雷茲在地圖上梳理了邁阿密的街道、社區以及學校,張貼海報尋找合適的小演員。當拉米雷茲把赫伯特帶到劇組人員面前時,他羞澀、好奇的表情,以及略帶脆弱的眼神立刻吸引了所有人。

2.阿什頓·桑德斯Ashton Sanders

在物色16歲凱龍的人選時,選角導演耶茨·拉米雷茲選擇了在網上瀏覽全國高中生演藝節目錄像,以及翻看學生大頭照的尋找方式。最終,他選擇了阿什頓·桑德斯,這個看上去沉靜、憂傷的男孩。他曾經在[衝出康普頓]和幾部獨立電影中飾演過小角色,這不妨礙桑德斯作爲一張新的面孔出現在電影的第二章中。

3.特雷萬特·羅茲Trevante Rhodes

曾是田徑運動員的特雷萬特·羅茲,在德克達斯大學就讀時就被星探發掘,出演了2014年那奇歐·維加隆多導演的電影[彈窗驚魂]。成年之後的凱龍,外形與着裝發生巨大轉變,但需要沿襲前面兩位演員的氣質和眼神。“作爲一個選角導演,我不常有這種感覺:羅茲在房間裏走動,我感覺到他是那麼的特別。他既有凱龍成年後的陽剛之氣,又有我們需要讓觀衆看到的那種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