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

一、觀後感的格式

大體上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繫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爲“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思政課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政課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1

成功至上是當今多數人的信仰,畢竟有句古語講“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可此次奧運會上的人情溫暖,讓我對成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如此盛大的奧運會上,失誤無疑意味着失敗。在800米半決賽中,美國與博茨瓦納選手因失誤互相絆倒對方,但他們沒有生氣,而是彼此攙扶着站起,肩並肩完成了比賽。當他們跨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觀衆的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成敗無所謂,情誼爲第一。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相互鼓勵,展現了大格局。雖敗,猶勝。

女子羽毛球雙打決賽結束後,獲得冠軍的印尼選手跪地痛哭,因爲這是她們國家項目首金。獲得亞軍的陳清晨與賈一凡上前與她們擁抱,向她們表示祝賀。爲對手的勝利喝彩,向同樣的目標進發。她們值得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獎牌。

除此外,在女子個人鐵人三項比賽中,挪威選手鼓勵比利時選手完成比賽;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中國選手管晨辰穩穩落地後,美國選手蘇妮莎·李跳起來爲她慶祝;奧恰洛夫在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後仍祝福馬龍決賽好運……這些都是強者的惺惺相惜,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世俗中所謂成功都無法與此時此刻的成功相比擬。

獎牌代表的是技術上的成功,但深層次的道德思想上的成功,卻是世俗難以估量的。反觀學習,追求分數是教學的目的嗎?我們學習難道就是爲了成爲枯燥死板的刷分機器嗎?顯然不是。學習是爲我們的人生奠基,是爲民族、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全人類培育創新向上的人才。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將其作爲衡量學生品質的標準,這種行爲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相背而行的。我們不願成爲范進,也不應成爲范進。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佛繫心態”,去放下一些對世俗成功的執念。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2

在全球疫情大反撲的背景下看了東京奧運會。滿心的驕傲與震撼,溢於言表。我中華健兒可真是爲國爭光——38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二,這一成績令多少國人都歡呼雀躍,熱血沸騰。同時,熒屏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面孔,就像全紅嬋。

辛丑牛年五月八日,豆蔻少女全紅嬋奪得了女子十米跳水的桂冠,她創造了歷史分,爲中國摘下了第33枚金牌!有人評價說:“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青年!”

何謂新時代青年?或許作爲中國跳水隊中年齡最小的她,以成長經歷就能詮釋答案。出生於廣東的一個農村家庭,母親身體也不好,因沒錢從未去過遊樂園和動物園……可這樣的貧困生活並沒有讓全紅嬋自怨自艾,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讓母親有錢治病,便刻苦訓練。

有人說她是一戰成名,可如果沒有六年的刻苦訓練,又怎會有這樣的結果?爲了改變命運,不惜一切去努力。而這種奮鬥精神,不光是在奧運賽場上,無論在哪裏、在何時都值得去欽佩、去弘揚。

她以黑馬之姿,青春之面貌去揮灑汗水,奮鬥拼搏,最終脫穎而出。她讓青春舒展成了該有的模樣,這不僅是每個中國新青年應有的追求,也是每一個時代的'同行人該有的姿態。

有人稱她爲“天才少女”,“下一代的跳水皇后”。而蕭伯納的那句“所謂天才人物,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也許能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她功成名就的原因。

世界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我們奮鬥的模樣。我們不應只羨慕那些神話一般的運動員,沒有誰天生倔強,只是爲了前方的目標,寸步不讓。

而腳踏實地,穩步向前,永不言棄,就是新時代青年應竭力舒展成的模樣。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3

“初心不改”方爲堅韌。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上,一顆“爆炸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來自中國的舉重運動員侯志慧上臺,抓住槓鈴,吸氣,抓舉,挺舉,成功!六次槓鈴的舉起一氣呵成,全部成功,爲中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金牌。殊不知,成功的背後包含多少艱辛。5年前的2016年奧運會,因傷病被換下的她傷心不已,可“小猴子”沒有放棄,在5年的備戰時間裏,憑藉頑強且強大的堅韌之心守護着奪冠的初心,5年來每一天堅持訓練終成奧運賽場上最後的王者。青年黨員要學習她的堅韌堅守,樹立起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這樣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挫折,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一往無前”方爲堅韌。“00後”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爲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後角逐中,還處於落後的楊倩展現了超出她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這何嘗不是一種堅韌呢!比賽過程中,結果瞬息萬變,穩健的心態至關重要,不少運動員因爲心態崩潰而發揮失常甚至放棄比賽,擁有堅持穩健的心態可見一斑。青年黨員幹部尤其要學習這種堅持穩健的心態,活泛、創新點多是青年黨員幹部的優秀特質,而急躁不踏實也是青年黨員的特質,如何做到踏實穩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青年黨員幹部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

“奧運”的背後是堅韌。其實在奧運期間,不止中國代表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努力拼搏,他們的拼搏精神、堅韌精神令人動容。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後突破自我,刷新了自身最高成績6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槓鈴,而是參加四次奧運的最後的答謝。奧運健兒們的堅韌是非常值得黨員學習和借鑑的,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共產黨員作爲一支先鋒隊,需要從奧運中學習到堅韌的品格,從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到堅持堅守,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保持堅韌堅守。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4

不屈不撓、超越自我,是“中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的鏗鏘表達。在這屆奧運會舉重賽場上,26歲的廖秋雲代表中國隊出戰,以抓舉97公斤、挺舉126公斤、總成績223公斤的成績獲得第二名,以1公斤之差不敵菲律賓老將迪亞茲。在挺舉比賽中,我們看到,廖秋雲第一把完成了118kg,第二把她挑戰123kg,成功!而且打破了奧運會紀錄!最後一把,爲了反超菲律賓選手,廖秋雲將重量加到126kg,成功!可惜最後被菲律賓選手反超。雖然無緣金牌,但她不屈不撓、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讓我們備受感觸,正如出征東京奧運會前,廖秋雲在官方短片中說道:“讓世界見證我的極限。”是的,她在比賽中不斷超越自我,讓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精神”的磅礴偉力,正是這種禁得起沉默與汗水的自強不息,使中華民族從羸弱走向富強,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偉大“中國精神”鼓舞激勵下,我們定能在接續奮鬥中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偉大夢想。

同心同德、團結戰鬥,是“中國精神”萬衆一心的最美註腳。在這屆奧運會乒乓球首枚金牌決賽裏,中國組合許昕/劉詩雯對戰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許昕劉詩雯雖然先勝2局,但遭遇逆轉,遺憾收穫銀牌。在激烈決賽中,我們看到,雙方比分緊緊相逼,你追我趕,打到大比分3∶3平,雖然一度被動,最後中國隊5∶11憾失金牌,但他們在比賽裏竭力拼到了最後,同心同德、團結戰鬥的身影讓我們深刻記憶。競技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國乒輸球固然令人心痛,但他們之所以讓國人感到驕傲,不僅僅因爲他們是常勝之師,更源於他們不畏強手、團結一心的“中國精神”。正是憑藉着這股精神,中華民族衝破西方國家封鎖與圍堵,克服各種重大自然災害、應對改革開放進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斗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時代壯歌。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偉大“中國精神”鼓舞激勵下,我們定能在衆志成城中不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5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迎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延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聖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着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加比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比賽中便創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爲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項目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加比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後,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重受傷。第一個發現她的人還以爲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後備箱裏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於昏迷狀態;隨後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採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勢。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爲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第二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並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着傷痛最後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於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奧運精神,什麼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6

不忘初心使命,鑄牢“信念柱”。出生於1997年來自大山的留守兒童侯志慧,在上一屆奧運會中因傷遺憾被隊友替換出局,在經歷了5年的漫長煎熬和等待之後,她在奧運賽場上一舉成功、一戰成名。34歲的兩屆奧運冠軍吳靜鈺,在里約奧運會痛失“三連冠”,是世界跆拳道首位連續參加四屆奧運會的女運動員,和吳靜鈺同期的運動員大多早已退役,她卻依然重回賽場:“這不是犧牲,是夢想。

不怕挫折風雨,守護“同心柱”。“00後組合”張家齊、陳芋汐幫中國跳水隊蟬聯了女子雙人10米臺項目自2000年入奧以來的第6枚金牌;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勇奪銅牌的姜冉馨“熔銅爲金”,和龐偉一同摘下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賽金牌。年輕幹部講團結、懂團結、會團結。團結精神是共產黨員們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並非是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在揮灑個性的基礎上精誠團結、目標一致,這纔是團結的詮釋。

不斷向前邁步,鉚緊“學習柱”。記者問陳夢這次奧運會結束後有什麼安排,陳夢只是回答:“繼續訓練吧。”提到中國人,我們會想到什麼?謙虛。“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活到老學到老”……謙虛好學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年輕幹部深入基層、奮鬥新徵程的時期,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有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意義。年輕人要立足實踐提升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研究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向羣衆學習,俯下身子、甩開膀子,主動到艱苦地方鍛鍊、到基層實踐。

思政課觀後感600字7

以“逆襲奪冠”之姿,厚植砥礪奮鬥力量。五年前的里約奧運會,諶利軍被寄予厚望。但在62公斤決賽抓舉比賽中,諶利軍因爲賽前熱身兩腿抽筋,最終遺憾離開里約奧運的賽場。在這五年的時間裏不知道舉起多少進的重量,身上又貼了多少塊膠布,如今,諶利軍着積蓄五年的力量上演了王者歸來,在東京奧運會67公斤舉重比賽中逆襲奪冠。

以“金雞獨立”之姿,錘鍊“釘釘子”精神。在舉重61公斤級A組比賽中,中國選手李發彬一舉打破奧運挺舉以及總成績奧運紀錄,還採用了“金雞獨立”式的站姿,火爆中國的社交網絡。要知道,運動員用身體帶動槓鈴的重量,發力以後槓鈴的上升路徑控制、身體的制動、下潛、支撐動作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全身協調完成,想要贏得比賽技巧也是如此重要

以“勇攀高峯”之姿,鑄就堅強理想信念。石智勇是男子舉重73公斤級挺舉、抓舉、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他是里約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在國際舉聯2018年調整重量級以後,他升級至73公斤級。隨後石智勇頻頻刷新該級別抓舉、挺舉和總成績,石智勇再次刷新挺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員幹部更要以信念鑄魂,用信仰作骨,平常工作要看得出、關鍵時刻要站得出、危難關頭要豁得出,要多做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從中錘鍊黨性、詮釋信仰,要在實幹想問題、辦事情,主動承擔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