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初中生觀後感

《焦裕祿》,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 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爲領導幹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爲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 人民纔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

焦裕祿是主動請命,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奔赴蘭考災區的。而當時沸沸揚揚的所謂“災區栽幹部”的議論,正像幽靈一樣纏繞着某些幹部,使之把災區視爲畏途。他面對狂暴的“三害”,從災難壓頂的蘭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豪邁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變成綠林,澇窪可以養魚,鹽鹼地可以長出好莊稼,關鍵是要有一個“幹”字的石破天驚的預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夙夜匪懈地爲蘭考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羣衆領導羣衆同自然災害進行殊死搏鬥,腳踏實地爲人民辦了一件件實事。他一生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從不追逐名利,時刻以一個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這一切,又無不繫於他身上最本質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事事想着羣衆,一切爲了羣衆;集中羣衆智慧,尊重羣衆首創精神;與羣衆保持最密切的聯繫,永遠不脫離羣衆。他篤誠地實踐了黨的羣衆路線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

當幹部是爲了什麼,我們身後應當留些什麼。這是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歷久彌新,常談常新的話題,這個話題,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理解,不同崗位有不同崗位的說法。但做爲共產黨員,我認爲必須具備一個基礎,即忠誠。只有對組織忠誠,對人民忠誠,纔有對事業的忠誠,對困難永久的擔當。就像焦裕祿說的,讓人民滿意與讓組織滿意並不矛盾,因爲,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正是以忠誠爲基座,焦裕祿同志才樹起了一座豐碑,一座永留史冊與民心間的豐碑―――斯人雖去,身影永存。

一年零三個月,在蘭考人民心中,他是永遠的書記。一個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土地上,讓人們口碑相傳,永遠銘記。在百姓的淚光中,他得以永存。我們不禁要問,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都做了什麼,讓羣衆永遠地記住了他,他有什麼豐功偉績值得人們薪火相傳?答案只有一個,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實際行動來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誠,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焦裕祿的忠誠是從哪裏來的呢,或者說他的忠誠是如何鍛造的呢?很明顯,三點:是組織的信任使他敢於擔當,是羣衆的智慧使他有了靠山,是真情的付出讓羣衆信任,是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了老百姓的依賴,正是這種依賴。讓忠誠有了歸宿。

幹部,是我黨的寶貴財富。做爲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當面對由於飢餓而浮腫的老幹部,只能說出休息這話時,讓人不禁心酸。救濟糧食,幹部不能動,特殊的供應本,在自己的倡導下取消,全國糧食做爲戰略物資統購統銷,除了自己節衣縮食不吃肉外,還能做什麼?只有一條路:黑市去買。這在當時所承擔的政治風險,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們所能夠理解的,這不僅僅是交出黨籍公職的問題,事情一旦暴露,很可能會鋃鐺入獄。面對上級的調查和同事的反水,焦裕祿早有心理準備,他沒有把責任推給副手,而是面對專員“我早知道老焦不會摻和這事”的論斷時沉靜地說出“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乾的”。一邊是代表組織的專員臉沉若水,一邊是班子成員的驚訝莫名。這個場面,令所有在場的人們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壓力,更令自己的妻子夜不能寐。當行署專員和焦裕祿談完話走出房間時,所有的幹部聚集在大院裏爲他們的書記願意到北京爲他請命,專員問了一句:“你們都願意去嗎?”“是!”“那算我一個!”人們震驚之餘,熱烈的掌聲剎那間響了起來。當專員明確表示“不管焦裕祿同志受不受處分,他仍舊是你們的縣委書記”時,我看到了焦裕祿平靜臉龐上閃動的淚光。面對組織的信任與厚愛,我相信,蘭考的幹部們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時,有了一種挺胸向前,死不旋踵的勇氣和決心,有了一種責任在肩卻絕無後顧之憂的輕鬆,有了一種決戰決勝的信心和決絕。

不像個當官的。這是羣衆對焦裕祿的一貫評價。爲什麼?不是因爲他穿着樸素,不是因爲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爲他在用腳在丈量蘭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於他認真傾聽民聲,瞭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憂;在於他深入羣衆,廣集民智,不擺架子,對於不懂的,敢於向羣衆去問,讓民間的智慧發揮到最大化,在於他細如春風的行爲,在於他心裏始終裝着羣衆,在於他危難時刻泰山石敢當,對於洪水的圍困,幹部抱着痛哭時敢於喊出“是男人就上”並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領導,但他卻是人民的主心骨,一個行爲勝似千言萬語;不像領導,騎着自行車走遍溝溝坎坎,千家萬戶,卻讓老人引爲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不像領導,是治沙時的一身破爛衣服,是滾下沙丘時的爽朗笑聲;最不像領導的',是做爲第一書記的他,在副書記面前更像一個農民,但這人,身旁卻往往團結住了絕大多數的人。我想,在我們大走訪的時候,怎樣用行動來感染羣衆,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說服羣衆,用什麼樣的實事來證明給羣衆看,最終的落腳點。仍舊是個幹字,只有幹,幹實事,幹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幹老百姓願意幹的事,我們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夯實基礎,邁步前行。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當他得知新來的大學生由於吃不慣窩頭,不習慣風沙後,並沒有如一些所謂的老革命那樣將其打入另冊,給其戴上一頂“不虛心向革命羣衆學習”的帽子。而是得知這一技術人才已經到火車站去時,撒腿就追,到了火車站,沒有說教,沒有以位子壓人,而是半是懇求,半是遺撼地對小夥子說:“你走了,沒啥送的,這是蘭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試驗,看還能種啥。”面對真誠爲蘭考着想,沒有一絲架子,沒有一點官氣的焦裕祿,聽着他軟軟的請求,小夥子被感動了,當火車開過,在驀然回首間,小夥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後。這是一個標杆,一個人才的座標,有了這個座標,今後蘭考的人才,會以倍數增長,而這個1,是焦裕祿用真情換來的,是用他坦蕩的胸懷納來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來的。忠誠於心,奉獻於行。只有行動,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做一個好領導,需要多方的知識和閱歷,但我覺得,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加入這個組織的初衷,就是要忠誠,沒有忠誠這個基礎,一切都無從談起,只有我們把信念深深根植於心,那麼我們全身上下都寫滿了 “共產黨員”的字樣,哪怕是大卸八塊,每一塊上,都有共字,永遠剔除不荊只要我們認真走進羣衆,幹字當頭,那麼我們就會永遠根植於羣衆,永遠得到羣衆的真心擁護並永遠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