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花木蘭觀後感

【篇一:《花木蘭》觀後感

電影花木蘭觀後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名垂千古的《木蘭詩》把花木蘭這個英雄人物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裏。週五看的《花木蘭》的電影讓我更深入的瞭解了這個不平凡的女人。

盡孝

木蘭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現的。她騙她父親吃藥,這一幕讓我們班笑翻了,但這也是木蘭在熒屏上呈現給我們的第一個盡孝道的表現。接着,“可汗大點兵”,點到“花弧”的名字時,花木蘭擔心焦慮的心情全都浮現在臉上。她是多麼愛自己的父親。多病的父親怎麼能去打仗呢?這一去肯定回不來呀!花木蘭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木蘭第二天就帶上了父親的寶劍,穿上了父親的戰袍,騎上了父親的戰馬,這些曾經伴隨花弧東征西站幾十年的東西,曾染上父親的血跡,如今飽含這木蘭對父親的愛,對家鄉的不捨,伴隨着木蘭去打仗,也帶着花弧對女兒的期待,在後來漫長的軍旅生活中給了木蘭信心、希望和堅定的信念。

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了,從我們出生那一天,父母就開始爲我們而操勞着。比起代父從軍的木蘭來說,我們不應該感到慚愧嗎?不應該對木蘭感到敬佩之情嗎?不應該對父母感到虧欠嗎?木蘭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們都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套軍裝成爲木蘭代父從軍最好的見證。

愛國

除了爲父親,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爲了國家。沒有了過,哪會有家?國家和平,百姓纔會安寧;國家強盛,百姓纔會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木蘭爲了過,爲了家,就這樣踏上了征途。

“沒有了國,何以爲家?”文泰的這句話成爲了木蘭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前進的動力。這何嘗不是一句真理呢?爲了百姓不會流離失所,木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進,和那千千萬萬的戰士一齊,懷着一顆沸騰的愛國心,踏上了無邊無際的大漠。它們每一滴汗水,只會讓他們堅定地向前走去。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了,我們的日子變得溫馨而快樂,沒有戰役發生。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報答祖國。我們做不到像木蘭那樣過關斬將,也要爲祖國做出貢獻,哪怕是參加公益活動,當一名小小的志願者;哪怕是參加募捐活動,獻出自己的心意……

在戰爭的時候,殺害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蘭又必須去做,因爲,那是她的責任,木蘭沒得選擇。文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句話便是“打仗的時候不應該有感情”。我認爲這是錯誤的。正是因爲國家,他們纔會去打仗,這是愛國之情;正是因爲父親,木蘭纔會從軍,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爲戰友,他們唱出《人生百年》纔會顯得那麼慷慨激昂,悲壯豪邁,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責任、國家迫使木蘭代父從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詩不僅僅是一首要背的古詩文,而是對花木蘭這個擁有男人氣概的女子的真實寫照,也是她爲國家,爲百姓,爲父親付出的最好的見證。

【篇二:電影花木蘭的觀後感】

看電影之前,我對《花木蘭》的期待很矛盾。一方面,馬楚成這兩年的成績單實在讓我無法覺得他是個靠譜的導演,並且可以駕馭好這個題材;另一方面,我真的、萬分的,希望花木蘭這個角色,能帶給趙薇一個公正而誠懇的評價。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始終認爲她是個被低估的演員;即使《畫皮》好評如潮,我也不覺得那是她最好的發揮。在我心裏,《情人結》和《姨媽》纔是她的水準。

結果,在電影開始的那個鏡頭裏,我的第一個矛盾就被解決了。Vitas同學以和整個電影氛圍十分不搭調的氣質,一襲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業的對着口型迎風流淚滿嘴沙,然後鏡頭一轉,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傳說中的男寵……大哥,難道你也是沒錢了就跑到中國演演電影麼?!整個電影就這樣莫名奇妙的開場了,簡潔明快,開門見山,不到十分鐘,花木蘭已然“旦辭爺孃去”了(電影裏沒娘)。

說實話,電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後半段舒服,因爲那是典型的“馬楚成作品”:節奏明快,劇情簡單,臺詞輕鬆,還有不少笑果。即使這個電影就這麼進行下去,或許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無非是多一部《劍蝶》(當然水平要高一點……),只是會遺憾趙薇對花木蘭投入的感情罷了。可是壞就壞在,所有人都知道這電影是必然要轉型的。幾次宣傳場合,馬楚成話裏話外都是家國天下,怎麼可能讓花木蘭就只是和費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於是在急轉直下的半小時裏,整個《木蘭辭》基本被還原了。“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原來詩中關於花木蘭的軍旅生涯就這麼二十個字,而電影裏也沒費什麼勁,幾仗打下來,花木蘭就成了將軍。

能想到麼,看到這裏我真的很失望。花木蘭已經走到了這裏,那麼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裏,她還要有什麼成長?在看電影之前,我始終把它想象成一個女人的史詩,因爲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這樣一個女人,她在軍隊裏有多艱難,她在戰爭中有多麼渺小和無助。花木蘭之所以成爲花木蘭,我覺得,不是因爲她可以在成千上萬的士兵面前發號施令,不是因爲她可以得道多助,而僅僅是因爲她是一個女人,並且她有勇氣、毅力和氣魄,在那樣一個不屬於她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在我看來,這種渺小的生存纔是最偉大的。

所以對於電影后半段的劇情,說實話我真的是不喜歡。我不喜歡太宏大的家國情懷,不喜歡那麼多符號一樣的主題元素被堆積在電影中,也不喜歡那場潦草的高-潮戲。或者是馬楚成太鍾愛這個題材,也或者是他太不瞭解自己的特點。總之就是看的到導演的努力,卻也看得到他的力不從心。大場面調度不好(估計也沒錢……),室內戲又拍不出緊張激烈,倒是花木蘭殺了門獨後和文泰四目相對的時候,以及最後兩個人相忘於江湖的時候,隱約讓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願》……

當然我以上這些,並不是說《花木蘭》有多差。其實憑心而論,在最近的國產電影中,我想《花木蘭》即使算不上多優秀,但也在平均水準之上,何況還加入了導演演員那麼多的心血和誠意,爲此我也願意鼓掌。其實有《木蘭辭》做基礎,《花木蘭》怎麼也不會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詩詞之外找到一個閃光點。而《花木蘭》令我失望的也正在於此,因爲我實在不願意看到這個“閃光點”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多餘的愛情。誠然陳坤這一次確實演得很好,可我卻覺得,假如把這個角色去掉,這電影會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難道花木蘭就那麼需要一段愛情麼,難道一個女人要成長要強大,一定需要一個男人告訴她這樣那樣嗎?難道她真的需要在過盡千帆還要來一句,謝謝你文泰嗎?花木蘭敢於代父從軍,已經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麼到了軍隊裏,成長爲一個統領千軍的將軍了,卻反而連面對死亡的勇氣都沒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蘭成長中的障礙設置爲她作爲女人的軟弱,那麼我想,一個費小虎,足夠讓她長大和麪對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說,電影存在的問題是出自編劇的蒼白和導演的力不從心。可能花木蘭這個人物千百年來被賦予了太多的美德和希望,每個人又都對她有某種情結,於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聖女貞德。但在我心裏,即使她在戰場上總是躲在最後,她依然是個英雄。其實編劇中有一點我很喜歡,就是對花木蘭她爹的改動,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戀戰嘗希望保家衛國的漢子。這一點對花木蘭的.性格鋪墊很重要,讓這個女孩的舉動有了一脈相承的氣質。

我想無論每個人對電影有什麼評價,對趙薇的這一次表演,應該都會有目共睹吧。以前我總吝嗇用讚美之詞評價她的表演,《畫皮》好評如潮我甚至還潑過冷水,但這一次我真是很激動的在看完之後就打電話傳播她演的有多讓我感動。當然我不會用那麼多類似於有層次、有感情之類的詞評價她,我只是真的在電影中,徹底的忘了她是趙薇……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後媽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其實最感動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對話那一段,雖然那句“對於你的xx(想不起來了,反正就是和平的願望),我很尊重”讓我差點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沒什麼光彩,對手戲的那個貌似年紀還沒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臉青春洋溢,眨着無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這個公主的深明大義,卻不抵蓬頭垢面的趙薇,一句歷盡滄桑的“我也只是個女人”。

我也只是個女人吶。《花木蘭》我很欣慰的一點,就是沒有讓她多麼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動作和神態。而電影雖然給了她女兒身,卻有意無意的還是讓她成爲了一個“男人”。再矯情一點兒的話,聽到那句臺詞的時候,我腦子裏想起的絕不是銀幕上那個角色的12年,而是那個替角色說話的演員的12年。其實她也只是個女人吶。一個女人的肩膀會有多寬闊呢,一個女人的內心可以有多強大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導演不知道,但是趙薇知道……

【篇三:花木蘭讀後感】

同學們一定知道有一個故事叫《花木蘭》吧。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很佩服那位名叫花木蘭的女子。

從前,有一位女生叫花木蘭。有一天,皇帝讓每戶人家抽出一位強壯的男兵充軍。木蘭沒有哥哥,只和她年邁的父親相依爲命。木蘭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親再遠行抗敵,便想到一個辦法——自己女扮男裝,混入軍營。木蘭從軍後,任勞任怨、英勇殺敵,甚至與男兵睡在同一張牀上……雖然木蘭所處的生活非常艱辛,但她並沒有一句怨言,繼續辛苦戰鬥着。終於有一天,有一個人揭發了木蘭,這才讓木蘭說出真相。戰爭結束後,木蘭回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家。

花木蘭原本是個纖弱的女子,但爲了自己的家庭和國家,願意替父從軍。不管敵人有多兇惡,木蘭總是挺身而出,沒有一絲畏懼。讀完這個故事,我想: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和花木蘭一樣,既孝順又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現在男女平等,許多女生都對自己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劉洋阿姨,她是中國至今爲止唯一一位女宇航員,雖然她在全體宇航員中是最柔弱的一個,但是她並沒有退縮,還是艱鉅地完成了航天任務。我們這些小苗,也要學習她們,靠自己努力,爲已經繁榮昌盛的祖國母親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圓我們的中國夢!

【篇四:《花木蘭》觀後感】

中國文化被別人搬上銀幕,親切,多少也有點彆扭。根據中國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看到了愛國愛家的閃光點,還挖掘出了屬於花木蘭自己的心路歷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如何開發潛藏的能量。影片採用了大量寫意式的水墨畫作爲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並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種濃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畫中的清淡。

當花木蘭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做一個完美的賢妻良母時,外人否定她,認爲她不能爲家人爭光;家人則鼓勵她,希望她努力改變。是快樂地做自己?還是沮喪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規模的徵兵,不得不讓木蘭做出了代父從軍的決定。

軍營的生活並不好過。每天從早到晚的耐力訓練,讓木蘭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腳步。但她從未放棄,還是相信,生活雖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戰場上,靠的不僅僅是力氣,有時候也得靠智慧。木蘭製造的雪崩,使軍隊勝利。當然,《花木蘭》中的木須,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總是不斷地在尋求自身的價值,這並不代表我們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聲之中,而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我肯定。當木蘭都承認了自己其實只不過是假冒的時,她便接近了真實,因爲她最終成就了最真實的自己。

終於,她爲之努力,又發揮潛能的轉折點出現了,替父從軍、擊敗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須所說:“那是因爲頭盔太髒了,我給你擦擦乾淨。”也許再擦擦,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發現自己的美與善良以及勇氣。在故事中能令人處處得到啓發。人,只有在發揮所長時,才能散發出強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屬於它的春天。

【篇五:花木蘭觀後感】

我特別高興,因爲又要去看電影了。媽媽問我是看《豚鼠特工隊》,還是《花木蘭》。我說用點點羊羊,“點點羊羊,點點羊羊……”結果是看《花木蘭》。

《花木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首先是柔然大軍來襲,魏國徵集軍馬時,花木蘭戀戀不捨離開家鄉,代父從軍。然後是千軍萬馬大戰時,花木蘭英勇殺敵。先射定位箭,射得敵人哭爹喊娘……太精彩了!我看得熱血沸騰,恨不能衝進屏幕裏英勇殺敵。

花木蘭本不喜歡戰爭,但又不得不打仗。她不經意當上了將軍。在一次戰爭中,文泰不幸受傷。木蘭以爲文泰犧牲了,從此一蹶不振。直到費小虎問木蘭:“你到底是爲活着的人活,還是爲死去的人活”時,花木蘭才如夢初醒,反覆地訓練大家武功,不讓更多的兄弟犧牲。她保護自己士兵的舉動,真的很讓人感動。

我覺得,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像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家庭變得更溫馨快樂。

【篇六:《花木蘭》讀後感】

今天中午,我讀到《花木蘭》裏的一段話…:夜深了,木蘭趁着父親熟睡,悄悄地走進了父親的房間,拿起招兵的軍帖,把她媽媽的梳子放在桌上留作紀念。然後木蘭用劍割掉了長髮,躍上戰馬,義無反顧地走了。

我從書中“輕輕放”,“割掉長髮”“躍上戰馬”看出木蘭是多麼的不忍年邁的父親再上戰場,不忍他顛簸流離,那麼難捨親情,割掉長髮,她從軍的意念又是如此堅決,木蘭真是孝順的孩子呀。

可是我看到:醫生爲她包紮傷口時,才發現勇猛的士兵竟然是一位女子。讓軍醫大吃一驚,頓時,我想不好了,木蘭危險了,會不會被軍醫揭露呀,要知道那時候的女子是不能參軍的,否則禍及父母的。我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忙跳過幾頁看,還好,還好……幸虧軍醫保密了,纔有了以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巾幗不讓鬚眉的花木蘭。

我喜歡《花木蘭》這本書,因爲它讓我更深刻的瞭解了爲什麼花木蘭一個女兒身,在戰場上活了十二年,靠的是什麼?"的疑惑。十二年中,每個夜晚"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十二年中,身爲一名女子,如何忍受在黑暗的夜裏"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陣陣悲涼呢?

那是花木蘭心中有愛才能堅持;因爲有愛,才能在艱苦的環境中還覺得人間是如此美好;因爲有愛,木蘭覺得愛是希望,是活着的理由。戰場是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