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後感三篇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爲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下面是語文迷爲大家整理的百家講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百家講壇觀後感三篇

百家講壇觀後感【1】

《百家講壇》是個開放的節目。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衆。

溫馨世界,真誠交流——觀《百家講壇》有感

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家與家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國與國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如果我們處在真誠交流中,就會構成這溫馨世界。

看了這期的《百家講壇》真是感觸良多。也讓我們獲益良多,記憶深刻。這期講的“信”讓我想起了書上的《期行》。而且錢教授也講了這個故事。

現代人的懷疑越來越多,信任卻越來越少。這是爲什麼呢?也就是因爲“利益”這兩個字了吧!

在誠信的背後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卻因爲“利益”拋棄了這高尚的東西。

街頭巷尾都可以看見的小商販,他們的不誠信相信你們也遇到過——什麼缺斤少兩,什麼以次充好。這不正是遭人唾棄的嗎?就是在這種小事上卻聯繫着更重要的問題——誠信。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篇關於誠信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小男 孩買蘋果的故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買了兩斤蘋果,可當他埋頭掏錢時,小商販卻從已經稱好的蘋果中拿出來一個。沒想到小男孩離開不久後又回來了。正當商販以爲他是回來討回那個蘋果時,情節卻來了個大反轉。原來是小男孩發現商販多給他找了一元錢,特意將錢送回來了。這篇文章通過小男孩和商販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小男孩的行爲不正是我們認爲遙不可及又不願爲之的誠信嗎?

其實誠信是源自你內心的選擇,是別人無法決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要做到卻是很難。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諾,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錢。而是一個誠信的人。

我彷彿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禮誠信的心和華歆不想失信於人的神情。這不就是溫馨世界,真誠交流的表現嗎?

百家講壇觀後感【2】

自我看百家講壇,10集的蘇軾是最喜歡的,每每重新觀之,不覺厭煩,喜愛猶深。

喜歡蘇軾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爲重要的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講解。北師大的教授個個另人敬佩,現在正在播出的《論語》就是北師大的教授于丹。以前只知道他的幾首詞和蘇東坡這個名字。在看完節目後,在我的腦海中已經出現了一個生動的蘇軾:豪邁,開朗風趣,愛憎分明,愛國爲民,做人達觀不拘小節,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蘇東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進之人生,又是終生追求隱逸之人生。這些正是東坡人格魅力之所在。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先說蘇軾的父母,蘇軾的母親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見解的婦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養和學識。有一次她給蘇軾講《後漢書範滂傳》。東漢名士範滂反對宦官專權誤國,漢靈帝大逮黨人,範滂鎮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訣別說:“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程母講到這裏,激動不已。蘇軾問:“軾若爲滂,夫人亦許之否乎?”程氏堅定的說:“汝能爲滂,吾顧不能爲滂母邪!”蘇軾因此自幼立志以範滂爲楷模,爲官後清正廉潔,奉公愛民。他在任開封府推官期間,秉公執法,斷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時,洪水將淹城,他“誓與城共存亡”,發動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災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時,他關心民瘼,興修水利,爲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掛其畫像,飲食必祝,並建生祠以紀念。由此可見,母親的早期教育,對蘇軾後來的道德節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覺得很感動,有這樣的母親,纔有了這樣的蘇軾!父親蘇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對自己的兩個兒子要求很嚴格,他一生沒做什麼大官,但卻培養了北宋文學的兩個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

蘇軾少年成名,22歲考了相當於現在全國高考的第二名,實際是第一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以爲是自己學生曾鞏的考卷,寫的太好了,但怕人說他徇私舞弊,把這份考卷點了第二名,實際考卷是蘇軾的。後來歐陽修對老友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蘇軾25歲時在制科考試中被皇帝點爲第一名。制科考試在宋朝只舉行過22次而且不定期,錄取的人員只有41人,蘇軾是所有人中成績最好的,百年第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蘇軾一生在政治上起伏很大,他在北宋王安石變法上意見相反,屬於保守派,官場上始終被捲入鬥爭。

蘇軾的仕途開始於鳳翔縣,他的頂頭上司陳公弼對他總是挑刺,不給他好臉色看。讓蘇軾很生氣,其實陳公弼是用心良苦。蘇軾後來非常後悔年輕時對陳公的不敬,這是在經歷過許多人生波折後才體會到的,後專門爲陳公作傳。陳公弼的兒子就是陳季常,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爲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蘇軾第一次官場落難是因爲“烏臺詩”案,差點送命,已經退休的王安石上書懇請宋神宗不要殺蘇軾。最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在那裏蘇軾與民爲樂,耕作爲生,在黃州蘇軾得到了蘇東坡這個稱號。也是在黃州蘇軾做出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後來蘇軾重新被啓用,在赴任之前去見了一個人-王安石,這次會面兩個人象多年的老朋友暢談了一個多月,屏棄了政見上的不同。在蘇軾離開後,60多歲的王安石說:“不知在過幾百年後才能再出蘇軾這樣的人物。”蘇軾之作更爲出名,他表達了同這位政敵兼詩友徹底和解的誠意,體現了這位偉大詩人寬容和仁愛的情懷: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他們都懂得,在歷史的長河中,官場的那麼點榮辱得失是一朵浪花都激不起的,而他們傑出的詩詞文章會永放異彩。

蘇軾再次回到中央,還是無法擺脫政治上的鬥爭,後請凋到杭州,在這裏蘇軾對西湖進行了重修疏浚,修築了著名的蘇堤,和白居易的白堤相映生輝。恢復到蘇軾年輕時所看的到西湖: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一生中經歷的三位女性,第一位妻子王弗,第二位妻子王潤之,兩個人是表姐妹。另外就是侍妾朝雲。《江城子·記夢》就是追憶王弗的。王弗和朝雲都是很年輕就去世了。王弗敏靜;王潤之持家;朝雲俠義。蘇軾愛的最深的還是結髮妻子王弗,也是與他共患難的,流傳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記夢》就是寫給王弗的: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百家講壇觀後感【3】

《百家講壇》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CCTV-10)一款著名的科教講座式欄目,該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等各個方面,逐步發展至今,現多以文化題材爲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其演播風格與學術性的理論研究相比較爲平易,同時亦追求內容的學理性與權威性,力求雅俗共賞。

1.于丹的《莊子》有感

看于丹的《莊子》心得,很受啓發。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隻最後的羊一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纔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一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一層的要求。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一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有時間會常看的。

2.兩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