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書筆記1000字

近期在《讀者》2017年第24期裏讀到一篇文章,題目是《讓孩子快樂的技能》,讀後頗有感觸。

《讀者》讀書筆記1000字

首先是作爲一名教育者的感觸。從教二十餘年,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我的學生的,但這種喜歡的標準好像隨着年齡的增長是有所不同的。在剛入職的三五年裏,特別喜歡那種愛笑愛鬧的“古靈精”,下了課常常會被他們纏着一起玩。

後來,慢慢地也開始注意起那些平時不大愛笑的“小古板”,發現他們的腦袋瓜裏其實蘊藏了很多令我驚奇的思想,交談起來感覺甚歡。再到後來,出於對教育公平的追求,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射在那幾對長年沉默而黯然的眼睛上,一開始,他們的眼神是逃避躲閃的,即使強迫他們與我對視,我也感覺還是無法觸及到他們的內心。要與他們的心靈交流,需要我用很長的時間和真誠的耐心。他們是一羣在課堂上和試卷裏的失敗者,以前被定義爲“差生”,現在改了名叫“後進生”。但是我發現他們中間不乏有很多有趣和有情的人,得到了他們真正的喜愛和信任後,我也真正地喜歡上了他們。原來,他們的世界其實比一般的孩子更豐富更真實也更有趣。可惜的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卻往往用一把尺子,將這些有情有趣但考不出好成績的人打入“冷宮”,剔出圈外,聚光燈下,只剩一羣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跳舞。

新課程提倡“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學什麼?學課堂上的?學書本里的?僅僅這些能讓學生學得快樂嗎?我想肯定是不可能的。葉聖陶曾經說過“學習即生活”,離開了生活的學習一定是缺乏情趣和實用性的,我們的孩子是鮮活靈動的,他們學習的動力更多地來自於“情感”,而不是“意志”,“十年寒窗爲功名”的.時代離他們太遙遠,所以無感。

其實,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孩子,他們都是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除了在該學習的年齡裏好好學習外,他們還應當在這個年齡裏好好地“活着”,這個“活着”不止於平安地活,更應該是快樂地活。讀後感·誰說孩子將來的日子還長着就可以先不顧生命的質量而負重前行,錯過了童年的快樂,生命是極爲殘缺的,等你大了老了有條件快樂了,你能補回童年的快樂嗎?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沒有追求快樂的能力,長大了還有能力追求快樂嗎?

我盼望,我們的教育也能像《讓孩子快樂的技能》中的一樣,多幾把評價學生的尺子,重視個體生命,重視培養孩子追求快樂的意識和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的教育如果能迴歸本位,我想這句話是會成爲真理的。