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後感

《西安事變》談不上是鴻篇鉅製,但卻真實再現了那段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本站小編整理了《西安事變》觀後感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後感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後感一:

京劇《西安事變》以傳統戲曲直接表現現代題材“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曾多次在電影、電視、話劇等藝術形式中再現,登上京劇舞臺尚屬首次。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主創者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周恩來成爲劇中重點,與張學良、楊虎城,以及蔣介石建起三方力量,共同推動劇情向前發展。在藝術呈現上,《西安事變》突破流派和行當限制,充分發揮劇種優勢,進而塑造出血肉豐滿、情感細膩的人物羣像。

周恩來、張學良雖同由鬚生演繹,但流派不同,前者爲馬派鬚生朱強,後者爲楊派鬚生於魁智。劇中楊虎城、蔣介石則歸由花臉行當,前者是偏重做工的架子花臉胡斌,後者是偏重唱功的銅錘花臉王越。梅派青衣李勝素的挎刀配演也爲此劇增加了不少光彩。全劇既挖掘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又給予不同行當、流派的唱腔與表演以充分發揮的平臺,從而讓全劇可觀可聽。

歷經“戲曲改革”和“樣板戲”的探索,觀衆對戲曲現代戲的藝術標準要求頗高,戲曲自身在表現今人生活時也有頗多掣肘之處。在此背景下,《西安事變》不僅勇於繼續戲曲現代戲的探索,而且直接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其創作精神值得肯定。當然,作爲一出新戲,還需要在演出實踐中繼續打磨。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後感二:

西安事變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一聲巨響,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被炸,打破了東北大地的'寧靜,原來是日本侵略有預謀製造的,但他們的目的卻是侵略東北,他們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爲藉口,進攻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瀋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而這件事變的真相在戰後才被揭開。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殺掉共產黨。只是出於這一目的,他採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電給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只有四個多月,東北一百多平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敵手,但是當時中國還有局部的抗戰力量。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東北淪陷以後,日本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儀,在長春建立起僞滿洲國傀儡政權,從此在日寇的鐵蹄下,東北三千萬同胞過着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又出現了西安事變。

日軍佔領東北後,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

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國民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並親臨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進攻陝北的紅軍。

爲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西安事變後,西安局勢極爲動盪。處死蔣介石,中國就有可能陷於紛爭四起,羣雄割據局面而內戰一齊,必使虎視眈眈的日本有機可趁,從而利於其進一步獨霸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不記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方向轉變。

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發奮。蔣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